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的作用和实践。?

第一,兴趣引导,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采用目的性强、新颖、有趣、简洁的导语设计,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导语:《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项我们羡慕的绝活——他能在关键时刻从身上拔下一撮猴毛,变成一大群猴子,就像他一样。当然,这只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精彩想象下的生动描述。但这种想象在今天已经成为可能,这就是克隆。让我们一起探索克隆的奇妙领域!这时,我从学生的眼神和惊呼中读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以思维启发学生,关注重点难点,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启发学生,使学生明白,进而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比如在教文章《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导语:我们学校有什么特色?如果有人让你介绍,你应该从哪里开始?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故宫。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后,一定会介绍我们学校的!至此,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文阅读,我按照文中描述的顺序,借助多媒体逐一播放游客参观故宫的图片。通过读课文和看图,学生掌握了这篇文章的重点(空间解释的顺序)和难点(重点突出,行文方法详细恰当)。课后我布置了写作题目“我的学校”,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空间顺序完成写作,重点突出,细节详尽。第三,有了情感熏陶,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网络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置身于具体情境中,与作品产生共鸣。比如在教《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导语: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学生回答,老师做简要总结。二战中,7000多条无辜的生命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瓦斯被杀害,其中包括300多名儿童(我在多媒体中展示了法西斯屠杀的图片)。此时,同学们已含泪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阅读,认识了战争的罪恶,感受了和平的珍贵,理解了作者“沉重而美好的记忆”的感叹。第四,要了解背景,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很容易让学生和作品产生* * *音,深刻理解文本。比如在教《致巴特勒上尉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信》一文的时候,我设计了背景介绍的新课程:1860 10 6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洗劫两天后,6月6日,11,英军派出1200余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抢劫圆明园。英国代表詹姆斯?布鲁斯的清政府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