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一,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单一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美术作业中,题目的范围要广,要选择学生喜欢的题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自由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内容。不要从教材里画一个葫芦,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增加地方教材。在这里,我增加了漫画、漫画、泥瓦匠、纸工、编织、装饰画、版画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加强了剪纸这一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艺术的教学,剪纸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每逢春节、元宵节或其他喜庆日子,校区内家家户户剪红花刻绿花,挂桃花符。多年来,笔者能坚持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在课堂上,我像变魔术一样,把白纸和红纸剪成美丽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样学生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我会因材施教,注重循序渐进的循环,让他们逐渐了解和学习剪纸这门民间艺术。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保持学习兴趣。。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自由的学习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用生动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要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加强与课外和生活的联系与交流,积极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电影、录像、多媒体、参观、游览,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加强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艺术的兴趣,就像上面“美丽校园”这一课一样,我带着学生练习校园环境写生。置身于美丽的校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油然而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问答、叙事、游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横向交流,促进每个学生真正动脑、动口、做事,参与学习、探究。在“我们的奥林匹克”这一课中,在谈论标志的分类时,让学生将他们收集的印刷标志按其不同类型放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然后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否正确。知识是通过个人感知、直接经验、主动观察和人工说话获得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段炼。
只要摒弃“老师讲,我听”的传统学习模式,创造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我要画”而不是“老师要我画”,学生就会对艺术充满兴趣。
第三,整合学科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知识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应用,美术教学也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逐渐受到重视。数据证明很多学生还是喜欢各种活动的。我利用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小、精、实”为特色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艺术教育的氛围,开展一些积极、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完善学习艺术后的个人人格,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其他学科联合举办各种比赛和展览,将活动融入教学,以活动促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美术教学向各学科教学的渗透,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封闭局面。同时适当融入到各种学校活动中,为这些活动增添色彩,丰富内涵。它有效地解决了学科间知识分离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倡导积极评价,增强学习兴趣。
农村的孩子大多绘画基础差。我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我走在他身边,他总是用手挡住作业不让我看。原来他作业画的不好,有时候还被同学嘲笑。于是他对艺术失去了信心,其实任何孩子都不想表现自己,不想展示自己,不想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让他们欣赏《梵高自画像》。告诉他画画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告诉学生们:毕加索曾经说过,‘我曾经画得像拉斐尔,但我花了一生的时间学着像孩子一样画画’。这些大师在模仿儿童艺术,用一种儿童的方式从事艺术创作。听了这话,学生们的信心大大增加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寻找一切机会表扬和鼓励所有学生,让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同时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的找到他们内心的光芒。我让每组学生用发散思维去研究分析;评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以孩子独特的视角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境的升华。我积极探索评价方法,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表”。只要我积极准备工具,收集资料,认真完成作业,我就会加分,这样就克服了仅以绘画水平来评价学生的缺陷,大部分学生都能得高分。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加了。以前学生不带学习工具,上课纪律性差等老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采用这种鼓励性、常识性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让他们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寓教于乐,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