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寺镇的经济发展
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57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元,粮食总产量6146.68吨,人均收入370公斤。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优势产业。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核桃、板栗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板栗园面积654.38+0.5万多亩,核桃有2万多亩。优质核桃栗子年销量654.38+0万多公斤,香茹木耳肉质厚嫩,品质优良,年产量6万多公斤,销往26个省市。天麻有性繁殖发展势头良好,全镇人均种植天麻7.5平方米。
农贸市场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雨后春笋般发展。从事中药材和农副产品贩运、粮油农副产品加工、水果蔬菜贩运、农业机械修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的个体私营户有300多家。2002年乡镇企业产值1433万元。
镇内交通四通八达,有线电话通全镇,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红岩寺街道,佐罗路沿线有线电视全部接通,水电等设施齐全。
“九年计划”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这个镇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容校貌和校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65438年6月至0998年6月,红岩寺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市一级医院评估验收,全镇村级医疗卫生网络健全。
中国红岩寺戏楼是革命文物,省级(古建筑)保护单位。红岩寺戏场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后)。清朝嘉庆年间,李家沟因地震和山洪暴发,寺庙和戏场遭到破坏。于嘉庆年21 (1861)重修,三层土脊飞檐,柱角。宽8米,深4.7米,高2米,高4.5米,直径0.45米。梁柱上有木雕人物和动物。天花板是一幅四层四角的八卦太极画,壁画是《封神榜》中姜尚和哪吒帮助太师的场景。建筑两侧有栏杆,后墙和山墙是砖砌的。瓦是秤,有侧角,33个铜铃,33个数字。精湛的施工工艺和出色的音响效果。唱歌时不需要扩音设备,远近的听众都能听到歌声,听得一清二楚。现代专家评价它是“具有声学原理的阁楼式古建筑的优秀代表”,是柞水县保存完好的人文景观。
红岩寺古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机遇。
用功的
该镇位于秦岭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市民们养成了淳朴勤劳的性格。“男耕猎,女养蚕”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农忙的时候,全家男女老少都出去戴岳打工。农闲时积肥整地,养猪养牛,少有闲暇。古代年逾古稀的人在田里种田并不少见。年轻人割草捡柴,放牧牛羊,帮忙做家务。农妇特别辛苦,做饭洗浆,喂猪羊,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干活。百姓对闲人、闲人颇有怨言,说“不知道他是什么。”这种勤劳的传统哺育了这座小镇的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精神力量。
节约的
由于这个城镇自然条件恶劣,人们勤劳了很长时间,但他们的生活仍然难以温饱。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节俭,从不浪费金钱和物品,从而形成了节俭的时尚。在饮食上,农忙时吃厚一点,农闲时吃薄一点。一些可食用的植物被收集、加工并和食物一起食用。平时穿又旧又差的衣服,去亲戚家或者节假日去赶集的时候穿比较好。穿旧的衣服先修补好再穿,大一点的孩子不穿的衣服剪下来给小一点的。花钱谨慎,有用才买,不要浪费钱。8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家庭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节俭的风尚依然存在。
互助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该镇为克服天灾人祸和生产生活中难以克服的困难,培养了团结互助的良好传统。民国时期,为了摆脱高利贷的盘剥,许多农民自愿组织了“收钱会”,并选出会议负责人主持会议。当会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有资金困难的时候,团长会主持会员按股交钱,* * *出资帮他解决困难,全体会员轮流完成。也有类似这种性质的“孝义会”和“曲辉”。日常生活中,准家庭有婚丧嫁娶,基础设施建设,盖房子,等等。只要主人家打个招呼,邻居们都会无偿地热情相助。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旧的民间组织不复存在,但这个小镇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
尊敬老人,照顾好孩子
这个镇上的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尊老爱幼的氛围。虽然大部分家庭并不富裕,但彼此和睦相处,和睦相处。年轻人更体谅老人的辛苦,更感激父母。生活上尽量照顾老人,先让他们吃好穿好,注意言行举止的分寸,不要惹他们生气。谁虐待父母,谁就会受到大家的指责,在社会生活中很难和大家相处。群众中流传着一句话:“连父母都不认的人,就更不要交往了。”老年人也能理解年轻人的难处。儿子结婚,往往把最好的房子当新房,自己却住在更差的房子里。我宁愿自己穿旧衣服,也不愿给孩子穿得更好。有好吃的饭别忘了给儿孙留点。在社交生活中,年轻人经常称老年人为“长辈”,以示尊敬。老年人与年轻人交谈时,经常说“好孩子”,以示亲切。当年轻人和老年人发生争执时,劝导者往往会对年轻人说:“他是个老人,何必麻烦你呢?”。他还对老人说:“你一个老人,还争什么?请让步。”暴风雨很快就会平息。
重视爱情,遵守法律
这个镇上的人诚实、大方、体贴,重视人情。无论哪一个亲友有婚丧大事或人情酬谢,只要懂礼仪,就算不能去,也要请人报行情。在社会生活中,无论对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要重视感情,要忠诚,要诚实,少欺诈,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尽力帮助他们,这样才能和别人相处融洽。相信“仁义千金”这句古训。这个镇上的人在重视亲情的同时,也重视守法。旧志中“本城之民,各守其和”,若有纷争,“一旦官定,皆准服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互相告诫:“不要做违法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建设,群众学法守法日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