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老师总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来教他们。学生只要犯一次错,以后就被拒绝了。老师总以为自己是伯乐,其实是“吃马贼”。在小学,只要是一个老师的孩子,都会被关注。读了初中,不言而喻,家里越有钱,老师越关心,亲戚也不例外。所以剩下的大部分学生都不被老师关注。

浅薄而“快乐”?——中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本报记者雷凌

现在教学传媒网2004-10-14来源:现代教育报。

众所周知,读书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他自己的阅读史。在当今这个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中小学生还在课外学习吗?他们在读什么书?他们应该读什么书?本报记者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网上采访调查、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从“平均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你主要读什么类型的书?”“读经典?家长和老师有没有规定看什么书?你通常去看它吗?你为什么不看?”“你每个月买几本新书?主要有哪些书?阅读情况如何?”“你平时和同学、朋友、老师交流阅读经验吗?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现在市面上的学生课外书你认吗?你最喜欢哪种书?”“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什么建议?“等等。希望这个调查结果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一些思考和行动。

你喜欢读什么书?

学生:

卡通和童话书最受小学生的欢迎。

记者通过网络和电话对近100名6至13岁的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00%的小学生拥有5至50本漫画或童话书。这些书大部分都是自己选的。家住丰台区的四年级小学生陈瑞告诉记者,他经常去书店购买或与同学交换《卡通先锋》、《鸡皮疙瘩》等书籍。王雯雯在东城区的一所小学上六年级,她最喜欢童话。她拥有近200本童话书。大量阅读开阔了她的思维。她的作文不仅在全年级出名,还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科技和百科书籍也很受小学生欢迎。

这类书因为语言通俗,画面生动活泼,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幻想欲望,所以很受小学生的欢迎。比如《新生十万个为什么》、《人生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绘本。,这些书大多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系统地介绍了自然科学中的地理奇观、动物世界、宇宙奥秘、植物园、自然奥秘和日常生活科学。通过阅读,孩子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激发探索和求知的兴趣。

动手操作的书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注重让孩子学会制作的书籍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记者从多家专营儿童书籍的书店了解到,《跟我学折纸》、《模型飞机》、《制作100种小饰品》等书籍特别受欢迎。

新版古代文学书籍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记者还发现,由于学校学习古诗词的需要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插图新颖、注释通俗的新版古代文学书籍在小学生中很受欢迎,不少学生被家长催促阅读这类书籍。肖睿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她已经能够背诵300多首古诗。

中学生:

选择最多的是侦探书和科幻书。

在中学生中,大多数人喜欢先看侦探类的破案书,其次是科幻小说,然后是探索宇宙的书籍和漫画;在我们列出的14本书中,只有10%的人喜欢看哲学书。

中学生爱看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这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一致的。青春期预示着思维方式的新发展,德国心理学家斯普朗杰称之为“第二次出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一种新的能力出现了:青少年的大脑开始使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小学生的字面化、形象化的思维模式。这时,青少年开始探索逻辑思维、清晰、非情绪化的方法。他们突然看到了因果关系,注意到了思维和行为的二分法。当他们觉得可以自由思考时,他们是快乐的,兴奋的(回答开放式问题“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解决问题”,这是最好的证据),求知若渴,探索因果关系,苦思抽象理论。侦探和科幻小说为他们提供了场景和指导,他们可以在那里进行逻辑推理,探索因果关系。

课外阅读存在哪些问题?

记者在首届中国儿童阅读教育论坛上了解到,国家教育科学“接近母语”十五计划项目理论与实践课题组在项目实验前,以2000份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扬州市中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说明学校图书馆和家庭藏书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不多。67%的学校没有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但有。但相比之下,91%的小学生和87%的家长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希望课外阅读能够得到有效引导。主要问题有:1。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家长宁愿让孩子做各种试卷,也很少让孩子学习;3.有的家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4.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市场缺乏正确的识别,阅读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应该看什么书?

父母的观点:

在北京图书大厦,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陪孩子买书的家长。一位家长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说:“我的孩子都六年级了,还喜欢动画片。没有办法。”相比漫画书,童话书更受家长的推崇。在五光十色的图书市场上,父母很容易为科技和百科全书类图书买单,它们成为了父母的首选。让孩子打好古代文学基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这一点越来越被家长认可。所以唐诗宋词等儿童读物也成为了孩子阅读的内容。小学二年级和女儿一起买书的刘女士,特意给女儿选了一天一首诗,一天一个词,准备每天督促女儿背诵。另一位有抱负的母亲告诉我们,她给孩子讲解四书五经。这次,她用过年得到的压岁钱给儿子买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少儿版书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对自己应该选择读什么样的书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经常因为读了很多娱乐性的书而浪费时间,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不利。家长可以考虑读哪些书,怎么读,如何合理的给孩子安排阅读时间,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孩子按照父母的指导去阅读是非常有益的。

老师的观点:

谈及当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很多老师深感忧虑。在他们看来,学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但在阅读上却浮躁甚至功利。

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邓鸿说,在理想状态下,阅读和考试不应该是矛盾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考和高考其实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中考是一个阶段性的人生经历,读书活动应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和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此外,她指出,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娱乐化、消遣化倾向。她觉得现在很多书太注重个人感受了。这样虽然可以在写作中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但势必会缺乏氛围,忽略一些沉重而深刻的东西,有时会变得自恋或无病呻吟。学生经常看这样的书或刊物,不会丰富自己的情感。反映在作文写作上,就是“小资情调”的明显增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于孩子应该读什么书的问题,济南十九中的张晓梅老师特别提醒家长,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时有一个误区,就是急功近利。他们认为孩子看书只是为了提高作文成绩,所以给孩子买了很多作文书,不想看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知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所以要从长远的角度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让孩子广泛阅读,阅读更高层次的书籍,同时不能局限于一两类。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培养."“但我们很多学生不喜欢静下心来学习,这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小龙认为,语文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阅读练习。

北师大十一附中优秀语文老师刘丽赟对此也很担心:“中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面还是比较窄的。学生往往对阅读言情、科幻、武侠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言情作品更受女生青睐,而科幻、武侠作品更受男生青睐。比如卫斯理的小说,我们发现很多中学生一次看一本书。在时间和精力非常少的情况下,中学生大量的做这种重复的阅读,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中学生看畅销书多,看经典文学作品少。四大经典小说和国外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果不是老师推荐或者作为任务要求阅读,学生很少去读。"

一位校长说:“现在很多家长提倡让孩子在暑假读一些关于下学期课程的书。其实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的。首先,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学比较困难,会让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容易形成一知半解的局面。另外,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看书,影响了知识的扩展,最终会影响课堂知识的学习。”

专家意见:

教育局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学生课外读什么书,怎么读,应该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兴趣因人而异。老师和家长要善于观察、培养和引导,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能适当引导。如果强迫中小学生阅读他们不感兴趣的书籍,他们将成为一种负担,并可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总的来说,只要是健康的、有趣的、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都可以选择阅读。"

教育专家霍茂政认为,根据年级不同,学生阅读的书籍深度和内容也不同。阅读童话、优美的诗歌,以及含有大量成语、谚语的知识性书籍,永远对孩子大有裨益。

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曾教授指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经典还是畅销书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他们自己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热爱阅读。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要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或现在有多重要,而是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自己的亲身阅读体验中感受到这本书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文老师说:“有一次,我侄子,高一,看《水浒传》很开心,我就问他笑什么。他一翻,就指出了两段只是废话和调侃的话。当时,我的悲伤感油然而生。这种东西现在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结果如何呢?结果,很多青少年脑子里都是这些东西。他们把自己那点点课外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些可以让自己很开心的表面东西上。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

采访中,有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家长和老师要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给予适当的引导,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引导好孩子,还要尊重孩子根据兴趣的选择,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健康有益的书。

专项调查

读经典的书,做一个有根的人。

今年9月在扬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儿童阅读教育论坛上,记者第一次接触到“亲近母语”这一话题的主持人、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的徐冬梅,被“亲近母语”这一表达方式所吸引。“亲近”是一种姿态。当我们以这种姿态面对母语时,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当我们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打开的时候,浸泡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才能渗透到我们的灵魂里——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教孩子读好书,好好读书。

在本次论坛上,记者亲身感受到,以“读经典书,做扎根人”为宗旨,以研究、倡导、普及儿童阅读教育为目标的“亲近母语”实验,正是以这样一种感性的方式,用一种亲近孩子的理念,教会孩子亲近文学、亲近母语,教会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母语的温暖。

徐冬梅告诉记者,在她看来,阅读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和渠道。除了告诉他们现实的残酷,也要给他们一些可以软化内心的东西。这些都是经典的,有思想的,美的文学作品。《草房子》中的彼得潘《爱的教育》...,在经典阅读的不断熏陶下,孩子不仅得到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学习母语的乐趣和兴趣。

2000年初,徐冬梅做过一个统计:12教材,每本教材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800字。如果学生只看课本,小学的阅读量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到一本《安徒生童话》,四分之一《三国演义》。

为了改变孩子的阅读状况,2000年5月,她成立了“接近母语”课外读物实验课题组。2002年9月,课题组对扬州市近30所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再优秀,孩子如何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形成什么样的阅读素养?”徐冬梅认为,2001颁布的《国家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但实际上普通学生的阅读量远未达到,导致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的要求难以落实。可行的办法是编写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教材,通过教材建设让大部分学生有基本相似的阅读背景。因此,在“接近母语”的实验中,654.38+0.45万字的阅读量具体为654.38+02册课外读物,每周在72所实验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最基本的数量和质量,用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读得好”到“读得好”。

让孩子与好书、书中的人物、写书的大师对话。

几年来,课题组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总结出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荐课、阅读鉴赏课、阅读报告课、语言积累课、班级读书会、朗读课、经典阅读课、读写结合课等等。其中,最有效的是校园读书会和班级读书会。一位同学在班级读书会上说:“读书增长了我的见识和见识;阅读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提高了我的写作、阅读、理解和沟通能力。"

两年前,课题组指导未央区实验小学建立了“贴近母语”的多功能阅读实验室。为了吸引孩子们在实验室看书,老师们把它布置成童话色彩,书柜设计成书的样式。当我走进实验室时,我看到墙上立着“大书”。当我打开“书籍”时,我看到一排排装订精美的书籍整齐地排列在其中。当孩子们坐下后,他们开始与好书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写书的大师对话。可以说,实验室里正在进行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指导。

他们还依托实验室,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孩子们自己担任部长,自己组织读书活动,自己编印读书刊物《小书虫报》。在这种自主参与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与书的距离越来越近。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但我们总觉得父母应该爱我们,就是要讲回报,要等到长大了再说。看了高尔基的《母亲》,我意识到,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我们的父母,理解他们的难处。”

“《男生盖瑞传》中的盖瑞是一个非常有细胞的不平凡的初中生。他一心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但他不是一个伟人,而似乎只是一个不平凡的小人物。但加里不这么认为。他太自信了。他自以为才华横溢,爱恨分明,勇往直前,多少有点大丈夫的品质。”

“鲁滨逊·克鲁索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他敢于独自在荒岛上面对大自然无情的挑战。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

这些稚气却又充满思想的语言,来自扬州未央实验小学学生的读书笔记。在这个学校,学生每读一本书,都会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感受。通过不断的阅读和交流,学生们在人类文明的沃土上扎下了根。

众所周知,读书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他自己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让我们一起读书——“读经典的书,做一个有根的人”。

链式连接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的数百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图书;

以文学、知识、科普为主,也有传记、德育、动画图片、幼儿四大类。其中有《小平百年——邓小平的故事》、《我的童年和领袖的父亲》、《少年毛泽东》等8本传记。德育包括《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少年版)》、《青少年德育读本》等六本书;《中国成语一千句》、《中国阅读之旅》、《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19个知识类别。文学类有36个,如《奔跑的青春》、《没有孩子就是穷学生》、《杨·童话》。15趣味数学等科普课,教你认星星:探索星空的奥秘,科学是美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动画和图片类7个,包括哪吒传奇。有9节儿童课,比如给孩子的经典枕边故事。

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语文课文标准》指定书目;

小学:成语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话传说、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伊索寓言选、克雷洛夫寓言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初中:《西游记》(上下)、《水浒传》(上下)、《晨花》、《祥子骆驼》、《春水星辰》、《芙蓉镇》、《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中生必背古诗50首。

高中:《论语》、《孟子札记》、《庄子选译》、《三国演义》(上下)、《红楼梦》(上下)、《西厢记》、《呐喊》、《鲁迅杂文选》、《子夜》、《家》、《茶馆》、《边城》等。《巴黎圣母院》、《欧热妮·葛朗台》、《匹克威克外传》(上下)、《复活》、《普希金诗集》、《泰戈尔诗集》、《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奥亨利短篇小说选》、《高中生朗诵古诗40首》。

思考

第一,内容相同的书太多。现在有很多书太雷同,高质量的书不多。有家长表示,书店的儿童百科书籍重复太多,内容相互穿插,购买时很难选择。

第二,书籍装饰豪华,定价过高。比如一本40到50页的卡通漫画,通常定价在40元左右。有些人认为给孩子看的书不需要装饰得那么好。建议相关出版部门考虑孩子家长的经济能力,定价适合大部分工薪阶层。

第三,大量的“科幻”书籍和动漫人物展示了人们与“外星人”搏斗的场景。画面惊心动魄,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但这些书缺乏科学依据,人物形象混乱。在整个混乱的打斗情节中出现了一些“战士”“英雄”等形象。有些孩子晚上不敢关灯,蒙着头睡觉,甚至宁愿晚上尿床也不愿上厕所,玷污了他们纯洁的心灵。

虽然这是2004年的一篇记者报道,但现在读起来还是发人深省。现在的孩子都在看什么书?我们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