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前几天天恒山的背是怎么回事?
-
北岳衡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齐名天下。横山山脉,发源于阴山,发源于管涔山,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被称为高峰,东西绵延数公里,西有雁门关,东有太行山,南有三晋,北有郁南、岱州。它苍茫苍凉,巍峨壮观。恒山主峰玄武峰位于浑源南部,海拔0.8米。整个恒山雄伟壮观,被誉为“天下第二山”,在五岳中仅次于泰山。
恒山又名长山、大茅山,又称太恒山、袁岳、子曰、横宗。被誉为“北方的人类之柱”、“天下第一名山”。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年前,舜帝就曾四处游历,当他到达北方的恒山时,他看到那里山势险峻,奇峰耸立。于是他把恒山命名为“北岳”。到了秦始皇,他被封为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视为天下第二山。秦始皇曾经来过衡山,汉武帝也来这里祭祀。北魏时,皇帝拓跋涛亲自登上恒山顶峰。到了唐代,皇帝们写的文章多是赞美恒山的。到了宋朝,宋朝皇帝向他进贡。明清两代的皇帝都曾派遣使节到恒山祭祀。李白、贾岛、元好问、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等名人也曾来过衡山度假村,留下诗词墨宝。
恒山于西汉初年建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费石窟的主庙建于北魏,在唐,金,元时期重建。明清时期建筑众多,规模宏大,楼阁高耸,素有“三庙四寺九亭七宫八洞十二殿”之称。可惜大部分都被毁了,现在所剩无几。
恒山作为道教活动的场所,历史悠久。传说中国八仙之一的张隐居在恒山。我们这里介绍的恒山,以及自古以来人们游历的恒山,都是指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以南附近的地区。
达孜湾
上下水库大坝,过横山隧道,步行约2公里,再沿山路向东南拐,即可到达“停岭”。以前封建皇帝派来拜谒北岳的使节,都要下马,和前来接旨的衡山道士一起步行上山,到北岳庙拜谒。“止脊”由此得名。
据史书记载,有真武庙和王越楼两座建筑,建于亭之岭以北的高阜。没有证据可以检验年龄。真武庙,北偏东30度,是早期祭祀北岳的地方。看岳楼就是上楼看岳。据说从王越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巍峨的山峰,险峻的岩石,飞泉喷玉,苍老的松树,衬绿的红墙,掩映在阴影中的古刹,北岳恒山的雄伟气势。不幸的是,王越大楼在解放初期倒塌,真武庙也在十年内被毁。这里现在有一座帝国纪念碑,上部已经风化破碎,只剩下一半矗立在废墟上。
过了真武庙,再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西拐,一座刀斧般高耸的岩石出现在人们面前。悬崖的中腰犹如鬼斧神工,岩石光滑如镜,表面刻有“横纵”二字。两个大字总高20多米,字体苍劲有力。从远处看,它像一块巨大的牌匾,悬挂在不屈不挠的石壁上,安详而迷人。正因为如此,嶙峋的岩石旁的山湾被称为“大子湾”。
在大子湾前的石梁上,矗立着唐代的四位古松,人称“四博士”。这四种古松植物,它们的根悬挂在岩石上,紧贴着岩石,在风中傲然挺立,历久弥新。他们是在哪个朝代被封为“博士”不得而知,但他们矫健挺拔的身姿确实为大子湾壮丽的景色增色不少。
从大子湾到北方,山越来越受人尊敬。悬岩飞散,破碎坠落,沟壑幽深,山路险峻,恒山险峻雄伟,尽在此处。
游客爬这样的山路,用不了多久,就会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你准备坐下来喘口气的时候,抬头看看,前方的山路更加崎岖。只见那条用石头雕成台阶的山间小路,直通烟波浩渺的高地,宛如一架天梯,这就是“步云路”。
从云端一步一步往上爬。轻云淡雾如白纱环绕,宛如圣山上的仙境,不禁让人陶醉,心醉神迷。
虎峰口
爬上步云石阶,峰峦转折,右边是天的陡壁,左边是沟底不见的深谷。巨石上刻着“虎口风”三个大字。一到这里,就感觉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声音如虎啸,令人不寒而栗。
站在虎口,一边让凉风吹干被汗水浸湿的衣服,一边远远地看着山坡上的古松,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个矫健的古松,有的倒挂在千寻悬崖上;有的直立在丫蛋的石檐上;有的像一把绿色的伞,停在鸟道边;有的如角亭,树在山泉旁;有的如飞天黑龙,出没云雾缭绕的云山大海;它们中的一些看起来像形状奇怪的仙女桥,横跨在沟壑和溪流之间。真的很生动,变化多端。
有一个关于恒山松树的古老传说。据说古代恒山道士有个聚宝盆。有一天,道士想环游世界,就把聚宝盆埋在山坡上的一棵松树下,并在树干上系了一条红线作为纪念。道士回来,发现满山遍野都是松树,每棵树的树干上都绑着红线,再也找不到聚宝盆了。过去,恒山上覆盖着森林和溪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由于战乱和人为掠夺的破坏,恒山地区自然生态失衡,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破坏。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只有稀疏的树木;山川中潺潺的溪流也大多干涸了;这样一来,活跃在森林泉中的动物种类就大大减少了,如老虎、豹子早已绝迹,其他许多种类的动物也极为稀少;就连风在鬼门关里惊心动魄的嚎叫也因为树木的减少而大大失去了一天的气势。
Sheshenya
离开虎峰口继续向北爬,就到了“郭老岭”。山脊上的曲径都是一条接一条的青石铺成的,像是人工铺设的。其中一块大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小石坑,与人类的脚印、驴蹄印十分相似。
相传“过海各显神通”的八仙之一张曾骑着毛驴从恒山倒骑而来。当他到达这个山脊时,由于坡陡路滑,他无法前进。张无奈,只好仰天长叹一声,跳下车,用手牵着毛驴走了。这个石坑是张拉着驴上山时留下的痕迹。这里叫“郭老岭”,大概就是基于这个民间传说。
这个传说不是真的,张当然不会重复,但是青石铺成的崎岖山路确实不好走。游客来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滑倒。
在这座老果岭的东侧,一座万仞险峰朝西,直插云霄。期待吧,看看古松的摩云,悬崖即将坠落,真是壮丽。这是衡山的另一个景点,蛇神崖,又名落霞岩、姑嫂崖。每当夕阳西下,这里“余辉映千山色,谷中满是人画”,壮丽的晚霞映衬着奇形怪状的峰峦怪石,令人叹为观止,五彩缤纷。关于这片风景如画的“蛇神崖”,还有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浑源城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有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生病了,姑娘就和嫂子去衡山给老人找草药。谁知刚走进松林深处,就碰上了一只恶狼。恶狼张开血盆大口,向他们猛扑过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面来了一个年轻人,挥舞着棍子,赶走了恶狼。阿姨和大嫂非常感激,一再感谢年轻人。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在衡山建庙的画家。看到他相貌英俊,举止稳重干练,女孩有一种钦佩的感觉。好心的小姑看出了小姑的心思,于是帮小姑和画家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没想到,好事多磨,灾难从天而降。浑源知府的儿子久闻姑娘漂亮,只好欺负她。而姑娘的母亲也是穷得不爱富,贪图县令家的钱,打骂,逼着女儿同意县令儿子的婚事。姑娘不忍,连夜逃离家门,去衡山找画师。聪明的小姑子怕小姑子出事,急忙上山保护小姑子。
女孩跑遍了衡山的山,却没有见到她的爱人。这时,知府公子又领着卫追来了。看到峰顶的仆从一步步逼近,姑娘咬咬牙,从峰顶跳了下来。小姑冲到了悬崖顶上,却没有了小姑的踪迹,她也从这里跳下了悬崖,死了。
两个嫂子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之神用魔法把姑娘变成了百灵鸟,把嫂子变成了大妈。她日夜形影不离,绕着山飞来飞去,带着无尽的凄凉哭声。据说“蛇神崖”或“姑嫂崖”由此得名。飞离石窟远离社神崖,向北走600-700米,转向东南,跨过石阶,你会看到另一组以卧室和梳妆台为主的建筑群。
卧室、梳妆台等。,都建在一个巨大的天然洞穴里。东南西三面围墙,北面开阔,中间空地约平方米,像一个宽敞的庭院。据史书记载,舜巡视北岳时,皇帝面前突然落下一块石头。据说那块巨石就是从这里飞出的。这个石窟是飞石留下的印记,因此得名“飞石窟”。
卧室建在飞天石窟东侧的石墙下。这座寺庙建有重檐,结构优美。原来是古北岳庙。据《衡山志》记载,寝宫始建于北魏太炎元年(公元200年),多次被毁。现在留下的建筑是明朝洪武年间重建的。明代弘治十四年,古北岳庙修缮时改为寝宫。
寝宫南侧耳堂有一洞穴,名为“袁环洞”,深不可测,据说与遥远的东海相通。一走近洞口,就感觉冷风吹来,寒意逼人。
在卧室的北面,有几级石砌的台阶,石墙旁边建有一座庙台,庙里塑有一尊贵妇的泥塑像。据说这是恒山掌管土地的女神后土夫人的庙。
在飞天石窟的南侧,矗立着一个二层一檐九脊的小亭。青瓦红柱,亭子披翼,名曰“梳妆台”。o传说每天清晨,美丽的后土夫人走进云雾缭绕的梳妆台,开始晨间化妆;晚上,从《石脂图》中收集的朱红鹅卵石制成的胭脂在这里用于晚妆。游人站在这小亭子里,放眼望去,只见阳光普照的云浮谷,玉泉缭绕,松柏遮天,花草封阶。真的感觉像是置身瑶池仙境。
在飞天石窟的三面石壁上,有许多历代游客雕刻的碑文,大多是赞美恒山壮丽的景色。其中,明代皇家历史学家王写了八个大字,“千石美,石谷争流”。字体奔放,游客赞不绝口。
从卧室往东看,是紫芝雨。传说有灵芝(灵芝的一种)。还有传说中后土夫人采脂的石肥图,出五色鹅卵石。向西望去,是一个被山涧切割多年的深谷。谷底原有的流水已经干涸。曾经有一座飞桥连接两座悬崖,过了桥可以直接到达恒山山门。可惜不知道什么时候飞桥塌了,深涧过不去。向南望去,紧贴卧室后面山墙的是“鹰翼岩”,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走下卧室前的石阶,左转,沿着不远处蜿蜒的山路走,就到了落霞岩的后面。在断崖的断壁中间,有两座小庙,“德义庙”和“延道庙”。在延道寺,有一个道士的泥塑。据说这是在恒山修仙的严道真炼丹的遗迹。此外,在山壁的高处,还有一个不知深浅的洞穴,名为“紫芝洞”。洞口有一个木梯,供游客爬进去。因为时间太久,木梯早就烂了,人们只能望着下面的洞叹息。这一组小楼,攀上险峻的山峰,面对绝地。远远望去,只见红墙绿瓦,玲珑寺庙。如果它们是镶嵌的,它们也有一些乐趣。
在后土寺夫人不远处的山腰上,还有一个没有通路的小山洞,叫做“出云洞”。每当下雨的时候,白云会从洞中飘出,这是恒山的奇观之一。所谓“洞中云,崖上春雷”,颇有诗意。
北岳寺
从紫芝峪出来,我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古松的影子和鲜花指引着我。走了一小段路,就看到了朝殿的大门。山门为单檐民居式建筑,铜钉青瓦红墙,十分壮观。门内立着一尊高大魁梧的恒山神泥塑。
踏入大门,便是著名的“陡如天梯”石阶。石阶跺脚里有个ⅱ03级,但传闻很难统计。每个石台高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因为踏板面向前倾斜40度,所以台阶更陡。游客爬到腰中间,感觉很害怕,不敢直立。有人描述这里的险峻艰难之旅时写道:“像爬墙一样爬,手脚并用休息,爬上去。”
石阶两侧,东西相对,石台为根基。有龙虎两堂,意为龙虎白虎。不幸的是,它现在已经濒临崩溃。
战战兢兢地爬上“梯子”,进了朝殿大院。
朝殿,又名北岳庙,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约-年),是恒山最宏伟的寺庙。位于恒山主峰天峰山南的石墙下,单檐,五椽深。前檐为一步檐廊,两檐绕回廊歇息。它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风格独特。
大殿正中,额上挂有“镇远殿”四个字的大匾;前面有六根明亮的柱子,挂着两副长长的对联,据说是清朝的人题写的。中间一对,第一部分写着:“在衡越永恒的屏障中,中原唯一的是我受了三百年的马与羊的教育”;底线是:“文昌六星联盟北斗是真才实学,雕龙绣虎,朝天开枪。”两边一对,上半部分写着:“云昂碧之精,夏魏云,热气腾腾,闪闪发光,连北斗”;底线是:“做中国野蛮人的极限”。对联的意义主要是赞美北岳恒山的雄伟,但也有赞美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意思。
朝殿前廊下有清代衡山碑刻20余处,是研究衡山历史和文物的珍贵资料。据《衡山志》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年),有一部《大藏经》的重种赠给衡山寺,原藏于四大经中,藏于卧房。可惜早些年彻底失传,消失了。
朝殿廊前还有一座恒山原碑,即恒山全景碑,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物。为了防止风化,这座纪念碑用木制橱柜覆盖着。宫内大殿正中的神龛里有一尊北岳真君的塑像,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朝殿依山而建,极为巧妙。
朝朝堂东耳门高福的老三清堂已经坍塌,只剩下一处遗址。从这里到天凤岭有一条小路。
出宫西门几步,便是“金鸡晓处”。这里有一块巨大的蓝色岩石,用石头敲击着,像公鸡宣告黎明的声音,真的很神奇。从这里往上,有历史悠久的沅陵宫、会仙府和康熙皇帝御书碑楼。会仙府有仙人泥塑,千古闻名。他们有着不同的长相和表情,相当有趣。这组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背靠大山,四周危岩,气势磅礴。
在这里的悬崖上,刻有塔马岩石,以赞美衡越的雄伟姿态。西面石壁上有“天地大观”四个大字,刻于金大鼎七年(1。年份);《灵峰绝美》、《万仞壁立》刻于明万历十三年、万历三年。东墙上有“昆仑第一脉”、“天下名山”等大字石刻,也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刻。这些石雕大多雄浑有力,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会仙府西北,有一块巨石开裂,上面有一块方形基石,平整如镜。在这里可以一个人坐着,邀请朋友下棋,故名“琴棋台”。
朝殿西南有龙王庙、宫铃府、关帝庙、文昌庙、疮庙、奶奶庙、春阳宫、碧霞观、布王殿等众多寺庙。这些寺庙大多规模不大,只有龙王庙的正殿是单檐九脊,非常壮观。古人以山为使云起而致雨之地。每当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他们就会来到这里向龙王祈雨。
在朝殿北峰陡峭的岩石上生活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松。尤其是正殿山壁上的那一株,枝藤曲折,几乎垂到了朝殿的中脊,看起来像一条翱翔的黑龙。尽管历经千年风雨,这棵树依然生机勃勃,枝叶繁茂。当地村民称之为“龙牧”,这也是恒山的一景。
在寺庙的南面,从西到东,有一些寺庙,如马王庙,魏紫宫,官亭和白虎庙。白虎关有一口“隐龙泉”,又称“玄武井”,是南北并列的两口井。两口井相距不过几尺,而南方的井水又咸又苦,北方的井水却甜如水。古人云:“碧瑶水在山腰涌起,有甜有苦的日子。”
天风岭
从朝殿出来,恒山主峰天峰岭就在眼前了。从这里开始,有两条路可以登顶,东边和西边。东路约1公里,但禅岩不平,路径曲折,难走。从衡山后山上山的,经常走这条路。西路大概2公里,但是山路比较平坦。
步出朝殿山门,从东路到天峰岭,满山都是灌木和绿草。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艰难攀登,不一会儿就能到达峰顶。
天凤岭上没有树,只有一簇簇野花野草。一到山顶,就感觉山风骤起,凉爽宜人。放眼望去,豁然开朗,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只见丰丸南来,桑干河东流,长城蜿蜒,关山雄伟。此刻,群山被白云笼罩,云雾缭绕,山川的色彩朦胧若隐若现,更是瑰丽神奇,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可谓“灵山致敬,游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