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简介如何解读余?
简介
余(1503-1579),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抗日军人、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余一生几乎都在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余家俊”更是吓退了敌人,和戚继光一起被称为“玉龙岐狐”,消灭了苦战多年的伪敌,借机作乱。
于,尽管战功累累,经常被弹劾罢官,甚至多次被别人认领战功,但于从不在意,仍尽一切努力打击敌人。
于创立了战车营,并设计创造了用战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方授予平满将军,死后追封为吴襄。著有《孙子兵法概论》、《剑经》、《洗海近况》、《续武经小结》等多部军事、武侠著作。后人将余生平诗作编入《正气堂集》。
一生
嘉靖十四年(1535)参加武举考试,以忠武进士第五名,授千户守金门。
嘉靖三十四年,于在浙江嘉兴斩首倭寇约二千人。
嘉靖三十五年接任浙江总指挥,先后平定浙西倭寇和舟山倭窝。
嘉靖四十一年,于从山西调任福建总兵。次年,与戚继光等人一起攻克福建莆田东南的平海尾,再次有力打击了敌人,收复了兴化市(今莆田)。经过余的努力,到嘉靖四十五年,倭寇对东南沿海的入侵和危害基本被消除。
做官清正廉明,不懂得讨好和贿赂东厂。我在锦衣卫大牢里被困了几个月,被戚继光和胡宗宪救了出来,于是余最后郁郁而终。他死后被授左都统,死于武乡。
为了纪念余的抗日功绩,浙江丽水有一条以余命名的街道:犹大街。于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数据:
武术贡献
于和戚继光丰富了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留在福建的少林拳,即现在的南拳,凸显了他们之间的不同。南少林莆田,也在泉州。
他把“荆楚剑”和“杨家枪”混合而成的“鱼枷棍”法传下来,编成了《剑经》,详细记载了棍法的精髓,分发给士兵。在对日抗战和鲁抗战中,连战取得了胜利。
余早年师从赵本学学习兵法和武术。剑经写于1557。于将《剑经》和《孙子兵法略》与他的老师赵本学所写的内外本合为《续经提要》。
剑经其实讲的是“棍”的方法和长兵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剑”(棍)、“射”、“阵”,俞认为“棍为术中之妙”强调在任何时候,以“奇正”之变,以静制动,后者先至,当敌人“跳过旧力而未能出新力”时,则攻其不备,“二击之”。就在他强势之前,占了他强势之后,他忙着我等着,知道我会听候你的调遣而战。'
坟墓
余墓在晋江市磁灶镇村北。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外包混凝土。白石墓碑上用楷书镌刻着“黄明都督徐江玉墓园”。墓两侧还有1对石将军。原来的石马、石虎、石羊都被毁了。
1986年发现1墓志铭,碑文印章:“原陆军总司令光禄博士墓志铭赠左总司令及其夫人慈”,晋江博物馆收藏。1991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名录。
祠堂
于为抗击倭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去世之前,有人为他建了一座神龛。1994年,镇海中学扩建田径场,拆除周边房屋时,发现了龚宇庙遗址和石碑。65438至0996年,镇海中学修缮的紫音山改变了原市区孤山的面貌,成为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996,于生祠碑移植到镇内紫茵山北麓,并新建于碑亭。同年,海口海防遗址、绥安远堡等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