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有世界一流的学生。为什么很难成为一流大学?
为什么清华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段距离。
不要说清华有多么辉煌的历史,因为历史是不能拿来用的。不管她有多出名,我们看她的身份,一个大学。真正能评价她的,不是学生有多难,也不是学生有多优秀。大学的荣誉在于代代相传的质量,现在清华出故障了。
只有对比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明白清华是怎么破的,怎么不再一流了。中国一流的背后是世界二流。
在清华,专门出了一期百年校庆特刊。特刊封面上印着清华著名校友的照片。高层的校友几乎都是清华培养的政客。排名顺序一目了然,清华校友被分为369个班级,有高有低,等级森严,让人一目了然。我钦佩那些给政治家和领导人排名的人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位和政治行政级别来排序。学校是学校,是接受教育的地方,不是政治纷争的地方,学校是神圣的。然而,清华的排名从“神圣”的清华的脸上,生动地展现了整个社会的丑陋。至于这个清华百年特刊,清华已经不是神圣的清华了,清华和我们这个浑浑噩噩的社会一样,迷失了方向,堕落了。沦落为政治染缸,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难怪有人觉得清华的教学水平远不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清华优秀校友排名可以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即按照录取顺序进行。这个排名既能反映清华各个时代的教育水平和成就,也能体现对老师和前辈的尊重。然而现在,
排名法就是告诉人们,在中国社会,你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行政级别有多高,政治待遇有多高。一切都低人一等,唯有政治高!这些可能只是一个缩影,但现实比这更残酷,这不禁与大学的使命背道而驰。还有很多其他的不足,比如学术自由、教学水平等,很难达到世界一流的标准。我想谈谈清华应该学些什么。争做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实际进展真的像蜗牛一样慢。要成为一流大学,不仅要口头上喊,更要有实际行动。为了实现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雄厚资金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我觉得资金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在清华不是重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1的学生(这个锻造可以删除一些多余的)基本上是每个省市传统高考能进清华的尖子生,按照高考标准选拔出来的应该说是绝对优秀的。现在清华有自主招生权,这是个好现象,给了更多的机会。清华自主招生增加A、B计划,打破了基于高考分数论的评价体系。自主招生的出现,大学之间的联盟,似乎正在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向理想的图景迈进了一步。2001年,自主招生改革启动,其目的是“打破高考垄断,探索招生方式多样化”。
自2001第一批三本高校试点以来,2003年,教育部在“211工程”中选择了22所重点高校,每所高校拿出5%的招生名额,自主决策。
选拔录取改革试点。2004年,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增加到28所。2010,自主招生高校80所。
按照规定,高校自行组织自主招生,大多在6月底165438+发布自己的招生简章,通常是针对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和特长生。考试一般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入选考生需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生所在省份确定的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省级招生办要向考生选择的试点学校备案;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和自主选拔录取。考生高考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同优惠。
近一两年来,高校招生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从2009年起,对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再设置5%的上限,北大公布的自主招生比例将达到10%。对于少数优秀考生,高校可以突破原有限制,不要求考生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同批次分数线。
但按照以前的模式,学校自主命题的考试只适用于本校,参考学生有限,其影响力与全国高考不可同日而语。但现在的联考的出现,似乎逐渐切入了“打破高考垄断”的意义。
例如,华月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择学业能力测试”已经向社会化考试品牌发展。厦门大学招生办主任张告诉财新记者,北约选择联合命题的方式,也是为了集合7所高校的老师,打造更科学的考试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不同品牌的联考可能会更加社会化,并与高考竞争。品牌作为不同的测试,在可信度和质量上可以通过竞争获得更多学校的认可,成为更多学校采用的评价指标。
但目前在高校自主权限范围内,联考覆盖的学生仍然非常有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后还要参加高考。许多家长担心越来越多的入学考试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家长质疑较多的是联考是否真的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近年来,几所名校对尖子生和尖子生的争夺日益白天化。不少专家指出,目前的联考模式有“圈地选羊”之嫌,加剧了对生源的争夺。这样,以前的北大和清华等名校往往是同一天自主招生,考生不得不做出选择。
熊丙奇指出,“高考+自主面试”是可行的,但现在的考试是和学校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实际上会成为高校抢生源的工具。各校考试时间基本都是同一天,联考进一步限制考生参加另一个营校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最终还是要参加高考,拿到降分资格后只能报考一所学校,最后成为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炮灰”。
对于社会的质疑和家长的担忧,北师大招生办余主任充满了委屈。“我们设计制度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却被解读了那么多东西。”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芊也公开回应称,没有所谓的“北”
关于“华月”联盟,两校自主招生联考不是简单的PK,不存在所谓的“抢顶”。
公平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性。
相对于行政部门主办的高考,高校主办的联考选拔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相对于5%的招生名额,高校不可能组织全国所有考生考试。谁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选拔成了难题。
各个学校自主招生简章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一般都是“优秀”的高一新生。什么是优秀,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四川省成都市石狮中学教师赖兵告诉财新记者,重点中学一般都能拿到自主招生的指标,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另外,没有推荐名额的学校,或者没有被学校推荐的学生,也可以从高校网站下载表格自荐,但基本都石沉大海。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的报告证实了上述说法。报告在调查了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名额分布后发现,虽然其自主招生是全国范围的,各地的招生比例并不公开,但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的学生通过考试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
即使在北京,所有中学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也是不平等的。不是所有的北京申请者都有机会。他们要先经过一轮“初审”。
再说这四门考试,有三门是教育部统一考试,只有一门专业是学校自制的,这说明什么?在教育部眼里,你们清华北大和普通高校一样,不被信任!他们高喊教育公平,却在决定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研究生时作弊。在一圈英语、数学、政治统一的掩护下,你在清华有什么资格凌驾于其他大学之上?更别说是世界顶尖大学了。
既然叫大学,就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教学科研能力,是你们教育部授权的,所以考研的决定权应该在大学手里。你在教育部做什么?教育部就你一个人聪明吗?大学里的人都是白吃的?这么多学科,你们教育部只有几个人,怎么判断这么多大学毕业生?我觉得这就是权力意识,打着教育公平的幌子掩盖对集权的渴望!
搞笑的是考试的锻炼方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都一样。考试从来不是从能力开始的,都是他的记忆!能力就像开车。一旦你学会开车,你将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记忆是短暂的。一旦你通过了考试,你就会被扔进Java。在这种考试方式下,人的学习就像熊掰棒子,掰一个夹子掉一个夹子,到最后,手里只有棒子。
更可笑的是看报纸的不是人,而是电脑。当一个人的命运被电脑决定的时候,中国的未来就完蛋了!
拯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