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复习课

陈龙南县杨村中学的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节省时间,很多老师往往采用“容器灌注”的方法,忽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本文简要论述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复习生物。一、复习存在的问题:高三生物复习“内容丰富,任务繁重”,复习课是自由度比较大的一个班级。复习课的效果和方式方法有很大关系,复习课很难把握,所以问题很多。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轻重播。“自由式”复习法也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式忽略了老师的引导。如果教师放松“把握”,过分强调学生自由复习,学生往往会抓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秩序地复习,适当的时候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2,重文字轻图片。现行的生物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形象概括性强,生动直观,高度浓缩和升华了教科书的内容,其作用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替代的。从近几年的生物中考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的比重越来越重。但是在一般的复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地认为只要记住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复习结果必然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时,要强调让学生把文字读向图片,看图解读文字,灵活运用文字,看图解决问题,使图片和文字充分结合。教师在讲解时,要重视图表的作用,用图表来引用和解读课文,决不能忽视图表的作用。3.重新练习,轻言细语。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对中学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巩固和提高。所以复习最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体系。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但仅仅做题是很难达到上述目标的。在复习中,一些教师以讲练结合、精读讲授、凝练片面理解为主,以练代讲,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教材本身的内容,把复习课当成了习题课。这样的复习结果,难免会让一些同学一旦遇到不熟悉的题目就束手无策。4、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很多学生甚至一些老师往往认为生物的大部分内容都属于死记硬背,复习的时候只要下大力气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又不熟悉的题目,就无所适从。很多学生虽然记住了知识本身,但缺乏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也拿不到分。至于“猜题押题”、分“重点题”的复习方法,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5、重数量,轻质量。在复习中,设计适当的练习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复习的知识。但有些老师在设计习题时,往往只注重习题的数量,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习题的质量,这是不恰当的。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辨别能力和应用能力,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相反,一个不科学不严谨的题目会把学生引入歧途,不利于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复习选择习题题时,一定要注重题型的质量,坚持精挑细选,精益求精,精准评价,让每一道习题都能有所收获,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复习效果。以上是很多老师在中考复习中经常犯的一些问题。那么,如何上复习课,有效复习呢?二、复习方法技巧:1,突出骨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根据对课程标准中学科评价标准要求的理解,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命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主干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对主要知识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零散、碎片化的知识很难深入理解和记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在解题时快速有效地整合提取。构建知识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把握核心知识内容,构建知识网络。首先,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一本书的内容讲完后,这本书上讲的内容一般学生是不会总结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或系统。比如,在学习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之后,我们可以列出以下题目:(1)四大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在代谢中的作用进行综合复习。(2)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包括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其次,知识串联: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将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一个。如果学习植物的构成,可以把细胞→组织→器官→植物的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把这些知识单独列出来,因为这些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如果不是,虽然我们之前给学生上过新课,然后复习过,但是如果我们再问学生:植物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还是会疑惑,无法回答。备课时,教师必须了解单元和章节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的知识框架(或知识树);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缺失的地方,从而确定复习的重点,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线索,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典型的题目来查漏补缺知识和技能,如以光合作用的过程为核心,可以联系到以下知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叶片的构造、植物的生长、植物体内的呼吸功能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复习要注重基础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2)抓住几条主线,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也是形成知识网络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植物生长过程的主线,我们可以联系到: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条件、种子萌发过程等。);植物生长(水的吸收,无机物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运输等。);种子形成(开花结果、受精等。).(3)对分散的知识进行分类,也可以使知识网络化。在考试复习中,生物课要回归课本和基础知识。在组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老师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后来随着习题的增加,复习内容的全面加强,部分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被动构建的知识网络,以及每一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对自己的知识重新进行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尽可能清楚地了解每个模块中的基本概念和要求。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对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主要知识通过试卷串联起来。比如课本上很多地方都涉及到水,含水量、植物吸水、水分的损失与合成、水污染等相关知识都可以整理在一起。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作为实际问题情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当地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加强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基本概念模糊,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比如果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a .根的吸收;茎的传导;c .叶片的光合作用;花的受精。以教材中的“双基”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基本方法。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阅读理解、地图分析、综合分析、自学迁移、语言表达、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等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力。人的衣食住行用,处处离不开生物知识。他们关注学生的健康。中考对环境保护、艾滋病、口蹄疫、非典肺炎、无土栽培、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害虫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的介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新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关注,研究和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知识服务与社会,生物学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可以用生物学原理、概念和规律来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用或设计真实场景,将所学内容还原到生动的社会实践中。考试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基础知识,不能在新的情境中正确应用基础知识。比如小明晚上总是看不清东西,要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学生错误回答铁、钙、锌等。很多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各种考试题型。3.加强海图信息挖掘训练,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方法。比如实物、挂图、标本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难点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活动,给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识图”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图的信息,看清图的含义,识别图中的细微变化,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挖掘“识图”的切入点,从而把“沉默的”“图”变成会说话的语言。所以课本上的图有图一定要认,曲线有图一定要分析。复习时,老师要帮助记叙文理解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和关系。要努力把教材中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某些生物现象、生理过程和规律转换成各种形式的图表,引导学生对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图表、曲线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处理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4、选择例题进行练习,加强适应性和灵活性(1)中考试题不仅更好地体现基础,而且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试卷中会有一些代表性的、相对难度较大的题型,所以在复习阶段,教师要选择一些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题型进行练习。一份好的试卷,既符合考试内容的改革方向,又突出了能力的考察,既有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总结问题的能力,并且精选例题。在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有新意的、最能反映复习内容本质特征的例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引起学生大声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在选择例子时,要做到“三性”。一个是准确性;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示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具有“榜样”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种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总的来说,复习时要选取学生平时遗漏的知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有批判性和规律性的知识。(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教师要在“精讲”上下功夫,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复习中,他们应该恰当地、有针对性地做题。要根据复习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地选取练习题: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专门训练;摆脱题海,努力提高做题效率;开展师生交流互助,以“不变”和“变”达到好的效果。(3)要改变学生的复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要重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应用,学会学习。5.注意探索实验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实验教学。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对有关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应注重生物学的实验操作能力,如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操作和探究过程等。必须让学生做课本上要求的实验,不能用视频代替学生实验,不能用演示代替学生实验,不能用讲课代替学生实验。考试中的实验题暴露出对实验重视不够,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较差。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还存在很多错误,充分暴露了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期中考试,实验探究题的得分率是51%,是失分最多的一个。例如,在探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银边天竺葵”代替普通的天竺葵,实验步骤设计如下:第一步,将其置于暗处24小时,第二步,在光照下照射数小时,第三步,用酒精在水中加热脱色,第四步,用清水冲洗叶片,第五步,滴加碘溶液观察变化。(提示:银天竺葵的叶缘不含叶绿体,但呈白色。)问题分析:(1)与普通银天竺葵的实验相比,本设计缺少了哪些步骤:用黑纸上下局部覆盖叶片(用学生错误答案做对照实验)。会影响实验结果吗?是(填“是”或“否”)学生不能错填。(2)滴加碘溶液洗涤后,观察叶子的颜色变化,发现叶子边缘不变色(学生误答篮子、蓝色等。),而其他部分变成蓝色(学生误答黄色、浅等。).这种现象说明叶绿体(学生误答光和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学生错误回答氧气、水等。).再比如:小丽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人体血液的永久涂片。请帮她解决以下问题:(1)实验室光线不足。她要用凹面镜,大光圈,让视野更明亮。(2)为了找到各种血细胞,要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能看清物体为止。(3)在视野中,她看到的最常见的细胞是红细胞(同学们的细胞壁答错了),是侧面凹进去的圆饼(同学们中间是凸的,圆的,饼的等等。).视野中最大的细胞是白细胞(同学误答血小板等。),但数量不多。反映了生物实验教学的薄弱。老师要重视。应重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实验原理(目标)和方法、如何观察现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分析实验现象等方面的训练。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操作实验步骤,不按照这些步骤操作会出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和现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讨论实验现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及时对自己或对方进行评价,得到合理正确的实验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要充分安排好毕业年级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准确把握生物学业考试的要求,认真研究新的考试题型。平时试题的选择要注意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每一节复习课。你不能用说代替练,也不能用练代替说。你应该把说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精确和简洁。初中生物课的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努力学习,开放思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针对所教的学生,做到精准简洁,从不同的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一定能完成考试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