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北京大学研究小组
魏鑫写道。
社会对普通高等教育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推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1993-98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是反映这种未满足需求的重要指标。据统计,近六年来,高校招生比例在2.5:1-3:1之间变动,平均为2.66:1。
以1998为例,报名人数为320.32万,当年普通高校实际录取人数为115.6万。这意味着仍有2147000人未能获得在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尽管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三分之二的弱势考生无法如愿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太小。提出在政府财力不能满足社会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的情况下,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办,作为当前社会消费的热点来吸引居民投资教育。
目前,亚洲开发银行的汤敏博士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观点。按照他的观点,如果三年内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翻一番,每年招生将达到200万人。而且,这200万新生都将得到全额补偿。每人每年学费1,000元,加上4-5,000元的生活费,可以拉动投资和最终消费约1,000亿元。此外,经济学家韦杰在《北京晚报》5月24日4版1999中指出,“中国有1100多所高校,320万大学生。如果翻一番,每年再招320万学生,每年培养一个大学生要65430。按照汤敏的方法,普通高校每年招收200万新生,这意味着大部分考生有望实现进入普通高校的机会。据韦杰介绍,所有考生都可以进入普通高校。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问题是汤敏和韦杰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忽略了两个方面。第一,他们只考虑了平均经常性费用65438万元,而没有考虑基本建设投资的支出。如前所述,现有的普通高校从校舍、设备到图书都达到了利用标准的下限,增加生源规模就需要新的投入,而这种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按照教育部对高校规定的标准,增加一名学生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约3.8万元。即使按照目前高校学生实际平均职业来计算,这个数字也要达到3.6万元左右(见附件2)。粗略算来,按照汤敏的方法,每年会比现有规模多1万学生,四年学生数增加400万,需要1亿以上的资金投入。按照韦杰的方法,4年内学生人数将增加近1000万,这需要3000多亿的资金投入。如果这笔钱由政府投资,短期内显然会很难。如果由个人承担,必然会增加居民学费的支出。
第二个问题是,唐和魏没有认真研究居民支付学费的能力,斩钉截铁地认定这几百万学生每人可以负担1,000元的学费和额外的生活学习费用。的确,目前我国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5万亿元。但这只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并不涉及存款余额的分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明显拉大。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 *享受不断增长的收入,反映中国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从1985的28.8%上升到1995的38.8%,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今天中国出版社1997出版了杨宜勇的《中国报告:公平与效率》?《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一书提供的数据显示,1994年中国最贫困的20%家庭的收入仅占国民总收入的4.27%,而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0.24%。、赵在《经济研究》第4期1999发表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一文中指出,1995的农村居民比例是城镇居民的两倍多,但分配给他们的总收入仅占国民总收入的49.1%,这说明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巨大。在农村,收入最高的10%农民与收入最低的10%农民的收入比高达14.7,可见农村人口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是惊人的。赵小磊在《经济新闻》第四版1999中指出,1998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3多万亿元,其中对公资金约占1万亿元,而农村居民存款仅占1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虽然较大,但在人口中的分布结构很不均衡。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是人们多年的积蓄。对于占中国近80%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低收入居民来说,每年1000元的学费加上4000-5000元的学习生活费用,恐怕是难以承受的。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提供的数据,即使在前几年每年学费1,000元的情况下,我国高校仍有25%左右的贫困生。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世界银行所做的一项关于中国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指出,1996的城镇居民中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加上子女教育负担率已经超过70%,收入第二低的20%家庭的这一指标也已经超过60%。这些都说明,我们不能以过于乐观的态度看待向学生收取654.38+0万元学费的问题。人们不应该只看到一些高收入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家庭为孩子选择学校的现象。毕竟是少数有钱人送孩子出国。中国有多少家庭每年能花几十万送孩子出国留学?两亿多各级各类学校有多少学生与择校有关?毕竟择校只是市内少数重点中小学的事情,这类学校在所有学校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总之,在从需求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问题时,不能只搞主观臆断或个人感觉,而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结合居民的支付能力来分析不同学费水平下的需求。
2.不同学费水平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规模的社会需求。
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这种弹性意味着,当学费增加1%时,普通高校学生人数减少百分之几。
本研究基于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的一个调查人们对高等教育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研究项目的数据(6月份收集,1998),测算了中国大陆9所普通高校近万名大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弹性(详见附件3)。根据不同学费上涨率下因学费水平高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受访者人数,研究者遵循以下需求模型:
(1)利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计算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变动的价格弹性。结果表明:①不同学费水平下,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不同,学费水平越高,弹性越大。家庭收入越低,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说明低收入人群对高等教育学费的变化更敏感。这两个结果与世界银行在1989中对秘鲁的研究是一致的。
用1997年入学学生的需求弹性(1.095)来描述中国普通高等教育需求曲线的函数,公式(1)可以表示为:
(2)以普通高等教育现有规模与未满足的需求之和作为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的基数,以普通高校收取的生均学费作为学费基数(T),可以得到公式(2),从而得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需求曲线函数如下:
(3)这个函数表明,当学费(T)逐渐增加时,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的需求(D)会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