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中学教育怎么样?

惠安惠南中学是惠安县第一所华侨办中学,由一位菲律宾华侨于1947年创办。位于东园街以北一公里处,北临大觉山,南临泉州湾。校园占地8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优雅。

1942之前,闽南侨乡惠南没有中学。小学生进入初中,要翻山越海进入城市,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又不方便,所以贫困家庭的孩子失学的不在少数。村民们希望惠南地区能有一所中学,方便他们的孩子学习和发展教育。

1943年,热心教育事业的罗忠信先生和孙中基先生利用东园西山小学的部分校舍创办了复兴中学,一年后因种种原因并入惠安中学。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外华人与家乡的联系日益紧密。65438年4月至0946年4月,菲律宾爱国华侨教育家黄泰南先生等乡镇领导发起并组织了惠南中学筹备委员会,后改为菲律宾惠南中学董事会。1947年5月,黄泰南先生亲自回国,在厦门成立惠南中学董事会,开始筹建学校。学校命名为“惠安私立惠南初级中学”,聘请罗先生为校长,先生为教务主任。黄泰南先生选择大觉山南麓的灵光宝地作为新校址,准备兴建校舍。同时,东园西山小学部分校舍用于8月招生,9月开学。从此,惠安县第一所华侨办中学诞生了。后来,黄泰南先生回到南洋各港口收钱。在热心群众的支持下,于1948年春开工建设“乔菲馆”,次年夏竣工,秋季迁至现址。

惠安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学校仍属侨办,面向全县招生。1954年,为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惠安县委、县政府派党员刘晋元到学校。同年,黄泰南先生从菲律宾回到家乡,回到自己创办的惠南中学,次年出任校长。

黄泰南先生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后,发扬“简朴、勤奋”的校训,与大海沟通,广泛联系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多方筹措资金,筹建教室、礼堂、发电厂等校舍,购置图书、仪器等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1958年秋,校舍初具规模,增加了一所高中。惠南中学成为惠安县南部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后来被称为惠安县四大老中学之一。

“文革”期间,学校教育秩序遭到破坏,更名为“惠安县东源人民中学”。1978后,学校更名为“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

1982,庄先生任校长时,改组校董事会,罗先生任董事长兼名誉校长。洛法先生、历任主席及全体董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改善办学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7期间,惠南中学举办50周年校庆活动,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惠安县“庆一节、庆两庆”统一活动,成为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市、县相关领导,以及部分华侨亲属、乡镇领导、海内外校友参加了校庆大会,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从65438到0998,在政府的重视、社会的支持和师生的努力下,学校顺利通过了省教委“三级标准中学”的验收,从而步入了重点中学的行列。

65438年至0999年,罗炳辉同志任书记、校长时,为了危房改造,改变学校原有区域布局不合理,率先重新规划校园,进入新一轮创业。在侨眷、校友、乡贤的全力支持下,拆除了危房,修建了教学楼、师生食堂、园丁楼、学生公寓、行政办公、实验综合楼等校舍,并开设了400米田径运动场。到2004年秋,分阶段进行的五年校园改造基本完成,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更是上了一层楼。

2004年秋,王宏庆同志任书记、校长时,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学校的《关于拨专款在辉南中学与上仑村之间铺路的提案》被列入我县十一届CPPCC二次会议第54号提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项目于2005年至2007年被列入该县自然村公路通达项目库,计划于2006年建成通车。

2005年4月,第六届校董事会隆重成立,董事长为校友、企业家黄俊志先生。成立大会当天,乡贤和校友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踊跃捐款建言,为学校奖学金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校董会已经成为办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于2005年5月25日高分通过省级“二级标准中学”验收,并于2006年2月13日由省教育厅正式确认并授牌。学校的规范推进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更高的起点,各项工作也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建校60年来,教师生活提高,* *培养了2万多名初高中学生,其中有许多卓有成就的教授、研究人员、党政军各级领导、实业家,还有一大批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骨干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人才遍地”。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一流”是惠南中学永恒的主题。今天,惠南人遵循“朴实、勤奋”的校训,围绕惠南中学“十一五”教育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合作竞争、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特色建校、科研兴校、管理强”的原则,一手抓洋树形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铺平道路。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提升内涵,特色办学,科学发展,把惠南中学建设成为福建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