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滩镇经济调查

耕地59703亩,是湘潭县的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从1995年的65,438+565,438+0,267吨增加到2007年的55,774吨。国民生产总值从65,438+0,995,265,438+0,424,720元增加到2007年的5.685亿元。农民年均纯收入3311元。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总产值达7.5亿元。人民煤矿、石滩水泥厂、湘潭兴农化肥厂、鸿丰化工厂、湘帅压滤机板制品厂、精诚玻璃厂、三星化工厂、宇通运输公司、安泰供水公司、三维建设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力雄厚,显示出勃勃生机。农业经济以水稻种植为主,庭院经济为辅。全镇推广优质杂交水稻7.87万亩,八角村“走四方”牌香菇、文家村栀子黄基地、白拓育苗场等各显神通。小城镇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规范建制镇,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会同县建筑设计院编制了《石滩镇城镇建设远景规划1999至2020年》,规划城镇面积4.2平方公里,已完成开发区、新区等2.2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美丽的石滩山清水秀,林木和农作物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镇北320国道与湘黔铁路相邻,与涟水平行。“韶茶”、“湘乡”两条县级公路穿镇而过,连接南北与东西,连接韶山、乌石两个红色旅游景点。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力地促进了石潭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全镇辖4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630个村(居)组,2万户7.03万人,其中全乡3.04万人,耕地5.5958万亩。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五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和省级示范镇的目标,统筹规划,开拓创新,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在创建小城镇示范镇方面大踏步前进,创造了惊人的成绩,镇容镇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五年来,石滩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GDP从2006年的9.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54.38+5.36亿元,年均增长654.38+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654.38+84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3.07亿元,年均增长654.38+07.5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914.5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923.67万元,实现年净增10917万元,年均增加252.29万元,平均增长27.6%,高于全市3.0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578元增加到5228元,净增1650元,年均增长16.02%,比全市农村高出3.14%,城镇人均纯收入从9420元增加到17248元,高出8%五年引进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6446.87万元;城市建成区面积从五年前的2.2平方公里增加到3.5平方公里,平均增长率为12%。建成区人口由5年前的2.2万人增加到3.04万人,有效促进了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为43.24%。

五年来,镇人民政府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运作、业主运作”的开发模式,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土地出让、统一开发建设、统一城市管理”的“五统一”原则,以多种开发模式投入资金6200万元,使镇域内水、电,“难忘”、“真维斯”、“宜春”、“米乐奇”等众多国际国内品牌商品纷纷落户石潭。小城镇有大加油站,镇上设立了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基站,怀德路10多家摩托车店形成了市场。餐饮、医院、学校、大型超市等服务机构分散有序。

城镇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工业化的进程。特色产业品牌走出湘潭,湖南,四面八方。

历经艰难曲折的道路,八角菇产业依靠科学支撑和大胆创新研究,成功实现了“水幕冷却、半衰期栽培、多层立体种植、香莲壳油茶壳制棒、棒渣制有机肥”五大技术突破,不断提高生产力,提高协作能力,建立联动体系,香菇产量和产值大幅提升。高产实验大棚实现了鲜菇亩产5万公斤,产值6.54万亩。八角村突破了654.38+0.08万元的平均纯收入,成为湘潭县首富村。品牌“去四方”远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

——湘潭兴农配方肥厂1998年开始以人工操作生产有机肥,2001年投资300万元购置新设备,进入机械化生产行业,后于2005年继续投资2600万元对新厂房和旧设备进行改造,实现年产2万吨复合肥。依靠技术创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2007年国家正式颁发产品免检证书,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成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人民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年产煤6万吨,实现年纳税1280万元。

——工业企业名牌产品的发展,带动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增长。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3.2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利润0.74亿元,工业企业税收1470万元,有力促进了城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粮食生产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农业部建立万亩高产水稻示范田,落户古云村。2009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量6.02万吨,农业总产值507543.8+0530万元,农业增加值3.26亿元。

-生猪产业生猪产业已成为石潭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年出栏生猪45万头,出栏生猪34.4万头,人均出栏生猪5.23头,年产值3.0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87.8%,农业总产值的63.9%,是全省享有盛誉的“湖南第一猪镇”。有力地推动了饲料、兽药、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形成了饲料兽药一条街。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小运输车辆240余辆,从业人员670余人。每年总贩运量占广州市场的十分之一,总贩运价值达6亿。

龙虾、大雁、鲜鱼、西瓜、油菜、榨菜、紫苏等农产品各具特色,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石滩高效农业已成为该省的一块金字招牌。

第二,城市规划面向未来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不仅关系当前,而且影响长远。在规划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1999年8月,镇人民政府会同湘潭市建筑设计院深入实地调研、论证分析,拟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编制了《石潭镇1999至2020年城镇建设远景规划》。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和发展目标,理顺思想,更新观念,科学决策,引入新的城市管理理念,发展。

为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严格按照“两型”建设的要求,提高城市建设的标准,镇人民政府于2008年斥资1.2万元再次聘请省市专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消除地质灾害、突出城市特色,修订编制了新一轮《湘潭县石潭镇总体规划》。 描绘了一幅石潭镇发展的美好蓝图,按照“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商业街区”确定“三个区”,配套“农资交易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城市荷花风光带建设,已分步有序实施,并经上级批准和镇人大通过。 根据总体规划,通过5-15年的努力,石滩镇人口将达到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初步定位为“区域性中心镇和山水田园小镇”。

第三,城市建设以高质量为基础

石潭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重镇。千百年来,借助涟水,商业贸易蓬勃发展。早在明清时期,石潭就是中国著名的“药都”和“米都”。解放前,石滩的“石灰”曾畅销全省。各级领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石滩镇的发展建设。前国家主席华国锋、前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前主席刘、全国人大副主任等都曾在石潭工作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石滩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986,党委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以惊人的勇气和宽广的手笔,推出了扩大城市开发建设的第一步实施方案。开发石潭大桥南端,即邵岔干线两侧,组织利用社会资金,带领个体私营经济先行者投资,一举建成200米长的农贸街,石潭的建材市场从此问世。

——90年代初,实施南部扩张开发建设第二步实施计划,划拨85亩土地沿丁字街南端延伸,发展怀德路,建设经济开发区,建设粮贸大楼、信贷大楼、汽车站和农贸市场,服装、餐饮、美容美发、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21世纪初,正式推进开发建设第三步建设战略。征地1.83亩,总投资2800多万元。石潭新区新建,400门面,300套房子。“多层小洋楼,三色包装”的仿欧式建筑如雨后春笋。石潭大道,宽60米,长1.42公里,由东向西贯穿全镇,连接湘乡、邵岔两条县级公路。全新街区连接石潭、怀德、八一、十五,贯穿镇内三区。街道两旁都是树。夜晚,明亮的路灯照亮了石滩这个山村小镇,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夜幕降临,缤纷的夜生活,无数红色的蒙古包里挤满了忙碌一天后懂得享受的闲人,美丽的石池被装饰得更加明亮。

——随着建设战略目标的全面实施,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有序进行。2006年6月,安泰水厂完成了计划审批、土地、规划等手续,7、8月份完成了拆迁、测量、勘测、土地平整、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工作。2008年投资12万元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投资15万元完成全乡给排水管网改造。整个供水系统于2008年投入运行。通过扩建石滩镇日供水量2万吨的城市供水设施,从根本上解决石滩镇供水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给排水管网改造,有效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东片和西片分别设置截流管,通过道路排水系统排入涟水河。同时在居民区和主要商业区设有15消防栓,较好地解决了消防安全工作。

-2006年8月-2006年6月5438+2006年2月,总投资200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的三级客运站和站前广场,作为城镇长途和短途客运换乘站,解决公路换乘停车和城镇交通拥堵问题。

-2006年7月至2006年2月,在10.5公里的城市道路上安装了200盏路灯,主要包括横街、郑捷、怀德路和农民街。路灯建设费用654.38+0.5万元,年日常维护费用8万元,年电费654.38+0.2万元。实现全城区亮化工程,提升石滩城镇品位。

-2007-2008年总投资270万元,完成两座公厕的建设;购买36个垃圾桶,建设2个20平方米的垃圾中间站;投资230万元完成了25亩垃圾处理场的可研、征地和开工建设,有效实现了垃圾每日清运。为美化环境,提升城镇品位,2008年9月,我们积极筹措资金75万元,建设了两个垃圾站,购置了100个垃圾桶,合理布局垃圾站和垃圾桶,保证街区景观。调整公厕布局,改变现有公厕的不合理状态,完善卫生设施,加强卫生监管;加大垃圾收集后的分类处理力度,对物资资源(如啤酒、饮料瓶罐、报刊、纸张等)进行分类捆绑。)进行专项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2008年,针对县第五医院设施老化、住院部房屋破旧等问题,投资200万元完成住院部6000平方米的改(扩)建,满足医疗保健、防疫、医疗急救等功能设施要求。

-2008年投资654.38+0.2万元,新址建设中心敬老院,土建654.38+0.2万元,其他配套工程654.38+0.8万元(含水电),占地5亩。

-乡中心小学于2008年投资76万元,新建了一栋四层680米的教学楼;2010年投资28万元新建学生食堂270m,使校园面积18006.3 m,19教学班,1181学生,43名教职工的中心小学成为“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

2009年,乡镇初级中学投资20万元新建了48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学校全面发展,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探索解决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获国家一等奖。初中教学质量连续8年进入全县前十,连续4年位居全县第一。

古城中学投资68万余元建设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古城中心小学投资60万元,新建教学楼1.024平方米;白拓中学投资1.6万元新建食堂和学生公寓1160平方米;白拓中心小学投资65万元新建了厨房、食堂和教师宿舍。全镇办学条件进入全县前列,石潭中心小学、古城中学、古城中心小学、列家桥中心小学被验收为全省合格学校。

-2008年6月-2008年6月65438+2月投资12万元新建高标准石新酒店,配有中央空调和电梯,各种设施完善,提升了石滩的小镇品位。

8月,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投资30万元设计制作了3块大型不锈钢户外广告牌,位于该乡与周边城镇交界处,确立了石滩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建成了“两型”社会示范镇。

第四,城市管理力求规范。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商业市场的不断繁荣,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省级示范镇标准化的要求,关键在于对城镇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城市管理始终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任命一名副镇长分管城市工作,设镇建设规划站,名额5人;配备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理念先进的城管队伍,定员8人,集城管、消防、治安于一体;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环卫队,全面负责城市管理。城管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4人基本工资达到每年36万元,工作经费30万元。有180m2的办公空间,办公设施齐全。

——狠抓队伍建设。城建管理的责任落实在建设规划管理站。在站长的统一领导下,成员团结协作,职责明确,爱岗敬业,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城管队和环卫队都归建设规划管理站领导。两支队伍分别负责城市执法、维护镇容镇貌、协调处理镇内矛盾纠纷、规范管理行为和城市清洁环境卫生工作。严格的制度,严格的纪律,按照规定的责任凭证到位,深受居民和商户的好评。

——严格管理城镇容量。城镇面貌是形象的核心,古代集镇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现象,确实是治理城镇面貌的老大难问题。为彻底解决落后过时的习俗,从改善环境卫生、乱摆摊、乱种户外招牌、乱停车辆、违章建筑等方面入手,多次组织镇干部、城建管理人员深入街头、进商户,以发公开信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改善居民城镇。同时,组织各机关职工干部定期开展街道清扫活动,节假日组织全乡中小学生进行街道清扫,* * *促进居民良好卫生意识的形成,规定居民自备垃圾箱,定时定点倒垃圾,实行门前三包制度,由城管队员分段监管。建设规划站将把实施效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内容。全乡实行垃圾袋,全乡主要道路清扫16小时,重要路段24小时清扫,清理道路市场,规范夜宵、夜市摊点摆放,拆除违法广告招牌,严格整治停车、停放等交通秩序和交通环境。通过一系列措施,荣臻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宽敞、街道整洁、摊位规范、灯光明亮、招牌整洁。邓华伊始,三场休闲健身的广场舞为石潭街区美丽的夜景增色不少,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形象初步形成。

动词 (verb的缩写)城市发展的创新理念

我镇积极探索转型期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过去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工作转向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为突破口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以快速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老街路对接。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产业优势,形成特色优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脱颖而出,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要用创新的思路,整合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逐步走上“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群众参与”的城市发展之路。

1.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城市经营。

——城市土地资本化的关键是管好城市土地。2006年以来,我镇通过土地资本运作筹集城市发展资金3000万元,先后建成石滩大道、怀德大道、八一路、十五路四条城市主干道,新增道路12公里。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促进了土地增值,提高了土地资产的效率。中心镇商业用地从2000年的300元/平方米涨到现在的2000元/平方米,街段高达4000元/平方米,增长了14倍。

——以市场换资金,多元化经营建设融资,* * *筹集建设资金10多万元,投资800万元的南区开发商住宅楼项目、日供水2万吨的安泰水厂等。全部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解决。通过鼓励部门投资建设,筹集建设资金15万元。完成了城市电网、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建成了移动通信网和有线电视两个覆盖全镇的宽带网络。

2.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城市经济。

——培育产业支柱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引进了鸿丰化工、万顺玻璃、兴农化肥、石滩秸秆厂、湘联机械厂、旭辉电子等企业落户该镇。同时,原人民煤矿、县水泥厂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全乡初步形成了矿产、机电、建材等支柱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要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同步进行,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同步进行。引进湘潭居佳新农村置业有限公司、顺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小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该乡* * *完成住宅建设投资近5000万元,相继建成了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吸引了农民进城,拓展了新区市场,聚集了人气,成就了繁荣,繁荣了全镇。

3、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品位。

——加强环境建设我镇把环境建设作为改善人居条件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庭院绿化、共工、道路、空地等绿化工程。

——重视居民教育为了提高居民素质,我镇出台了居民手册、城镇卫生公约等管理措施,成立了“城管队”和“门前三包监督员”。城市居民的素质提高了,过去城市管理中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乱丢垃圾、乱停乱靠、乱涂乱画、摆摊设点等,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4、突出重点工作,打造亮点。

——继续建设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间站。

目前没有正式的垃圾填埋场。经过政府对市区周边的实地考察,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在距离城镇2公里的枫树村建设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占地25亩,可容纳填埋50年。今年配套资金40万元,新建3个垃圾中间站和20个垃圾池。

道路翻新

石滩镇属于历史古镇,镇内道路已经年久失修,尤其是郑恒街,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积水、污染。2009年硬化道路2公里,投资165438+万元,老区郑恒街全部铺上了油。同时,充分利用湘乡干线公路建设的契机,全面提升石滩大道改扩建,加大投入,打造示范。

-建造镇政府办公楼

原镇政府办公楼为70年代砖混结构。在去年严重冰雪灾害的影响下,房屋大面积开裂漏水,急需修建镇政府办公楼。镇党委、政府决定2010上半年建设1200㎡政府办公楼,总投资300万元。

不及物动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难以筹集。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逐年增加,乡镇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艰难运转。目前,他们负债98万元。建议上级部门改革投资体制,建立健全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各级财政要确定城市建设资金基数,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国家政策规定的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要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出让(转让)金、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地产增值收益、车辆养路费和车辆购置附加费,应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经费的制约。

乡镇建设规划管理站是自收自支单位,站内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没有保障。建议上级领导优先考虑纳入乡镇建设规划管理站。同时,随着城镇规模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镇环卫队伍的工作量急剧增加。目前,全镇环卫工人已达11人,正常发放的环卫服务费远远不能解决环卫工人的工资和劳动工具问题。以2007年为例,资金缺口为11.6万元。建议上级部门可以以固定模式解决我镇环卫工人的人员经费问题。

3.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瓶颈突出。

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城市建成区应扩大到5平方公里。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实施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难以打开城市发展的框架。建议上级适当放宽用地政策,充分考虑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通过近年来的小城镇建设,石滩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宽敞干净,沿街树木排列整齐;车辆有序往返,长途、短途公交车依次等候乘客,其他运营车辆放置在指定位置;全镇有线电视无缝覆盖,电话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投资兴业,镇内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人流如织;工业园区运行正常,解决了大部分闲置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工业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煤矿、海泡石、砖厂、化肥厂、玻璃厂等工厂鳞次栉比;文化教育事业日益发达,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先进,生源广泛;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城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发达镇行列,进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典型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