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之后,比较有名的作家到了1970,他们每十年讲一次,比如1920张爱玲。
朱自清(1898.11.22—1948 . 8 . 12)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者。原名华子,名秋实,后改名子清,字沛县。原籍浙江绍兴。笔名余杰、白翔、白水、白质等。1898 165438+10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因为我爷爷和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进入中学,1916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院,次年升入本科哲学系,1920完成课程后提前毕业。朱自清写了近30种书,200多万字,其中大部分是明凯书店(1953)出版的《朱自清文集》。此外,朱自清古典文学专辑自1981起发布。其他选本有《朱自清作品选》(1951)、《朱自清诗歌选》(1955)。原籍浙江绍兴1898 165438+10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原名朱姿桦,江苏扬州人。他是诗人、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斗士和爱国知识分子。1920北大毕业,后来来清华任教。因为三代定居扬州,毕业于江苏八中(现扬州中学),在扬州当老师,所以自称“扬州人”。他的孙子现在生活在扬州,从事文化工作。还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植紫藤,后来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朱自清的祖父朱泽宇,本名于,因继承朱家而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审判官10余年。朱自清故居新址启用。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扬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对这种古城生活的感受是微妙而复杂的。大概是生活太单调了,所以他后来说,童年的记忆只是“细细的影子”,“像被洪水冲刷过一样,孤独到了惊人的程度![1]“然而,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中,童年毕竟是第一个“驿站”。我爸爸的名字叫洪钧,他的字是小坡。他娶了周,是个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从东海到邵伯镇,属扬州府。两年后,全家迁居扬州城,定居扬州。朱自清1912进入高中,1916顺利进入北大预科,1919年2月出版处女作诗集《睡吧,小人儿》。1920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他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了《欧洲杂记》。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食品的活动。他本来就有胃病,身体更虚弱了。他最终在50岁时死于贫困。朱自清和陈竹隐。
朱自清的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书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情关系。3.一组以自然风景为基础的抒情作品。朱自清作品27部,篇幅约1.9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大部分收入是明凯书店1953出版的朱自清文集四卷。从65438年到0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收集、整理并出版了六册朱自清全集。虽然朱自清在五四以后才开始写新诗,但1923发表的《桨影灯影下的秦淮河》显示了他在散文创作上的才华。从此,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27写的《背影》和《荷塘月色》都是家喻户晓的佳作。1928发表的纪实散文《回来》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著名诗集有《痕迹》,散文集有《背影》、《你和我》、《荷塘月色》、《匆匆》,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文艺作品有《诗情画意辨》《雅俗共赏》等。还有“绿”和“春”。其中作品《春天》被收录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11课,《背影》被收录在八年级语文书第一册。其中《匆匆》进入人教版六年级第二课。《荷塘月色》等优秀作品也被收入西施版教材。
茅盾(1896七月四日-1981三月二十七日),原名沈德鸿,名闫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父亲在他十岁时去世。中国很多作家、政治家的“启蒙老师”都是守寡的母亲,茅盾就是被母亲养大的。七岁时,茅盾随父亲去了他的家庭学校,父亲亲自指导他学习新东西。8岁时,父亲病重,到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学到优才高级小学。从他留存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表现出忧国忧民、强身祛邪的思想。13岁,在母亲的帮助下,他登上了湖州的火车,结束了童年,开始了中学生活。16岁,秀才,熟读中医,思想开放的改良派,颇有复学之功。在北京大学完成预科课程后,他无法继续深造。他加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改革老式《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首席评论家。他的知识和才能被总经理和编辑部主任发现,被调到中文系帮助孙老先生合作翻译。茅盾一个月就翻译完了一本很受年轻人欢迎的书,取名《衣服》,然后又翻译了《吃住》,后来还帮他编了一本《童话》杂志。这是茅盾开始文学创作的第一站。1918年写了童话《寻欢》,童话作品有《怀国》。此时,他参加了上海* * *制作组,成立了中国* * *制作党,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是毛泽东。两国合作破裂后,他从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处女作《日蚀(幻灭、动摇、追求)》和《虹》,于是拿起了小说家的笔。这种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就了他对文学的时代概括和整个社会视野,他早期作品的主题也是取自于此。他在左联时期写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游历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出版了《腐蚀》、《霜叶红如二月花》、《锻炼》、《清明节前后》、《子夜》等小说。文艺界庆祝他的五十岁生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他很难一下子创作出来。
巴金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著名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泰晤士报》连载。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随笔集随想(包括随想、探索集、真相集、病集、无题集)。巴金
现代文学家、现代翻译家、现代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巨匠,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政协副主席。巴金在1927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死》,在1929年《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日》、《新生》、《撒丁岛》、《萌芽》以及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在《泰晤士报》连载。1982获得“国际但丁文学奖”。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文。巴金被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庆祝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如金。真爱,深情。志存高远,认识到举重和举重一样容易。作大作,淡泊太平。曲终人散,夏欢在庭。人唱长寿,仁者老。发表声明,造福世界,造福人民。像鹤,像松,长寿常青。100岁,中国庆祝。海上挤满了人,天上有星星。
季羡林(1911 2009年8月6日-7月11),字为“”和“齐”。中国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语言。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