大石桥市第一高级中学校园一角。

在校学生6800人,教职工443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57人,专业学会理事24人,国家级教练4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34人,研究生44人。

学校创建于1948年12月,中学有营口联合中学。1956年更名为营口县中学,并设高中部。1958年,高中独立办学,更名为营口县高级中学。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1978年,学校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92年,营口县被市里更名为大石桥市高级中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省专家组鉴定,辽宁省教育厅批准。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60年来,学校历经十一任校长,他们带领高中师生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不懈努力。办学思想正确,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效益提高,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各个阶段都取得了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今天的大石桥高级中学,拥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环境,特色明显,风格突出。

大石桥高级中学以“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为校风和校训。

“团结、勤奋、创新、求实”是校风,“热爱学生、合作、学习、奉献”是校风。

“勤奋、进取、刻苦、求实”是学校的学风,“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学校的优良传统。

大石桥高级中学历来善于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根本,形成了以“全、优、尖”为特色的培养模式。大石桥市高级中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人格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谐发展,特殊技能和潜能充分开发的一代“四有”新人。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在现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20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承认个体差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掌握面向新世纪的全部基本知识和技能,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发展。大部分同学都会知道,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一小部分学生,首先,他们的智力发展超出了正常的限度,并在高等学校完成了学业。他们的终身学习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中应该处于领先地位。将来会成为国家乃至世界各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开发部分学生的潜能和实践能力,形成特长,从而成为社会上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营口联合中学,设有高中,是在当时辽东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怀下建立的。

1945年8月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圣旨,宣布无条件投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东北人民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亡国奴生活,这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在东北建立广泛的民主政权,延安中央决定向东北派遣大量人员。除了筹划人民战争的全面胜利,他们还在筹划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社会事务,计划在大石桥镇设立中学(以乾隆三年命名,即1738)。但当时的斗争形势相当复杂,南满省委的办学计划被迫拒绝。1948 9月12至165438+10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大地上发起了辽沈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辽沈战役历时52天,* * *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整个东北获得解放。

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渴望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兴办教育已被提上重要日程。2月8日1948,1948辽东省政府决定撤销牛庄县,将红草区划归营口县。此时,全县有11个区,1个镇。县委、县政府受辽东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12年2月9日,营口联合中学(含高中)在全县人民的期待中成立。这是第一所地方中学,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所,由人民政权建立。学校原址在大石桥一中现在的位置。县长刘汉仁兼任校长。营口联合中学,成立于1948年2月9日,是当时全县唯一一所中学,有教师29人,13班,学生612人。1950 165438+10月12,营口县召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会,联合中学136名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名学生参加抗美援朝。

学校于1956更名为营口县中学,并设立高中部。高中1958单独办学,更名为营口县高级中学。学校1978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92年,营口县撤县设市,学校更名为大石桥市高级中学。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鉴定,并得到了辽宁省教育厅的批准。2003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2004年9月,他搬到了现在的校园。

60年来,学校经历了十一任校长,他们带领高中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不懈努力。学校办学思想正确,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先进,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各个阶段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