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以恋爱的形式表达对异性好感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据调查,早恋在中学生中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学生早恋虽然还是少数,但其比例对于他们的年龄来说还是令人惊讶的,而且有早恋数量逐年增加,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中学生恋爱是一个现实的、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治理。第一,中学生早恋的出现。(1)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特别是性成熟开始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一种对异性的恋爱欲望。一方面,现代中学生的性意识发展较早。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性意识,也就是说,他们会开始认识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以及两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开始考虑如何扮演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角色,如何与异性交流。日复一日,他们可能会产生爱慕异性的心理。但一般都是从性意识的觉醒,从一知半解到懵懂无知,两性开始疏远,进入朦胧阶段,随着对异性向往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迷恋阶段,进而开始与异性交朋友,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爱上特定的对象,产生爱慕之心。这个过程是爱情产生和发展的特定过程,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感情,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女生,性意识成熟较早,但心理状态和社会性格并不成熟。他们处理不了这么高级的感情,所以才会早恋。(2)外部因素。1.家庭因素。随着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隔代抚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中学生,因为缺乏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想从异性同学那里寻求安慰。而异性在交往和接触中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里很少体会到的。这种快感会促使他们更加频繁的接触和交流,从而产生早恋。还有一部分孩子,虽然父母没有离婚,但是由于父母没有严谨的生活作风,社会交往过于复杂,直接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有了跟风的动力,容易早恋。还有一些家庭,父母都在场,生活作风严谨。但是因为父母的作风太强,不善于和孩子沟通感情,交流思想。他们总是在说教甚至训斥,孩子在家里没有发言权,产生了一种孤僻的心理,所以很可能会和与自己相安无事的异性说话,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进一步发展成早恋。2.学校因素。在情感教育问题上,目前的德育体系是一个“空白”,对于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作为家庭教育机构——学校,在管理上规定中学生不允许早恋,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所以永远无法杜绝。此外,学校没有配备专职情感教育老师,甚至没有兼职导师。班主任扮演这个角色,班主任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要做。再加上情感教育的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可以参考,这部作品显得有点无序和被动。主要表现是不重视事先的引导,直到开发出问题才开始重视。我们做的工作只是查处事情,这无疑是本末倒置。3.社会因素。社会生活中的性刺激越来越多。首先,关于爱情的问题在电视剧、广告、电影、杂志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其次,成年人尤其是现代一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些传统的爱情观大相径庭,严重影响了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使他们感到困惑和好奇,进而开始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二、中学生早恋的特点:1。普遍特征。在学生中深入了解后发现,目前学生中早恋现象普遍。当然,这个“普遍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些班级甚至有多达十几个学生有早恋倾向。当然,早恋倾向如此严重的原因有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是决定性的。2.大胆的特点。上下学的路上,晚自习后的操场上,很多老师都发现有两个异性同学在偷偷摸摸。现代的中学生不再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那样,把对异性的仰慕藏在心里,表现在纸面上。他们的表现非常接近成年人的爱情。例如,他们通常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成双成对地出去。在生日、情人节等特殊日子,也有大人的浪漫举动。送花送礼物是很平常的事。因为报刊杂志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最直接的引导,所以即使是漫画这种儿童专利,也有很多成人生活的内容。3.成人特征。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服饰,也是早恋学生喜欢刻意打扮的普遍现象。仔细观察学生,那些最不经常穿校服,刻意打扮自己的学生,往往都有这种倾向。进一步体现在学生的装备上,很多学生为了方便联系,都配备了手机和传呼机,在家里的电脑和网吧前也能经常看到。现代通讯工具为他们创造了一切交流的机会。就连异性之间相互吸引的标准也不再是“品学兼优”、“温柔可爱”。因为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虽然他们还是会选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当班干部,但是他们对异性的欣赏标准已经变成了“酷不酷”、“帅不帅”。4.舆论宽容的特征。受外界影响,中学生早恋是常有的事。也有已经不存在的中学生,因为听说班里的XXX和XXX变好了,对他们采取轻蔑和不屑的态度。但带着很自然的态度,即使在学生的文章中,这样的题材也不断出现,从中很难看出他们的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现实中没有什么像漫画和书中那样值得大惊小怪的。第三,中学生早恋的正确处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中学生早恋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1)学校要配备相应的教师,开设情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认识早恋的危害。在处理早恋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向学生解释早恋的危害。我们都知道早恋的成功率极低,失败率极高,但是同学们就是这样不知道的。他们都有很多理由。以前老师对学生生硬地讲早恋的危害,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后要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把大道变成小道理,变成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道理,变成可以针对具体学生具体想法的道理。特别是要明确对学生自身和集体的危害,要明确对学生当前的危害和对学生未来和生活的危害。2.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让学生觉得老师值得信任。在讨论的时候,他们会表达一些自己内心深处的观点和想法。对于早恋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都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严格制止。教育者可以把精力引导到集体活动上。开展集体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专注于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有效抑制心理冲动,而且有助于创造一种男女学生和谐交往的大合作。相互尊重、平等、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是他们情感的健康升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中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并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情操。通过他们的精神境界,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3.加强性教育。在关注学生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坚强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科学严肃地对待性教育,而不是谈论“性教育”的副作用,应该把性教育作为一个德育问题来研究。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性知识的介绍要求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性征发育的特点。中学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自然习惯和社会性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两性关系方面,一个人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应该防止什么样的不良品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整体道德观,还关系到以后的婚恋是否顺利,也是防止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出现“越轨行为”的重要条件。在性法制教育中,要向学生宣传和解释与两性关系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中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要受到刑事处罚,哪些行为要受到惩罚等。,从而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性过失。4.美育,防患于未然。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阻止的。因此,应该尽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最纯洁的感情之花,无论何时绽放都要珍惜。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之间的接近是建立在仰慕的基础上的,想要关注自己,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学生在尝试这样的引导后,会以更纯粹的心理对待自己的第一次感情,学会变得更好。从这个角度来说难道不是他们成长的一种动力吗?(2)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良好基础,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可以根据青春期男女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家长举办“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十三四岁——多事之秋”、“微观社会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家长、家风、学风”等讲座和家庭教育研讨会,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知识,克服教育弊端,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