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案例文章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一条围巾撕裂六个家庭,杭州一名女高中生死亡。
昨天,记者接到热线:杭州萧山区一名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人杀害并肢解。这一消息随后得到警方证实。截至昨天上午,5名肇事者均被杭州警方抓获。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们是死者的同学。
昨天下午,记者获悉了案件的大致经过:受害人阿红,年龄17,在萧山某高中就读。因为一点小矛盾,阿红和同学阿杰吵了起来。2月17日,怀恨在心的阿杰纠集其他四人,将阿红骗至阿花家中,用围巾勒死阿红,然后将阿红的尸体抛尸野外。
这起命案不仅断送了6个孩子的未来,撕裂了6个家庭,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青少年犯罪的关注。
目前,杭州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此案。
听到这个坏消息,父母们震惊地掩面哭泣。
昨天下午,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位家长得知女儿是5名肇事者之一时,掩面痛哭。和其他4名施暴者的父母一样,面对受害者的家属,他们将痛苦一辈子,遭受难以言喻的精神折磨。
其实早在半年前,杭州萧山区的一个高二男生,也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肿块,杀死了一个他不认识的女学生。这名家境贫寒的女学生受害时,刚刚高考完,即将成为大学生。
在这两起谋杀案中,死者和行凶者都是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为什么青少年会持刀杀人,杀同学?青少年心中有多少仇恨,必须把所有的解决方法归结于暴力?
这样的青少年犯罪令人震惊。
一名多年办案的高级警官告诉记者,被一个有理由害怕杀死一只鸡的青少年杀死并肢解,令人震惊。这位警官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一直存在的老问题。在过去,欺凌,盗窃,抢劫,群殴等等是常见的。像这种集体杀害同学的恶性事件,应该是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女孩往往与暴力绝缘。让大家没想到的是,5个施暴者中有4个是女生。这位警官说:“女孩在犯罪中表现出的暴力程度,大体上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对待暴力的心态。”
当文静柔弱的女生开始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思了。
家长觉得教育的责任很重。
在杭州的一个学生家长论坛上,很多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家长都这样评价。
水乡袁青说:我认为家庭教育有问题。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很宠爱,生怕自己的“宠儿”在外面“吃亏”。于是我教孩子一些“不吃亏”的方法,如何与人“针锋相对”,如何骂人打人等等。这样的老师虽然可以培养孩子好胜的性格,但也有可能最后把孩子培养成暴徒或者杀手。
木子的母亲说:许多父母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女儿正处于后青春期,情绪忽高忽低。她爸爸和我更担心。孩子在外地读书的家长,建议尽快买手机,宿舍没有电话,要求学校尽快安装。只要有一天他们听不到孩子的声音,他们就会担心。
琪琪的爸爸说: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没法比。社会和以前不一样了,压力也不一样了。以前,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这个年龄本不该掌握的知识,而本该掌握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却被自己扭曲变形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心态会自闭;在家里,父母很少真正倾听孩子每天在想什么。在学校,老师只关注学习和成绩。少年看似风华正茂,却不知道内心积累了多少黑暗。
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尊重
昨晚,记者采访了杭青热线心理咨询师杨迪。当她听到另一起学生谋杀案时,她感到非常难过。“这起杀人案再次反映了我们孩子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缺陷——缺乏‘尊重生命’的教育。”
“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漠不关心。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她说,正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强大更聪明的年轻一代失去了善良和同情。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更关心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竞争,如何去爱、同情、帮助他人淡出。”这种冷漠是最可怕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先讨论一下。学生、家长、朋友都可以从各自的立场来谈谈这个问题。
人性本恶婴儿是世界上最暴力的人。
特里姆·布雷(Triem Bray)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现在已经证明,人类有从第一次呼吸就感到愤怒的能力,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就能表达他的愤怒。当孩子长到两岁时,以发脾气为形式的暴力行为达到了顶峰。到了三岁,他们的暴力行为开始下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从3岁开始,人的暴力程度在一生中都在下降。只有5%左右的人在青少年时期还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暴力性格。他们是这个社会最危险的人。
有时候我们无法避免看到震惊世界的命案。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也在问:是什么让一个人为了一件小事而杀人?人类的暴力到底是什么?加拿大著名暴力研究专家特里姆·布雷(Triem Bray)近日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大多数人看来,青少年通常最容易诉诸暴力和犯罪,但人类的暴力倾向通常在蹒跚学步的童年时期达到顶峰。好在两岁的孩子对人类没有太大的伤害,但是如果你不尽早帮他们控制愤怒,就算他们想帮也来不及了。
儿童暴力一如既往
有一个叫马克西姆的小男孩。他有一双棕色的大眼睛。当他心情正常的时候,他可以说出字母表中的所有单词,整理他的头发,并公事公办地唱彼特·加布埃尔的情歌“在你眼中”。
但是如果你疯了,那简直就是讨厌。他会扇他妈妈耳光,对着她尖叫。他会拿着塑料消防车玩具追着托儿所里的其他孩子跑,有时会站在角落里推着其他孩子跑几个小时。如果某件事不合他心意,哪怕再大,他也会气得发抖,脸色铁青,有时甚至会呕吐。
马克西姆的年轻母亲朱迪思无奈地说,“有时候感觉他好像都快喘不过气来了。”马克西姆还不到两岁!加拿大一项调查显示,两岁左右的孩子处于最烦躁的阶段,也是人类攻击感最强的年龄。
几十年来,暴力一直被认为是青少年荷尔蒙和睾丸激素发展造成的问题。根据2002年加拿大一家机构的民意调查,绝大多数加拿大人认为人类在青少年时期最暴力。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孩子的行为,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新的研究结果与本次民调结果大相径庭。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其实是攻击性最强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几乎每一个和马克西姆一样大的小男孩或女孩,他们都是最容易生气的,甚至比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还要糟糕。
研究人员指出,全社会绝不能忽视儿童幼儿期的这种暴力行为。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可能意味着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将会极其曲折,必然会与未来的少年犯罪、辍学甚至成年犯罪联系在一起。家长要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攻击性很强的孩子不早点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长大后可能就做不到了。
特里姆·布雷(Triem Bray)说:“大自然母亲很神奇:你最糟糕的时候,恰恰是你最年轻的时候。你可以花20年的时间培养你的性格,学习和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心理学家指出,父母离婚会影响孩子在智力、性格、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可能导致他们的精神异常和心理变态。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科所说,“离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心理健康危机。”
事实上,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指出,单亲并不意味着不幸,单亲家庭也可以创造幸福。由此引发的单亲父母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和教育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心理健康学家的关注。有关部门和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单亲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及其改善方法,以期消除他们心中的阴影,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完)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结果。惩罚永远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生命光明,让生命的终极可能性光明。毫无疑问,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尽管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也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青少年犯罪和道德救赎的可能性在哪里?可能吗?这怎么可能呢?
欲望的囚徒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全社会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化加剧。“恐贫”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社会心理疾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原因可能在于肯定了个人欲望的自由权利,而同时又夸大了个人欲望的自由。所以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成为犯罪的诱因。
(二)缺乏终极关怀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西方文化的吸收,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吃喝玩乐生活”的歌词。各种价值观并存带来的困惑,让正处于人生脆弱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完善可以减少因社会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犯罪行为。因为社会保障是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保障,至少可以消除和减少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理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亟待讨论和回答。
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动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有些人把犯罪视为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你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结果你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性毁灭的境地。
(五)同伴互动的负面影响
同伴交往原本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之间的人际交往,现在由于社会对年轻人的独特关注,通常指年轻人之间的交往。同伴交往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地表现为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静态反映的是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互动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和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容易走极端,导致一些人争抢“自尊”,迷恋“侠义”,为“仗义”铤而走险。
美国人经常吹嘘美国社会是文明世界的典范;然而,已知的事实是,美国社会的犯罪率居世界首位。我们不需要一个充满暴力、犯罪、吸毒淫乱、艾滋病流行的“文明社会”;不需要导致这种丑恶现象的动物放纵的自由价值。不幸的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腐朽的美国文化随着美国先进的管理理念一起传入中国。虽然我国各部门领导都把“三个代表”当作口头禅,但我们的教育部门却把科技知识等同于先进文化;教育只注重传播科技知识,而忽视培养青少年的信仰精神和良好道德;甚至还有奇怪的现象,比如博士生导师制度,大学生充当团伙头目,女大学生因为嫉妒用硫酸毁容,震惊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文化部门搞不清什么是先进文化,简单地把“价值多元化”当成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纵容一些邪恶的价值观来危害社会。广电部门将文化视为商品,将影视内容与经济利益挂钩,极力渲染暴力、色情、淫秽等恶的东西,以迎合现代文化培养的人类不健康的心态和人类的庸俗兽性。
所谓的“人性本恶”,比如任性、懒惰、嫉妒,既不是普遍的,也不是永恒的,只是人类后天养成的一种习惯。
第二,满足性欲而产生的犯罪动机
俗称性动机。这种动机是从变态的性心理发展而来的。性是建立在男女双方深厚感情的基础上,随着人的生理发展和社会交往而产生的对异性的一种理解和情感。也就是说,它受到生理学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制约。不顾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把人的性需求降低到动物层面的做法(纯属本能的表现),放任自流,误以为“性欲”就是性,从而追求滥交,是一种不正常的性心理。这种变态的性心理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性犯罪来满足这种欲望。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少年犯进行的流氓、强奸、情杀、卖淫等活动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第三,犯罪动机主要由社会需要引起。常见的有:
(1)“友情动机”。
少年犯的“友情”动机,本质上是“兄弟情”。“哥们义气”既是未成年犯的精神需要,也是社会需要,因为“哥们义气”是维系未成年犯罪团伙的纽带,也是未成年犯罪团伙头目控制团伙成员的枷锁。某所连续三年打掉的21犯罪团伙中,70%以上是在“哥们义气”的影响下加入团伙的。
在“哥们义气”的控制下,他们活动猖獗,手段凶残,有恃无恐。为了“哥们义气”,他们疯狂地为哥们杀、伤、打、偷、抢、骗、挟持女性人质,以发泄兽欲。
(2)报复动机。
报复也是青少年常见且强大的犯罪动机。近年来,报复引发的犯罪动机占了很大比例。报复行为可能导致违法青少年的殴打、伤害、破坏等暴力行为,也可能引发恐怖、恶性案件。
比如报复爱人的杀人碎尸案,报复领导的持枪杀人案,报复老师的持刀杀人案,报复司法人员的反革命爆炸案等。,会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是一种破坏性的犯罪动机。流氓罪的首要分子黄在1987中学读书。有一天,他在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对同校女生陈xx耍流氓。他的父亲在场阻止了他。12年后,1992,12,12下午6点左右,黄和同伙路过五金厂办公室,拿出一把断肠刀,对陈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并索赔损害赔偿金xxxx元。厂领导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上前制止,黄当即动手,砸碎办公室门窗,打碎茶杯,并向厂里勒索现金。
(3)嫉妒动机
嫉妒是一种送别人的心理,这种心理在缺乏道德修养、心胸狭隘的人身上往往更加严重。嫉妒也可以成为违法犯罪的动机,而且往往夹杂着报复的动机。嫉妒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别人的名誉、地位、财富、爱情、幸福,都会让一些人滋生嫉妒。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当这种嫉妒心理发展到强烈的程度时,就会成为违法犯罪的动机,甚至会诽谤、伤人、杀人。有时嫉妒动机会导致恶性案件。
四、主要由心理和精神需要引起的违法犯罪动机。
(1)虚荣动机
少年犯逞强、胜人一筹,表现出自己有犯罪动机,这是独特的。这种动机发生在抗欧,也发生在盗窃、抢劫、诈骗、流氓,甚至与政法公安机关对抗。如果有的人进公安局次数多了,觉得“光荣”“伟大”之类的。
大家还会记得去年北京“蓝速”网吧纵火案。失去家庭关爱的少年张和宋,使25人失去亲人。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被害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对自己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事后,据北京市有关部门调查,辍学失去家庭照顾的未成年人有近3000人。
今年长春“3·23”恶性抢劫杀人案中,5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有4人是未成年人;近日,公安机关破获一起12青少年轮奸一名15岁女孩的案件,其中9人系18岁以下未成年人。杀害四名学生后,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逃离世界,最终在海南三亚被捕,震惊全国。
16岁的中学生小余,和几个同学在家里,偶然看到一个黄色视频,父亲看完后一直没有放好。电视屏幕上惊心动魄的画面,让小雨感到好奇和刺激。多次偷看后,小雨等几名中学生再也控制不住欲望,将女同学骗到家中,几人轮奸。小雨等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至4年。
小张,16岁,2005年4月从河北老家到北京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和一起做保安的同事郭、徐成了好朋友。一天,郭提出要去旅游,并提出要抢出租车司机的钱。一开始小张不想去,但碍于面子,勉强同意了。去年4月25日,这些男子用凶器抢劫了一名路过的年轻女子,最终被抓获。结果,小张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宣判后,他对法官说:“是我哥们的义气害了我!”
陷阱9:粗暴的纪律
与溺爱相反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很粗暴,一犯错就拳脚相加。不正确的管教使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家住北京昌平的小军父母离异后,抚养他长大的父亲结婚成家,经常暴力殴打小军,让小军不敢回家,与社会上一群不负责任的人混在一起。结果他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1)受人文环境和不良文化的影响
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的进步,低级庸俗的文化只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你和瘸子一起生活,你将学会跛行。当前,文化市场、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中充斥着暴力凶杀、封建迷信、淫秽色情等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与此同时,各级电视媒体大量引进港澳台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夸大暴力凶杀和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被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更有甚者,许多别有用心的人用各种书籍,杂志,杂志等充斥着校园。,夸大色情、恐怖、暴力等情节。,以至于青少年滋生贪图享受的想法。
(2)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近年来,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虚荣心的种子已经在一些青少年的幼小心灵中种下,排场、穿衣、吃喝等不良风气已经出现。此外,作弊、唯利是图、贪污受贿等社会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经不起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3)受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基础,潜伏着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危机。有些家长奉行“棍棒出成功”的信条,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结果他们的孩子觉得理想和现实反差太大,于是离家出走,在外流浪,很容易被社会上的犯罪分子用花言巧语拖垮。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不良嗜好,只从自己的爱好出发,对孩子关心太少,孩子自然也染上了不良嗜好,最终发展成犯罪。
(四)学校教育错位的影响。
学校本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教师应该对教育和学生抱有尊重、关心、信任和平等的态度。在个别老师看来,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这造成了对青少年受教育权的侵犯,激活了个别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宋新不恨千尺,恶竹当斩。我国未成年犯人数逐年增加,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趋势。“老的我和老的人,年轻的我和年轻人”。
1.现实中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社会防线,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优秀作品激励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行为规范和科学知识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喜欢动画片、漫画的特点,把法制宣传知识融入到这些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寓教于乐。
2.筑牢学校防线。君子三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注重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关爱。让青少年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有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3.构筑家庭防线。父母在履行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的同时,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构筑法律防线。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审判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比单纯的处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