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素质教育的进程缓慢。农村中小学缺乏新课程理念,观念落后,基本是“应试教育”。再加上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缺乏,师资力量不均衡,学校管理水平不高,用分数来评价学校、老师、学生的水平是错误的。我们说的素质教育,其实追求的是应试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为基础,着眼于受教育者的要求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其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积极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不难看出,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开发中小学生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快乐和谐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师牢牢抓住“全面发展,积极探索”这个中心。
第二,要摸清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中国几千年的应试教育传统根深蒂固。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概括起来,它们有以下特点:
(一)、教育观念落后,思想观念没有改变。
1,不为全体: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身心特点允许的范围内,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老师注重分数,所以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学困生。这违背了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的根本目的和教育公平原则。纠正根源应归于“以学生统考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
2.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全面发展,而且要求全面发展。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备考为中心,要求学生只关注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和应试技能。搞题海战术,甚至猜题,加班,死记硬背;“填鸭式”和“注射式”等传统教学方法依然风头正劲。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替代和优势,重视启发和引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发展”的要求大相径庭。"
3.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索。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主动探索和参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教你学”“我给你你收”的教学传统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教学形式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无从谈起,素质教育也难以推进。
(2)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教师相对短缺。
1,教学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虽然现在实行的是“生均公用经费”制度,比过去的“一费制”要好,但由于种种原因,通过生均公用经费等渠道获得的教育经费真正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有很多中小学没有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和实验室,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操场。微机室和电教室更是异想天开。这种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乏,使得现代教育手段无法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2.音乐、体育、美育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育专业教师普遍短缺。结果体育课只让学生玩,音乐和美术只是形式。学生除了所谓的“主课”之外,其他方面得不到发展,使他们的学校生活变得枯燥,产生厌学现象。这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而积极地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3)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低,观念陈旧。
素质教育提出至今已有十年左右,但其进程缓慢。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如何管理“新课程教学”毫无概念,甚至有些学校领导不负责任,只关心自己的权利,不思进取,态度傲慢。在管理上,给老师下达不切实际的教学指标,与素质教育不符。说到奖惩,老师的工资都被扣了,少奖多罚的情况屡见不鲜。职称评定成了学校领导拿人情、实现权欲的工具。日益膨胀的校长权力严重威胁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三。
1,组织师资培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一线工作多年,知识体系老化,观念陈旧。他们往往“对窗外的事充耳不闻,专心教课本”。他们全神贯注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强调的通过率、学生平均分、优秀生率、及格率等指标,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新课程各部分的安排意图等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工作在一线的教师。
2.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尽快在农村中小学建立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设立微机室、电教室,让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堂上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尽快培养一批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师,配备到广大农村中小学,让农村中小学真正上好音乐、体育、美术课。
3.组织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培训,转变管理理念。
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决定了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方向。因此,一方面要向社会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重要历史意义,以获得正确的舆论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真正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管理理念,改变以分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水平的片面评价机制,促进科学合理的素质整合。
体现教育新理念、评价主体多元化、包容性差异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评价体系。没有一刀切的方法,
为了给教育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以正确的指导,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希望专家领导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素质教育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如有疑问,欢迎随时咨询158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