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特色课程

创新班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不同于普通班。四所学校的“创新班”都实行开放式教学:直接与高校对接,聘请教授进课堂,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实践和体验。

交大附中“创新班”的第一课是“人类能量的利用”,由交大校长杰森主讲。讲解简单易懂,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到温室效应,再到能源燃烧的特点,以及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吸引了这些高一学生。交大“创新班”学生的课程与平行班基本相同,但进度稍快。每周留出半天时间,邀请大学老师在不同的专业方向授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课后授课,参与小课题或项目研究也是四校“创新班”学生的“必修课”。上海中学“创新班”的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等领域选择一到两个感兴趣的课题。学校采用大小班制、走班制、导师制等多元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导师,以项目的形式互相交流。

四所学校都为“创新班”搭建了宽松的学习平台,锻炼除课本和考试之外的多种能力。例如,复旦高中要求学生在校外按部就班地完成四个“特选单位”:一个月的海外学习经历、一个月的大学课程学习(不低于120学时)、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或见习、一个月的国内同类型高中的交流学习。华东师大二附中要求学生在上海科技馆或上海博物馆做志愿者,完成社会实践学分。

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外学习,四所学校都进行了“创新班”基础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如上海中学“创新班”的数学、物理教学,实行“双教材”制,即上海版教材接近国外有影响力学科的原版教材。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时,要求数学、物理老师用英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