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
【名词解释】
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人格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能维持正常的调节能力。
[简介]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身体健康有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有标准。但是,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像人的身体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和客观。
国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过一些论述。例如,英格丽德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并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够充分开发他们的身心潜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充实。不仅仅是精神疾病。”“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环境和彼此最高效、最愉快的适应。不仅仅是要有效率,还要有满足感,或者说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三者兼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力、适合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勒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对现实有高效的感知能力;(2)有自发但不庸俗的思想;(3)既能接纳自己,又能接纳他人;(4)在环境中独立,享受宁静。(5)重视哲学和道德理论;(6)对普通的事情感兴趣,甚至对日常工作感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想法和幽默感;(9)能体验欢乐和伤害。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与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
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和维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如果发现自己心理状况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远远达不到心理健康标准,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现在精神健康的标准定义如下:
一是有足够的适应性;
二是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第三,人生目标现实;
第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发泄情绪,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发挥个性的有限作用;
十、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正常智力是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系统将精神发育迟滞或迟缓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
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情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始终保持快乐、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绪稳定性。
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形势,果断;意志坚强,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良好的自制力,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知己朋友;第二,在交往中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第三,能客观评价他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和睦相处,乐于助人;第四,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积极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格的完整,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完整和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各结构要素无明显缺陷和偏差;
(二)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认同的混乱;
③把积极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用它来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④具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往往严重偏离他的年龄特征,一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压抑,就会影响激素的分泌,降低人的抵抗力,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一个健康的人总是怀疑自己有什么病,他就会整天抑郁,最终真的会生病。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果觉得自己的情绪持续不开心,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必要时去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保证自己整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会赚钱;自主的、创造性的、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每个人都难免要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种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强烈,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生活在如此复杂混乱的环境中,要求人们有更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和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
人是自然界万物之灵,是大自然的杰作。人有很大的潜力。我们都有像运动员邓亚萍、郎平那样灵敏准确的感觉和反应,有这样的耐力;像小品喜剧演员赵本山、洛桑,充满了巨大的活力和幽默;像电视节目主持人王雪纯、大学辩论赛优秀辩手那样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像思想家孔子、科学家爱因斯坦那样的思辨能力;像作家郭沫若一样的想象力;记忆能力就像一个人能记住圆周率的小数位数;喜欢热恋中的少男少女,精神松懈,乐观向上;像健康教练马华一样健身;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一样坚持不懈;像百岁老人一样健康无病;生活中的李打扮得整整齐齐。它像慈爱的父亲和母亲对待他们的孩子一样有建设性和仁慈;
人本来可以是一个没有抑郁的人,一个自己决定行动而不被内心的抑郁所驱使的人。他想喝就喝,而且很好喝。他不是那种非要经常喝,不喝就难受的人。不是不会喝酒的人,是喝酒就难受的人;
人可以是得偿所愿的人,也可以是应对自如的人。他没有犹豫,他能立刻做出决定。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理性高效的。一个可以单手征服世界的人。如果他想上大学,他可以全心全意学习,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
如上所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理健康,但因为我们在生活过程中遭受的心理伤害。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其实并不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而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其实离大自然赋予的能力还很远。
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的正常人,整天都是悲伤烦躁,靠安眠药度日,长期在抑郁绝望中挣扎痛苦,甚至走向自杀的死胡同;有很多人终日以酒为伴,一醉方休,打人骂人;有很多人是敌对的,冲突的,诉讼的,犯罪的;很多人经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患绝症、早逝;有很多人是无能的,失意的,贫穷的,可怜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很多;被性问题困扰的人很多;有很多人与人相处不好,整天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其成员的精神疾病而极度苦恼;很多夫妻不同意,吵架,打架,离婚。
让我们用心理科学来维护自己和亲友的心理健康,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生活。
1946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对此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力、情绪与他人心理健康相适应的范围内,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发展到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的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互相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上,我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高效的生活。除了这个定义,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解释。一般认为,心理健康能充分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正常,没有心理疾病;第二,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环境,有效地、建设性地发展和改善个人生活。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和保持良好心理机能的过程中,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和谐。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有专家预测,在21世纪,精神疾病将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多个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全球约有1/3的人口在任何时候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的全国4 ~ 16岁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5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比成年人更严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迁必然冲击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人社会的各种社会矛盾、人际矛盾和诸多心理冲突也必然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突出反映出来。不成熟的心智承受着几代人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都不能不让人担忧。但是,只要及早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家长和老师真正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内心的“迷宫”,这很重要。
什么是心理健康?
1930国际心理健康委员会成立的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科学、文学和教育活动。我们特别关心全世界人民的精神健康,维护和促进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增进全人类的幸福。”这一宗旨被世界各地的有志之士所接受,于是心理健康逐渐被提到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使得精神卫生工作的目标从提高精神病人的治疗效果扩展到强调预防精神疾病和塑造健全人格。这样,保持心理健康就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追求,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明显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理解: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公认的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整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不可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心理健康标准(中学生)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曼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标准:
1,是否有十足的安全感。
2、你是否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你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是否现实。
4.能和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联系吗?
5、是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你能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吗?
7.你能保持适当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8.你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9、是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的发挥自己的个性。
10,是否在社会规范范围内,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大陆学者王登峰从多方面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几个关于心理健康的指标: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有自知之明,即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的期望和要求;你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现实的目标和理想,这样你总是对自己很满意。同时,你可以努力开发自己的潜力,即使无法补救,也可以稳妥处理。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缺乏自知之明,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因为设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客观距离太远,他总是自责,居高临下。我总是要求尽善尽美,却做不到尽善尽美,所以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导致我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无法摆脱我感觉自己将要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纳他人,善待他人。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纳自己,也能接纳他人,接纳他人,认可他人存在的重要作用。他能被别人理解。被他人和集体接纳,能与他人沟通交流,人际关系和谐。我可以融入生活的小团体,我有强大的音乐团体。和闺蜜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很开心,一个人静心的时候可以很孤独。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好、信任、尊重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怀疑、嫉妒、敌意等。),所以是适应能力强,在社会生活中有足够的安全感。一个不健康的人,总是不同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愿意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命,积极参与生活,在生活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从工作的结果中获得满足和鼓励,把工作当成乐趣而不是负担。他可以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随时可以方便地提取出来,用于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能够主动适应现实,进一步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联系,不仅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且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能够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埋怨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平,所以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并有好心情。
心理健康的人在快乐、乐观、愉快和满足等积极的情绪状态方面总是具有优势。虽然会有悲伤、烦恼、忧愁、愤怒等负面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持续很久。他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快乐不疯狂,烦恼不休,胜不骄,败不馁,谦卑不卑,有自尊,在社会交往中不自负不恐惧,对得不到的东西不贪多,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努力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能得到的一切都感到满意,永远开朗乐观。
6.和谐完整的人格。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都能均衡发展,其人格在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中得到完整、协调、和谐的展现。思维方式温和合理,人能够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不会对外界刺激产生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伐合拍,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
正常智力是人们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操作能力的综合。如果一个人是智障,就不能认为是心理健康。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类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相应的不同心理行为,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与大多数同龄人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其年龄特征,一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参照以上标准来考察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需要临床心理学家的检查和诊断的帮助,我们不能随意为自己和他人下结论。
1忧郁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会郁郁寡欢,郁郁寡欢,沉默寡言。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要充分重视了。
2陕西通就是斤斤计较,心胸太狭隘,不能包容或理解别人。我也很担心小事,爱钻牛角尖。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优秀时,会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有敌意。更有甚者,他们甚至通过打击和诋毁来发泄内心的嫉妒。——成长中的七种不健康心理
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黑、怕鬼等。轻者心跳激烈,手抖。重者睡不着,失眠,梦中尖叫等。
5残忍有点猥琐。不开心就会发泄到别人身上,就会打骂。还有人会为了自己的开心去逗别人,去嘲笑别人,没有暖心。
敏感意味着紧张和偏执,人们往往把别人无意的话语和不相干的举动当成对自己的蔑视或嘲笑,因此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7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它总是把自己当成不如别人的人,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对自己缺乏兴趣,感觉太压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