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如何做一个高中生家长?
蒙文·范伟
高中阶段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阶段。有一本书《我们的高中怎么了》,讲的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很多孩子不懂规矩,不懂感恩,不懂责任。
比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监护导致部分孩子性格内向、多疑、自卑、孤僻、抑郁、固执。
比如学生接触到成人世界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导致个别学生不信任主流意识,厌恶正面教育,推崇负面事物。
比如有的同学因为学习上的挫折得不到理解和帮助,或者因为缺乏情感交流得不到关爱,于是逃避现实,在网络中寻求安慰,甚至离家出走。
华东师范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撰文指出,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一般来说,教育可以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今天,我想和家长们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2011留日学生王在上海浦东机场因学费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持刀将母亲刺伤。事情发生后,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这个23岁的小伙子会伤害自己的亲人。从留日学生母亲刺死事件,到药家鑫事件,再到复旦医学院学生林森浩中毒事件,这些极其恶性的事件背后,都可以找到一个相似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强调知识技能,割裂其他情感。
父母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结果忽视了情感教育,孩子成了得分机器。表面上他们学习成绩很好,掌握了很多技能,但他却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他的目标只是在学业上超越别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上海的一所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一次数学考试,一个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女生突然缺席。老师说因为她爷爷去世了,所以她去参加了告别仪式。话音一落,全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有人说“她爷爷死了”,有人拍桌子跺脚。原来女孩的爷爷是数学教授,经常帮助她。这些孩子认为,现在她爷爷去世了,他们终于可以超越她了。
一个人没有情感是很可怕的。没有情感的人是机器。没有感恩和同情,他当然不懂得珍惜生命。
第二,我们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
9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有一段话:9月13日,武汉科技大学大一新生郑毅在学校报到,引起了一场“骚动”。五位父母组成了一个“亲友小组”,郑潇有14件行李。“毛巾7条,卫生纸说够用4年。”父母可以庇护孩子一时,但不能庇护一辈子。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父母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参与生活锻炼的机会。近年来,清华大学为新生设立了专门的隔离区,将家长和进入校园的学生隔离开来,让学生自行报到,完成各种手续。网络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
新东方的创始人余最感激的是他的父母什么也没有留给他。他说:“人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拥有它们。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的成长,然后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最后把成就感变成快乐,这个过程就是人生最奇妙的经历。”与其让孩子变得有价值,不如给孩子存钱。什么样的人有价值?一个身心健康、感恩、诚实守信、乐观有术的人是有价值的。
第三,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中国某著名大学的校长曾问女儿:“你眼中的好父亲是怎样的?”女儿回答:“好爸爸应该是90%温柔,10%冷酷。”一个好父亲应该是民主的,和他的孩子交朋友;但是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敢于批评,敢于惩罚,敢于说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有一些原则和底线,孩子绝对不能违背。
“父爱教育缺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教育孩子的重任往往落在母亲的肩上。但是有些妈妈也很尴尬。一个孩子写道:“我有很多心里话要对妈妈说,但我和妈妈的谈话仅限于学习。好像在我妈的字典里,成绩就是爱情的方程式。成绩下降的时候,我妈会被粗暴的训斥。”“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需要的是鼓励和温暖,而不是冷漠和打击。母爱是要用成绩来换的吗?”孩子所向往的温柔,不仅仅是温柔的语气、温柔的语言、亲密的动作等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更是一颗能够包容、理解、观察它们的心。
有个妈妈有个好主意。她说,“没有好主意的时候,要求自己保持冷静,通过书籍和网络交流寻找解决方案和答案。只有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四、家庭教育要警惕的几个误区。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都说青少年心理健康,但仍有16.4%的小学生、14.2%的初中生、14.8%的高中生存在心理异常问题。“在中国3.4亿未成年人中”的比例相当惊人。
孩子没有好坏对错,大人的错误教育是孩子生病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误区1:重成绩轻情绪。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一切都会好的,可以对世界一无所知。为此,父母和孩子围绕在家里的表现大战从未平息过。要知道,越是专制的教育,越会叛逆。"关系决定了教育的成败."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内心,教育才能起作用。
家庭教育误区二:重物质轻精神。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同意,这样孩子在与其他国家交流时容易表现得霸道和傲慢。一旦别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们就会感到沮丧、愤怒,甚至产生报复的想法和行为。
家庭教育误区三:父母的期望被转嫁。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似乎是他们实现理想的工具。他们总是期望孩子们能完成他们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这样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压抑,甚至以各种形式反抗。
为人父母不容易。不仅要承担艰难的教育费用,还要面对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孩子。家长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伙伴,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还是那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五、当代的孩子是
三种能力缺一不可。
人在生活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种能力。在所有的能力中,有三项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时代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前人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很多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人的一生总会面临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学校学习中,学习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而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出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学习的能力,就会通过自主学习不断丰富和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你就有了解决新问题的基本工具。不仅仅是书本,还有工作中的学习,交流,失败。
第二是沟通能力。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交流思想,分享方法,从而促进彼此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个群体内部,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证。经常发现沟通能力或沟通技巧的欠缺给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更可怕的是沟通中的误解或者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丢失,会严重降低团队的工作效率。
第三是自我调节能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事事满意,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在生活和工作中,自我设计往往与现实有差距。这时候就要有调整心态的能力。调整心态,让它平和。如果长期心态不均衡,就会产生抑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如果不及时自我调节,长期下去你会有心理疾病。精神病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低,还会影响团队中其他人的工作效率。所以,掌握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