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

优秀中学生应具备的25种能力。

1.观察能力。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非常重视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留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广度。所以,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当我们观察事物时,我们应该养成细心的好习惯。据说画家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画出了一只行走的狮子的退路。他说:“最好以创作为师画,以马为师画,以鸡为师画。”绘画如此,生活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细心认真,才会有所收获。

但敏锐的观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通过“手不离手,口不离口”的勤奋来形成。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勤观察的好习惯,观察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2.思维能力。我们每天都要思考一些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思考方向和方法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会影响他解决问题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其实就是四种能力。其他可以概括为五种基本的高级思维能力,即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沟通能力、构思能力。

提高思维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思维习惯,比如在学习和研究问题时,养成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总结的思维习惯;第二,和很多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吸收更多的相关知识。

3.赞赏。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指的是一个人有没有欣赏的能力。只有当一个人欣赏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他才能对生活有激情。

鉴赏能力是指欣赏美好事物并体会其乐趣的能力。

中学生需要培养哪些鉴赏能力?一个是对自然的欣赏。在你周围的风景或大自然中发现美。欣赏自然可以点燃你的温柔和力量,开阔你的视野和心胸。第二是艺术欣赏,比如欣赏优美的音乐、美术、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可以提高你的文化素养。第三是对科学的欣赏。能唤起人们的探索精神。第四是对人的素质和才能的欣赏。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学习的榜样。

4.学习能力。从2006年开始,申请进入澳大利亚高中的中学生都要参加一个评估学习能力的考试,简称学习能力测试。

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动机、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和。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有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能力就是在这五个环节中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动机是指学习的原因。有的同学是为了排名,学得好是为了让老师同学喜欢自己;有的同学想进好学校;有同学认为是“为父母学习”。其实最持久的学习动力就是“掌握知识,为以后学习更多的知识打下基础,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的想法。学习的态度主要是指学习时要珍惜时间,努力,认真。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有人说学习能力就是竞争力,不仅是中小学和大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学习能力就是这个企业与其他同行的竞争力。

5.自学能力。我们有时会看到“自学成才”这种说法。由此可见,“自学”与“成功”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更需要通过自学来接受新知识,所以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甚至比所学的学科知识更重要。有了自学的能力,为以后更快的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独立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能力。

中学生的自学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的预习和课外知识的掌握上。自学的重要方法是学会运用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找出自己想学的知识中的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他人、自己思考等方式加以解决,从而学习新的知识。中学生不仅要养成自学的习惯,还要掌握更多的自学方式,比如看英文报纸和英语电视节目来学习英语知识,因为单靠苦思冥想自学不会很有效果。

6.阅读能力。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前提是要学会选择好书。俄罗斯教育家V.G .别林斯基说:“坏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让无知者更加无知。好书是最珍贵的财富。”所以我必须读书。中国西汉时期的经济学家、文学家刘向说:“书还是药,好读书可以治愚人。”总之,要有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选择书籍、阅读书籍和运用书中知识的能力。

现在的书太多了,人一辈子也读不了十分之一,所以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自己生活学习有益的书。这些书最好是权威的。看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看书名(根据书名、目录中的章节名称、正文中的标题等推断说的是什么。,然后默读、背诵、背诵)、描摹(根据你的问题找相关书籍阅读)、复述、分类、精读、略读、“关键词”阅读、跳读、临摹、比较、注释等等。学习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有两种方法:一是读书时思考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相似和类似的问题,现在就学;二是遇到问题就找相关书籍,现在就学习。

7.写作能力。许多学生担心写作。他们渴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他们购买作文书和作文词典等书籍。但如果只是掌握一些漂亮的词汇,套用一些名人轶事、名言,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毫无血色。

如何才能真正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别人,自己也写得好。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只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才会深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看、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我们要学会贴近现实生活写作,这样才能让人有亲切感。作为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欣赏,因为你会欣赏,你就会知道什么样的文章和写作方法才能打动人。

8.语言技能。每个人都要说话。但是要说“听”和“听”,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人际交往非常重要,未来求职过程中主持人、演说家、记者等职业选择较多,也是晋升的重要指标。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个人理解和运用句子和词语的能力,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向他人介绍信息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简单地分为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有条理,有条理,在此基础上写得生动形象,让别人愿意看。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清晰、简洁、有序、有逻辑。不能吞吞吐吐,结巴,也不能口若悬河,语速太快。一定要冷静,说话得体。说服能力在学生辩论中尤为重要。除了上述要求,他们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常识以及社会热点话题,才能口若悬河。

9.调查能力。毛泽东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非常重视调查研究能力。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学实践活动引入了调查研究的内容。

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的调查,调查能力是指人们自觉了解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力。

调查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中学生,主要有:(1)书面问卷。将所要调查的问题列为调查问卷,发放给相关人员,要求填写真实情况,然后回收、统计、分析。(2)面试方法。先明确面试目的,了解面试对象的各种情况,然后通过面对面、电话、邮件等方式面试你关心的问题。(3)拍摄方法。主要用相机和摄像机拍摄相关现象并呈现出来。(4)观察法。常用于连续观察和记录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5)实验方法。多用于物理和化学验证。

10.研究性学习能力。21世纪初,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许多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是指探索事物的真相、本质和规律。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研究方法接受、验证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步骤是:确定小题目,制定计划,收集信息,统计结果,加工分析,写题目总结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小题目的选择要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应采用一些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在结果分析中,要善于提炼新的观点和建议,以体现研究的意义。

11.人际交往能力。“这个人好对付”或者“这个人不好对付”,这是我们经常说或者听到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是对一个人人际交往能力的基本判断。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一辈子都在和人打交道,“好打交道”就容易受到欢迎;“难对付”容易让人厌烦。一个学习好,能力强的人,不善于人际交往,不仅会影响他的正常心情,还会影响他自身的发展。

作为一名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与同学相处融洽和互相帮助的能力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要主动与人交流;二是坦坦荡荡,要“比心”,“以心换心”;三是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清高自大;第四,要多寻找* * *话题,只有* * *话题才能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第五,要热情。热情的人通常具有领导能力。

12.2005年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未来15年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创新,首要的是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新理论、新观点或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观点,解决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意识。包括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2)创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3)培养创新能力。包括接受、筛选、分类、处理和应用外部信息的能力;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4)培养创新人格。包括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独立意识、大胆探索意识、勇于实践意识等。

13.自我意识。一个人的“自以为是”、“缺乏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说明他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只有具备自我认知能力的人,才能正确评价自己,扬长避短。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气质、性格的认识能力。

自知方面主要在于对自己的能力、智力、兴趣、爱好、气质、思维、情绪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自己的方法不仅仅是列出所有的优缺点,更要“以人为本”,从父母、老师、同学的反应中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的缺点和缺陷要有改进计划。比如害怕与人交往,就要注意主动与人接触,参加集体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14.适应性。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我把课本忘在家里了,老师突然让我回答我回答不了的问题。和同学发生矛盾,被拦路抢劫,被老师当众批评...这些都是意外。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有适应的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快速准确地应对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的能力。

培养应变能力,主要是培养保持冷静和机智的能力。当意外发生时,你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并立即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实在没办法的事情,比如上课不回答问题,只能让自己事后补救。一味的害怕、紧张、慌张是没有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从平常的生活中培养。

15.选择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选择朋友,学校,专业和网络上的信息。以后还要选择工作和恋爱对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做出选择。

选择能力是指人们对相关信息的选择能力以及由此引发的直接行为。

中学生要有选择能力:(1)道德标准的选择。那就是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2)学习方法的选择。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3)朋友的选择。朋友交往的关键是“相处”。当然,互相帮助是最好的,但是对你有不良影响的人是无法沟通的。(4)信息的选择。中学生应具备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素质,选择是应用的基础。(5)个性的选择。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交往中习得的。比如一个独立的人格,要从避免依赖父母,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开始;一个宽容的人格是从从小对同学朋友的宽容开始的。

16.推理和预测能力。曾经有一群人被称为“预测大师”。他们推测一年后世界会发生什么,后来有些发生了,有些没有。为什么他们预见的事情会发生?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推理和预见能力。

推理和预测的能力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以及已经发生的情况和事物各方面的发展来猜测和判断未来结果的能力。当然,这种预见不一定准确。

有些中学生因为现在成绩不好而自暴自弃,但如果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喜好、努力程度和周围环境,就可以预测到自己未来仍会在某一方面发展,从而充满自信。在科学研究中,如中文和英文阅读,我们应该有预见以下情况的能力。生活中要预见如何往不好的方向或好的方向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曲折。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也要有推理能力和预见能力,否则可能会工作失败。推理和预见能力要以知识和生活为基础。没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不容易发现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趋势。

17.承受挫折的能力。人的一生挫折无数,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与家人的争执,与朋友的尴尬,成绩不理想,失去亲人,上不了学,工作不如意,婚姻家庭不幸福等等。都是人生的挫折。

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指面对挫折坚韧顽强的能力。

要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第一,要学会欣赏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我们欣赏他们的优点,我们就会有信心。二是要学会分析原因。任何挫折都有主客观原因。比如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总觉得自己很笨,要积极找出原因,然后解决问题。第三,要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第四,要明确一些无法大幅度改变甚至无法实现的情况,比如长相不好,父母离异,甚至失去亲人,那就干脆不要为此难过了。第五,对挫折本身要有乐观的认识,把挫折当成磨炼自己的机会。

18.竞争力。电视报纸上常说,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竞争能力强的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竞争能力是指在某方面获得优势的能力。

中学生首先要有竞争意识,这是未来个人发展的必备素质。在成绩上,在干部选拔上,在各种荣誉上,在各种竞赛上互相竞争是好的,但是在衣食住行上互相比较就不是竞争了。中学生在比赛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勇于面对比赛,同时要适应失败。输赢都是正常现象。第二,不要因为竞争而互相攻击,不要考试作弊,不要因为竞争而帮助别人。竞技能力是实力的体现。中学生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比如提高自己在学习、交往、领导(班干部)、适应环境、健康等方面的竞争能力。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项基本技能培养下一代,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其中“学会与人相处”是指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即合作能力。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善于与人合作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合作能力是指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的能力。

无论什么时候两个人一起做事,都要注意配合。合作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几点:找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接受他人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原谅别人的错误,学会分享成功的喜悦,承担失败的痛苦,互相鼓励。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归咎于同龄人。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

20.听力。有些人“听不懂”别人的话,不是因为听不懂每个音节,而是因为听不懂意思。倾听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倾听意味着认真倾听。

有些人说大话,却不注重别人是否愿意听。不听别人说话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倾听别人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作为学生,要养成“五心”的习惯:专心听讲,理解主旨;用心倾听,明辨是非;认真听,记住要点;虚心倾听,做一个比较;耐心倾听,注意细节。除了上面提到的“五心”,倾听还有很多细节:根据不同的场合,要保持认真倾听别人的姿势,不要急于打断,倾听时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不要在别人发表评论时激动,不要因为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而认真倾听。同时,倾听他人的真实意思和意图。另一种锻炼听力的方法是学会总结别人的意思并复述出来。

21.宽容。我们有时以“宽宏大量”来判断一个人。慷慨是宽容的表现。有人说,宽容是文明的象征,是文明的成就,是文明的事业。

包容是指一个人接受不同意见、观点和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包括长相,性格,成就,喜好,追求,信仰。如果一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别人就无法容忍与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无法与人交流。包容,就是按照人或事物本来的面貌去接受他们。只有宽容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只有多一些宽容,才能减少偏见。而且很多交往对象往往不是你能选择的,比如同学同事,往往很难符合你的意愿。如果你不容忍他们的存在,你只会心疼自己。当然,社会是有公共标准的,完全不符合的人和事都要反对。

22.自我管理能力。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这属于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的综合能力。

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生活上要自理。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包,学会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能做多少家务就做多少。二是学习上要自觉。不需要别人督促,要知道什么时候学什么,不能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另外,要学会总结学习方法。第三,时间要规划好。现在的白领都提倡一种时间管理的观念,按轻重缓急,按计划做事,在有限的时间内效率最高。第四,情绪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利于健康和交流,影响正常思维,作为学生,影响学习。

23.自我保护能力。65438+2004年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40年来最强地震,并引发海啸。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Tilly smith)在这场导致20多万人丧生的大灾难中成为了英雄。海啸来袭时,她正在泰国普吉岛的海滩上玩耍。史密斯发现了海水的变化,就像书中海啸的征兆一样。正是史密斯的知识让在场的数百人及时撤退,活了下来。这说明知识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今,交通事故、抢劫、食物中毒、运动伤害、网络陷阱、性伤害、吸毒以及火灾、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天灾人祸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中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多学习自我保护知识,以便在伤害来临时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第二,要遵守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功德,不造成伤害或伤害他人。第三,当自己或他人遭遇绑架、抢劫、网络陷阱或性伤害时,要机智应对,首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第四,避免看色情或暴力的这方面的电影和网站,避免玩色情或暴力的游戏。第五,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求助,避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自残、自杀或报复伤害他人。

24.道德决策能力。“勿以小善,勿以小恶。”都说好事再小也要做,坏事再小也不能做。辨别善恶,崇拜善恶,是一种道德决策能力。

道德决策能力是面对道德问题以及如何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人际交往等做人原则。有人以标准将社会主要道德品质分为三个层次:“无私、自我牺牲”为第一层次;“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是第二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公私兼顾,推己及人”。大部分人达到第三种境界就不错了,但是很多人都在“损人不利己”。比如未成年人犯罪,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中学生道德决策能力的培养要从身边的小事和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比如谦虚礼貌,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抽烟喝酒,不做违反法律和校规的事情,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修养,让自己真正有内涵,明辨善恶。

25.自我提升能力。人无完人,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人的自我提升能力。

自我提升能力是指自觉改正缺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的能力。

中学生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可以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建议中找到自己的缺点并列出来。只有找到不足,才能找到提升自己的方向。二是要学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提高。第三是学会激励自己。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做得更好。第四是学会立即行动。不要做一个“说话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只想着怎么做好,却不愿意行动。五是从进步中寻找动力。要学会从努力的结果中看到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增强成功感,从而产生更强的提升自己的动力。第六,毅力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