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规范管理、突出特色、促进均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合适?
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尤其是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当前,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基础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城乡学校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简单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而是要综合考虑学校之间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和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客观差距。,并对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给予优惠政策,使每一所中小学都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新课程的要求拥有大致平等的办学条件,形成义务教育的公平竞争环境,实现薄弱学校获得更优质的资源和更优质的质量。
第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在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教师资源的不均衡。相对而言,城市学校的骨干教师、名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农村学校。因为城市的条件比农村优越,所以在新教师的选拔上,城市学校是优秀人才的首选,尤其是前几年,教师流动没有门槛,很多优秀教师涌向城市。因此,建设一支敬业、模范、技能、结构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合理配置师资
第一,严格按照师生比配置教师,认真分析学科特点,做到任何学科都要配备和配备教师。第二,在招聘新教师时,应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在三年内不能调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延长,以适应农村学校的需要。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学校教(教)课教师的考核管理,让城市学校的教师定期与薄弱的农村学校交流,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促进激励机制
第一,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让乡村教师得到经济利益。第二,在政治待遇上,要优先考虑乡村教师。比如,通过评优,选拔骨干教师,增加农村学校的数量。三是改善乡村学校的住宿条件,努力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扎根乡村教育。
3.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抓好师德建设。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扎扎实实开展师德实践活动,让学为人师、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崇高追求。二是培养业务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抓好骨干教师培训。要完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梯队培养机制,努力发挥其典型引领作用,逐步打造一支专业知识精湛、人文视野开阔、教育理论精深的名师队伍。
第三,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办学的差距说到底就是质量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令人满意的教育质量,一流的质量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来支撑。因此,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升办学质量,做到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
1,提高校长素质
第一,做好校长培训。好校长就是好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拓宽校长队伍建设渠道,搭建中小学校长终身学习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综合素质。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有效的办学措施。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及时监督校长履职情况,对表现突出的校长进行奖励,对不称职的校长进行及时调整。
2.抓学校规范化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每所中小学都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法、不规范、不健康、不诚信的办学行为,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二是要开足课程,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3.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继续开展新课程培训、学习和讨论。二是深化教学创新。要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有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三是强化质量意识。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校为本,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