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成绩下降,家长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一、拉长焦距看孩子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长跑,跑道的长度就是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想赢得长跑比赛,你不需要在途中的每个阶段都跑在前面,关键在于广东二等。缺乏战略战术的运动员会不顾体力和后果,毫不犹豫地追求眼前的领先,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孩子的现状不代表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几次考试的分数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和菲尔普斯都是小时候老师不喜欢或者认为是愚蠢或者坏孩子的家伙。
第二,把重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
孩子的问题出现,其实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背后一定有原因。如果我们关注结果,那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家长要做的是冷静思考结果的原因,把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放在能够带领孩子下次有一个好结果的过程上。就像羊死了再补的故事,当羊被狼吃了,再为这个结果难过、担心、惋惜,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做的是“修补”。
把握孩子学习的重点不是成绩的结果,而是引导孩子取得好成绩的过程。如果一个平时学习不好的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其实并不值得高兴,因为不是运气好就是作弊。一个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很好的孩子,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应该鼓励和安慰,因为很可能是他的心理或者考试方法出了问题。但总的来说,结果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
至此,我深有体会。我曾经执教过一支优秀的足球队,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每次队员上场,我只对他们说最简单的一句话:“加油!”" .因为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场上反应、球员心理、对手分析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果孩子们不能再次赢得比赛,那不是孩子们的责任,而是我这个教练的责任。至于比赛,只是一个结果。过程已经做了,结果也就顺其自然了。而且我也见过很多教练在球员上场前对孩子说:“好好打,你赢了我不罚你!”“这样的球队是赢不了比赛的,因为教练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导致结果好坏的过程。
第三,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自己的优点、特长、进步属于加法,纠正孩子的缺点、错误、疏忽属于减法。这相当于战争中的防守和进攻,需要攻守平衡才能让自己真正强大。我们很多家长都倾向于注重进攻(纠正孩子的缺点),而忽视防守(保留孩子的优点)。
当孩子考了57分,第一步是让孩子保留他得到的57分,然后再考虑他失去的43分。因为孩子得到的分数可能会有很多情况,不排除有些答对的题被孩子不理解的感觉所掩盖,也就是说分数里仍然存在知识的死角和泡沫。孩子考完试后,如果我们肯定他取得的成绩,并在这个成绩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地扩展知识,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因为这属于积极心理循环的过程,孩子很容易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孩子考完试后,家长不理会得到的分数,而是紧紧抓住失去的分数和不会的题不放,让孩子不断地改正错误,改正错误,再改正。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信心和兴趣,心理上暗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循环。
四、追根溯源,苦练内功。
学习成绩的根源有时候不在学习这件事上。孩子的情绪、意志、价值观、习惯、交往等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树背后,靠着埋在地下的根给枝叶提供养分。根越深越宽,枝叶越茂盛。但是,根的东西很容易被世人忽视,根的项目也因为拖延而不被重视,但这就是教育的规律。教育不像工业上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作,关注的是眼前的劳动;就像农业中的春种秋收一样,我们努力做到顺其自然。
最后,给孩子最好的建议: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非常重要。可以从每次家长会开始,家长和老师认真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情绪,这样即使发现问题,也能尽快解决。早期沟通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