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体验,陈嘉庚

陈嘉庚,原名陈嘉庚,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人,1874年6月,21年10月出生。

1910年,陈嘉庚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当选新加波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道南学校总理,并向福建华侨捐款5万余元修建校舍。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福建光复后,陈嘉庚升任福建保安捐委员会主任委员,筹得20多万元支持福建财政,又筹得5万元帮助孙中山先生

1912,陈嘉庚携家人回国创办集美学校。

1917年,陈嘉庚购买了一艘3750吨的船,命名为“千泰”号。由于这两年运作顺利,他把弟弟景贤送回国创办了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

1918,集美师范附中正式开学。陈嘉庚发起创办了南洋华侨中学。

1919,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陈嘉庚回国创办厦大,组织同安县教育会,给乡镇小学常年补助。

1920年,集美学校增设女子师范学校和商科,陈嘉庚创办集美水上航海学校。

1923年,陈嘉庚当选新加坡怡和俱乐部总理,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1925年,陈嘉庚创业成功,资产1200万,这是他达到巅峰、获得利润、拥有人生最大资产的时候。

1926年,陈嘉庚扩建南洋华侨中学校舍,创办集美农林学校。面对逆境,橡胶价格暴跌,造成巨额经营亏损。结果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校舍被迫部分停建,但经费仍维持。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陈嘉庚发起组织新加坡救济会,并被提拔为主席,捐款1000万新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陈嘉庚当选南洋华侨救济祖国难民协会主席。打电话给汪精卫,反对他的对日和谈建议。

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率团访问重庆和延安。

1941年,陈嘉庚升任南华侨联合会第二任主席。组织南洋福建华侨联合会。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65438+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协会。

1942年,新加坡沦陷,在爪哇生活了三年。陈嘉庚写了《海外华人回忆录》和《住房与卫生》。

1945年,日本投降,回到新加坡。6月165438+10月18日,重庆各界举行“陈嘉庚保安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送来了一面写有“侨旗国荣”八个大字的锦旗。

1946年,陈嘉庚创办了《南侨日报》。

1947年,陈嘉庚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反对荷兰殖民军在印尼大港屠杀华侨的暴行,决定对荷兰进行经济制裁。为了给集美学校开辟资金来源,陈嘉庚在香港创办了集美银行,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回国。9月,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陈嘉庚当选为常委。10年10月1日,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国大典,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和侨务委员会委员。

65438年至0950年,陈嘉庚回国定居家乡集美村,并亲自主持修建集美和厦大的校舍。

1954年9月,陈嘉庚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9年,陈嘉庚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创办厦门华侨博物馆。

1961年,陈嘉庚病逝于京,遗体移至集美奥园安葬。陈嘉庚17岁(1891岁)时,漂洋过海来到新加波谋生。起初主要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干了13年。陈晚年经营实业失败。陈嘉庚接手日渐衰落的家族企业后,在1904创办了菠萝罐头厂,史称“新立川黄梨厂”。创办一家日清公司,该公司还经营一家菠萝罐头厂;自营适度米店。那一年,陈嘉庚的弟弟景贤来到新加波学习商业,管理钱乙米店的财务,负责新立川菠萝厂的生意。1905年,陈嘉庚创办了“日春黄梨厂”(也做冰)。1906年,陈嘉庚投资恒美米饭厂,在浮山花园套种口香糖。通过兄弟俩的共同努力,在1905以来的三年里,分别获利(利润)5万元、4万元、13万元。

当时,新加坡的法律并没有规定“父亲的债务免除偿还”,但以信用为重的陈嘉庚宣称,“决心长期做下去,能做到的,一定会还清,以免后悔”。面对财务下滑,陈嘉庚苦苦挣扎了四年,终于取得了一些利润。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债主。到1907,他已经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的债务。这件事成为新加坡华商史上的一大佳话。当然,当时也有人骂他“蠢”,但他说:“中国人为了取信于世界,决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面子!我们中国人一向信守诺言,我们的行动会结出果实。”陈嘉庚“一诺千金”的美誉迅速传遍东南亚。从那时起,人们对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声誉非常有信心,并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够在家族企业衰落约10年后成为百万富翁,与他的诚信和声誉密切相关。当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时,陈嘉庚用2000元买了种子,种在菠萝园里,然后大规模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15000亩橡胶园,成为海外华人中最大的橡胶殖民者之一。之后,他开了一家橡胶制品厂,生产胶鞋、轮胎和日用品。鼎盛时期(1925),业务范围远至五大洲,员工三万余人,资产12万元(新币,约两百万两黄金)。

陈嘉庚开创了橡胶制品的大规模生产,促进了华侨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等产品直接出口的国际市场,是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垄断的华侨;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从1937到10,陈嘉庚发起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会议救济祖国受伤难民委员会”,并担任主席,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广泛响应。

1938 10在菲律宾著名福建华侨李清泉的倡导和劝说下(他曾写信给陈嘉庚,建议南洋华侨在香港或新加坡设立总赈署,牵头募捐),印尼人庄希言(他也曾写信给陈嘉庚,请他在新加坡设立南洋华侨会,目的与李清泉相同)、 并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庄希言上书,致电行政院建议领导华侨团体募集赈款)后,呼吁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到新加坡开会,并成立“南洋华侨赈济总部”。 陈嘉庚当选为主席(李清泉和庄希言为副主席)。他带头捐款买债买物,精心策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为祖国筹集了约4亿元的资金。此外,他还组织地方救济组织,向前方战士捐赠御寒衣物、药品、卡车等物资,并在新加坡、重庆等地投资兴办药厂,直接供应药品。

1939期间,陈嘉庚应中国要求,招募3200多名华侨机械师(汽车司机、修理工)来华服役,在新开通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

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代表团访问重庆和延安。他如实地发表了《延安观感》的讲话,赞扬了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通过对两党辖区的考察,陈嘉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于延安”。陈嘉庚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国兴的教育家。当陈嘉庚的事业达到顶峰时,他只有大约1000-2000万元的资本。在当时的中国企业家中,有很多人比他更富有,但陈嘉庚是唯一一个始终如一地为国家和民族慷慨解囊,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的人。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唯一发了财的人,就是陈先生。“陈嘉庚投资教育的重点是集美学校、厦大和新加坡华侨学校。那就是我决心创办集美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各种专业学院。学校规模大,师生数量全国第一。与此同时,陈嘉庚还在新加坡积极资助创办了六所华侨学校,开创了华侨办学的新风尚。1919年,陈嘉庚公司进一步发展,公司总资产达到400万元左右,于是雄心勃勃回国筹办厦大,这是中国第一所华侨办大学。为了以身作则,他带头认捐了400万银元。其质押金额正好相当于其当时全部资产的总价值。陈嘉庚把钱花在爱国主义和促进学习上的气魄和远见是世界罕见的。

陈嘉庚说:“人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人的心智是参差不齐的。很清楚,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教育是几代人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任何时候都需要。”基于上述目的和动机,他不惜重金办学。陈嘉庚变得富有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振兴国家。他说:“国家的富强在于人民,人民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他就捐资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了提斋学书。民国三年三月,集美初级中学成立。此后,女子小学、师范学校、中学、幼儿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学院、天真师范学校相继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学校内建有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和大型体育馆。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建在过去一个偏僻的渔村里。陈嘉庚的动机和爱国情怀可以从他的《致集美学校学生的信》中体现出来1918:

“教育弱,工业不旺,民生短...想到这个就难过。我们的国家现在处于一个大国的控制之下,这是一个成败的问题。既然我们不急于追赶,我们就无法逃避自然表现的淘汰。所以我在海外闯荡了几十年,生命危在旦夕,不足以让我多想。我独立于学习,以金钱为代价去做。正是这个原因,那些只在日本勤奋的人不敢放松。年轻人大多是爱国之士,但对我的兴学之意持谨慎态度,志同道合,有求必应,对国家的福祉寄予厚望,也是为了创桑。”(据《致集美学校学生书》,录自陈嘉庚先生纪念画册)1921年,陈嘉庚质押1万元开办费,每年费用分成12,支付* * * 300万元。厦门大学创办,文、理、法、商。厦大4月6日开学,1921,陈嘉庚维持到16。后来,世界经济衰退严重打击了海外华人企业。面对困境,陈嘉庚依然坚定地说:“我宁愿卖楼也不支持厦大”。他卖掉了他的三栋大楼来支持厦门大学。

陈嘉庚把他所有的钱都投入了教育。他希望有志之士不断闻讯,激励中国。所以尽管企业倒闭了,他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学费,艰难支撑,坚持下来。据估计,他一生花在办学上的钱达1亿多美元。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助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陈嘉庚为集美和厦大建了几十栋富丽堂皇的高楼,而他的房子却是简陋的二层小楼,又小又暗,办事不方便,但他很幸福。他的生活艰苦朴素,为人谦逊。床、书桌、沙发、蚊帐等。都是古代的。外套、裤子、鞋袜都打了补丁。他家有百万家产,但晚年给自己定了一天五毛钱的低伙食标准,经常吃地瓜粥、花生、豆腐干和一条鱼。他的座右铭是:“该用的钱不要吝啬,不该用的钱不要浪费。”

虽然陈嘉庚曾经是南洋成功的华人实业家之一,但他的个人生活一直非常简朴。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家庭只有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也足够支付。在集美盖房子不花一万块钱,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很有公益精神,特别是对于兴办教育,他很热心。早在1913,他就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小学,1918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一所有小学和幼儿园的男女生中学。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他不断创办水上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师学校等。在集美,还建立了科学博物馆(现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和医院,使集美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学习村。在新加坡,陈嘉庚也非常热心于当地华侨子女的教育。1919年创办规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是当时南洋华侨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后,创办水上航海学校、南侨师范学校、南侨女子中学。当时,一个教会要求陈嘉庚捐赠65438+万元成立一所大学,但陈嘉庚慷慨同意,但提出同时开设中文课程。

在承担集美和厦大巨额费用的同时,陈嘉庚还于10联系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援同安县创办小学40多所。民国13年,陈嘉庚将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促进部。到民国24年,全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得到了资助,资助总额为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负担。在侨居期间,陈嘉庚极力推动创办华文学校,并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的总理。4年捐资建立新加坡崇福女子学校,8年捐资3万元建立南洋华侨中学,后又捐资40多万元作为学校基金。36年3月,南阳女子中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