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葛倩(?-616)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末,民厌时代(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613年(杨迪大帝大业九年),抗击隋朝,以豆子岗(今山东惠民县)为根据地,有十余万人。自称燕王十二年,打败了他。他牺牲后,其余由高开道率领,继续在黄河以北地区作战。
胡丹(955-1034),渤海(今山东惠民)人,本名周复。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获五音状元。胡丹才华横溢,擅长写作。鲁状元后任监,判升州,移左收遗骨,入值史馆。因为《河平颂》讲时政,触怒了太宗,被贬庙堂。后来,胡丹去“闫平驿”,建议出兵收复十六州,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他开始为左派补缺,重新重视历史博物馆,迁馆修馆,任命为尚书外交大臣。
马正,本名季福,史静人,李三惠民县西北马家堤口村人。马正年轻又有才华。万历十一年(1583)考取秀才。他从知县做起,足迹遍布中国,从辽宁、山西到广东、贵州。他当官30多年了。他在辽东钱宁当过6年兵。他在著名的将军熊廷弼的指挥下驻扎在山海关外的辽宁兴城,并与满族领袖努尔哈赤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历史告诉他:“睡在甲胄里,流血过肝,遵守和平谈判的旧律,用出人意料的恩典,六七年,尘埃不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马正升任黔州刺史。此时贵州各少数民族武装反抗明政府,朝廷官员视去贵阳为畏途,极力回避。尽管妻子极力劝阻,马正还是慷慨赴桂阳上任。他亲自制定加薪条例,与同僚日夜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与总督密切合作。很快,贵州局势基本稳定。由于过度劳累,马正仅半年就吐血而死。虽然马正是一名公务员,但他曾经驻扎在边境地区。其诗《赠吴德兵孙南》写道:“士久以士名,士忽谈兵。北门钥匙随府开,东土屏为重城。粟调民力,旗摇野云平。智终靠云守望,数天讴歌清。”拿着羽毛扇,围着黑围巾,颇有儒者风范。
康出生于狄州(今山东省惠民县)。生平事迹不详。后来世人评论他是“大胆激进”的“天生文学家”,钟思成在元杂剧《鬼录》中将他列为“前辈已亡的名士”,可见他是元初的杂剧作家。康创作的杂剧,历史上有《黑旋风老心接》和建安《荆轲之耻》两种,现在仅存建安《荆轲之耻》一部。那时候很流行。如贾为作诗:“李黑四,编旧心,“负荆”为小斧。走天下,写论文,飞骚屈作词。”
袁华中(?~ 1625)明朝武定(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林东党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考中进士,任内黄、泾阳知府,政策良多。泰昌元年(1620)升为御史。他诚实坦率,廉洁奉公,勇于扶危抑恶。熙宗年间,他上书论述时政八件事,说:“宫室渐松,言道渐轻,法纪渐代,贿赂渐改,边疆渐衰,官位渐失,宦官渐盛,民分渐远”,都切中要害。他还与杨炼等人联名上书弹劾魏忠贤,揭露崔成秀的腐败行为。党微对他恨之入骨,诬告他受了熊廷弼的贿赂,把他送到镇上监狱,在狱中受尽酷刑,冤死,与冤死的杨炼、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顾并称为“林东六君子”。崇祯初,袁华忠被平反,献官太傅卿。当他在斧王时,他追求“忠诚”。
李芝芳(1622—1649)山东武定人,清朝大臣。1642年(明朝崇祯十五年)1647年(清朝顺治四年)进士。曾任浙江金华府官员、刑部尚书、湖广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昭庆(1853 ~ 1902),本名延昌,是地主魏的后代,武定知州。他家的土地占全村三分之二,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都有典当行和银行。他在剥削员工、高息敛财的同时,还向县粥厂捐款扶贫,捐银500两,帮助知县沈石泉重修惠民县志,赚得“慈善”之名。1890(清光绪十六年),耗资巨大,耗时三年建成了一座城堡式的庄园,两角设有瞭望塔。解放后,庄园重归公众所有。1977被山东革委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雨田(生卒年不详),字箕坡,季晨乡大范家村人。光绪末年,他和宋子春借用我们村三元寺的旧址,创办惠德义学,教授穷人的孩子。民国时期改建成小学。教学质量和校舍整洁度都是全乡最高的。他还主张对本村的老百姓进行扫盲教育,并亲自在露天授课。雄鸡啼鸣,划地为言,几十年勤而不解。村民要立碑纪念,玉田竖言不接受。据说他死于80到80岁之间。
李鸿飞(1857 ~ 1938),惠民县南门街人,淮安知府。他自幼学画,擅长画人物,做过花鸟鱼虫。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因画《宫中百花图》深得慈禧和光绪宫赏识,赐牡丹画一副,杯一个。当你老了,你会得到更好的绘画技巧。
陈锡林(1867—1946),本名银东,原名陈。惠民县大年陈村人。曾任金凤、京绥铁路总工程师,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京绥铁路顾问。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任总工程师,陈锡林任副总工程师。外国专家扬言:“修建这条铁路的工程师在中国还没有出生。”詹天佑、陈锡麟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09年9月,京张铁路通车,赢得了中国人民。孙(1870 ~ 1900)是惠民镇大孙家村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曾经在惠城十字街东边租了三间小屋,做木工,卖灯笼。晚上在鼓楼街的拳馆学武术,学了一手好功夫。1900年6月,孙到庆云黑牛王庄报名参加义和团运动。回村后竖起了“山东武定府惠民县城西孙氏之兄孙”的横幅,上面写着“助清灭洋”的口号,成为义和团中的一支生力军。
钟鸣,本名汤甄(生卒年不详),住在县城西北的英杰。他少年时刻苦学习,去潘潘吃过饭,后来就读于三台学院。他的大多数学生都在那里学习。与张绍儒、尚、李爱仁()昆仲等人一起,我们从治学中学到了很多。他写了《阅心录》、《顾笔》四本书,考入范的北师大第一科。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八旗学校当老师。
曹颖(1864 ~ 1947),清河镇街人,后迁居惠城(今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古楼街。1897(清光绪二十三年)拨贡,1910(清宣彤二年)参加贡品考核,被分配到云南当知府。19 13再次当选众议员。后历任河南省睢县、淇县知事。1918辞职回家做惠民县政府财政科主任。1937“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惠城,曹颖、史耀东入城迎敌。日军封史为惠民县维护会会长,为副会长,后任警备副司令。1月,史耀东被日军处决,曹颖被撤职。从1938到1939,于建勋担任伪惠民县长时,是惠民县联合会会长。1940解散回家。
韩振铎(1875—1951)是东东梆子里的著名演员,艺名“咬弦”或“小脆皮瓜”。惠民县大桑洛树镇汉龙掌村人。16岁进入我们村的戏班学习戏剧,在青衣工作。参加五虎班,在惠民、阳新、沾化、利津、广饶演出,深受群众好评。擅长《秦香莲》《桃花庵》《护国图》《挑柴》《护国图》《神仙配》等。他的音域很宽,声音洪亮,用词清脆动听,当地有句俗语叫“棉花车一听到抖哆的声音就忘了拧”。
董清澜(1882 ~ 1966)原名董宝光。惠民县茶园街人。董清兰家里穷,几次辍学。29岁考上山东经济学院。1965438+2005年毕业后受聘为董省第四中学监事、教师。65438-0927任惠民县第一高小河女子完全小学校长。治学严谨,为人正直。1939年6月,日军第三次入侵惠民城,形成伪政权。董清澜愤然离职,被困家中,并非为日伪效力。日伪抓住他,罚他款,监视他,限制他出城,未能逼他就范。惠民解放后,董庆兰欣然接受* * *生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恢复志成小学、成立教育研究会、筹建惠民中学等工作。画如《画谱》。东方朔,字曼谦,山东惠民县何方乡庆丰街人,西汉辞赋家、阴阳家。汉武帝即位,广纳贤士。东方朔写了一封自荐信,拜他为阿郎。后来在太中任侍郎、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