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中等技术学校技能成绩单
校园占地213亩,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在校学生5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6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3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的80.9%,研究生学历35人,省级职业教育领军人才3人,省市级中心组成员10人。
学校开设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播音与主持、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会计学、精细化工、市场营销、汽车应用与维修等20个专业,建立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3个省级品牌和示范专业,4个市级品牌,2个省级社区培训学院,2个省级课程改革实验点,2个省级实训基地。组装计算机1300多台,有远程开放教育网络、电子电气实验室、PLC可编程实验室、制冷与制热实验室、视听设备调试室、电子流水线生产实训室、机械实习实训基地等。主要专业实习设备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
学校注重职业教育富民,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安全生产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满足农民白天忙碌、晚上充电的学习需求,年均培训4000余人次,实现了“培养一名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发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的培养目标。学校还与江苏教育学院、扬州大学、山西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淮海工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提升办学质量和空间。
2013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勤奋工作、精益求精、和谐作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规范管理,在品牌创建、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社会服务、“三管”和德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创建省级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学校、省级机械加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实训基地、省级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品牌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附属幼儿园通过市级管理示范园区验收,创建了语文学科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曾获省无线电测向冠军组一等奖、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职教组一等奖、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创新优秀组织奖”、市县五四优秀组织奖、县“中国梦教育梦”教育征文优秀组织奖。
学校将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建设省级高水平现代职业学校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任务,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推进以扁平化理论为基础的“校-系”两级管理体制,赋予专业系在教学科研、师资配置、学生管理、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较大程度的决策权和管理权。,运行机制清晰,岗位职责明确,部门协调有序,明显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率。
(1)巩固和稳定办学规模,扩大教育层次。整合社会资源,做好各类招生工作,扩大职业教育特别是对口单招的宣传,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稳定社会培训规模,拓展社会培训渠道,扩大社会培训教育覆盖面。
(二)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1.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过程管理。深化制度建设,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信息竞赛、“两课”测评、“文明风采”等活动,确保各类竞赛成绩持续提升。
2.推动品牌创建。以建立标准为重点,细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省级高水平现代职业学校、省级高水平现代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省市级品牌专业创建工作,推动学校整体工作。2014年,力争创建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市级品牌特色专业。
(三)加强德育建设,把德育活动贯穿于校园。
1.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以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为抓手,构建德育、道德养成、成长环境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格局。
2.德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将各类常规德育内容融入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展示德育魅力,弘扬校园正能量。
(四)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化功能优势。
完成“三通两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无纸化办公系统、网上学科和课程资源共享库,使校园网成为学校顺利通过各类创建的保障网络、教师网上学习培训的资源库、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综合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从政策支持、经费等方面保证全校教师加强第二学位学习,中青年教师报考定向研究生。
(1)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挖掘技能培训标兵、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典型。建立了全县首批宋廷军名师工作室,培养省级职教领军人才1人,全市“333工程”第二周期第三层次4人,全县“361”名师3人,教学能手8人,教学领域4人。
(2)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青年教师暑期培训、班主任素质提升工程、蓝绿结对工程等。青年教师工作态度积极,乐于奉献,13人考入南京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
(3)班主任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建立班级固定干部、导师和班主任助理制度,加强学校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
第三,德育管理凸显特色
一是认真落实全省学生管理和德育督导规范化制度,强化学生管理,注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学生干部全天候值班和巡逻制度,确保安全“无缝”对接,全年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是坚持环境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班级情况和学生个人需求,举办“校园十佳歌手”、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中专杯”足球赛、篮球赛、无线电操比赛、跳绳比赛、乒乓球、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文体活动。
四是富民工程扎实推进
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培训,与中央电大、江苏电大、东北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承担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与江苏教育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等高校承担函授、开放教育项目。2013年,全日制学生1407人,成人学生1000余人,附属幼儿园26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