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2010。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后金融危机时代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具有成本优势的传统产业,发展具有人才智力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具有地缘优势的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以园区为载体,以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食品烟草、新材料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培育配套中小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力争千亿产业集群零突破。抓好园区项目储备和土地储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以中电软件园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浏阳生物医药园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光伏太阳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以远大住宅产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以武广地区为核心的高铁经济发展。支持高新区创新科技园建设,推进经济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咨询中介等产业,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和芙蓉中央商务区建设。积极发展生活服务业,引导便民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型和生态农业,稳定县域经济。突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18%以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发挥供销合作社和信用社的服务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保持投资强度。全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485个,投资6543.8+0333亿元。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引进市外外资22亿美元、内资635亿元。发挥城投、试点投等融资平台作用,启动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展农村合作金融综合改革,创造条件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信托产品。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努力使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完成60号拆迁收尾工作,以拆迁促工程建设。加快广汽菲亚特、比亚迪等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中国汽车产业新板块。加快地铁2号线、营盘路过江隧道、湘江综合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南北货运站搬迁。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城乡建设互动对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网规划、同步建设,做好刘达、开元东路等干线公路改造建设,加快长流、长勺楼等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城乡路网。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支持县(市)提高综合承载能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重点支持20个中心镇和50个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四大工程”建设。新增硬化通村公路1500公里;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解决4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集中三年时间完成水库安全度汛和重点山塘清淤;新建沼气池1万个;加大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力度,建设19个乡镇垃圾转运站、300个村级垃圾收集站、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20个乡镇环境综合整治。突出解决农村四对矛盾。努力解决农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与农民增收迫切需要之间的矛盾,农民转移就业与城市就业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现代农业需要规模经营与农村土地个体承包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农民与农村人口素质低下之间的矛盾,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4)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建设。充分利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综合交通优势和周边消费需求,创造更好的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提高消费吸引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实施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居民消费。支持外贸企业出口,扩大对外出口。培育消费热点。启动电信、计算机、电视“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消费。发展会展经济办好重大节日。加快岳麓山、灰汤温泉、铜官窑等重点景区建设,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发展生态旅游,扩大旅游消费,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以上。优化消费环境。加强五一商圈、黄兴路步行街、东塘商业中心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试验区商业网点,打造商业地标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推进农村商品交易市场、商品集散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整治,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推进征信和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便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着力打造长株潭“半小时消费圈”、“3+5”城市群“1小时消费圈”和省外周边城市“2小时消费圈”,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消费中心。
(五)推进现代宜居城市建设。坚持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注重规划、引导和规范。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各类规划编制,注重要素聚合,增强规划科学性。加强县(市)规划指导和管理,构建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新体系。实施色彩和绿线规划,推进规划进社区工作,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按照“打开出口、畅通城区、连接两岸、提升品质”的思路,重点推进中山西路、南湖建设,启动建设地铁1线、南湖路过江隧道、富源路湘江大桥、橘子洲大桥延长线、祥符路桥、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等项目;进行东二环改造。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扩大城市绿地规模,实施湘江两岸亮化工程,新建20个社区公园和30个厕所站,完成5条景观街道建设,加快15困难企业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城市污水截流口改造和排水堵塞点疏通,力争城市污水完全截流、收集和处理。巩固渣土、扬尘、噪声、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成果,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的重要节点和主干道往往体现了城市的气质和形象,需要重点加强整治和管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面向老居民开放社区物业服务。坚持公交优先,实施交通分流三期工程。继续加强违法广告和店铺招牌整治,严格控制新增违法违规建筑的出现。夯实文明创建基础工作,抓好各项创建工程达标,推进人民满意城市建设。
(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加快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完成岳麓大道西延、平塘大道等6条道路建设,启动阳湖大道、黄桥大道二期建设,形成核心区道路基本框架。推进滨江新城、梅溪湖、岳麓山大学城三大片区发展,全面完成岳麓山景区环境整治,基本完成平塘老工业基地退出。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城乡垃圾治理。实施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退出城区畜禽养殖,完成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加强湘江流域长沙段饮用水源保护和浏阳河、渭水河等支流水质环境管理,完善城乡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继续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建筑的节能节水改造,推广绿色建筑,推进节约型城市和国家节水示范城市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对新建项目实行能耗审计制度。推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实施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扩大环境资源交易规模。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先征后转”,落实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探索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让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努力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七)促进民生发展。以省市为民办实事为重点,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办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新增16.8万人、2.5万人、4.38万人、4万人、2.3万人。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和红十字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升级改造6个乡镇敬老院,在每个城市社区建设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援助,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全年新增就业8.7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出清。要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效吸纳就业。着力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保障性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完成棚户区拆迁200万平方米,建设(筹集)廉租房6000套。改造2000户农村危房。住房是人们花钱最多,最关注的问题。住有所居是每个人的梦想,政府应该尽一切可能帮助人们实现梦想。
(八)推进社会建设。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6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人才结构转型优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教育强市。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加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青少年宫等文化站(馆)建设,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加强历史文化街区(里弄、古镇)、历史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文化产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加强健康城市建设。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稳步推进宁乡参合农民门诊统筹补偿和基层医疗卫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团参加第十一届省运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构建和谐长沙。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军警民联防和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全民国家安全和国防意识,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按照特色与优势相结合、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要求,广泛调查研究,深入系统分析“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问计于民、问计于专家,集思广益,科学编制“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长沙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