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中学表演《兴国》

1933年,曹沈雁博士接替魏巍出任校长。正是在民族危机的时刻,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侵占我们的领土。学校的老师,如陈先生,为爱国主义所激动,经常在讲台上分析学生的现状,批评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一部分学生得到了向往革命的启蒙教育。1935年,陈先生组织了课后“仲卿剧社”,由陈先生担任导演,演出田汉的《一贯》(为应付审查,改名为《团结就是力量》)、《阿列克城的姑娘》和《傻瓜》。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礼堂公开演出三天。

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侵华日军悍然入侵上海,全面抗战局面拉开。在“孤岛”租界,学生社团的救国运动蓬勃发展。位于四川路桥的基督教青年会中学是该协会的联络点。学生丁敬堂、郭喜红()、陈(史玉敏)、范(吴康)都是协会的联系人,也是《学生生活》的出版者。丁敬堂、王瑞鹏公开创办了抽象与创作并重的文学双月刊《蜜蜂》,转载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的作品,也发表了一些青年作品。在学生中组织一次读书会。开展捐赠御寒衣物、救助难民的活动。寒假期间举办“邻童义务小学”,吸引社会上的失学儿童免费入学,并提供书籍和文具。校长是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的负责人郭锡鸿和李明,老师是学生。1939年春,在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部分学生春游,到胶州公园慰问八百壮士和四行仓库负责人谢晋元。组织学生订阅《上海滩》《连生》;举行一次讨论,讨论天国能否建立在地球上;青年会理事余佩文、青年会理事王新男、女作家关璐应邀发言。团结基督教青年会骨干和学生自治开展联谊活动。1940年,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日军对租界地区的渗透十分严重,以美国人吴立夫为主。地下党支部按照“好好学习,勤奋好学,广交朋友”的方针,开展课外活动,观看苏联电影,参加教会中学夏令营,演出“张伯伦”活剧,培养革命力量。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进入租界区,结束了“孤岛”状态。1942年初,学校经理卢高义担任校长。4月,学校门口发现有反日传单掉落。日本宪兵包围了学校,彻底搜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踪迹,但无辜的学生罗被逮捕并在事后无罪释放。然而,学校里出现了白色恐怖。为了保存力量,地下党支部坚持自己的立场,把一些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转移到其他学校或解放区。学生活动陷入停顿,仅在校内举办“二手书交换社”,为学生开展服务活动。

1943年夏,基督教青年会智育部主任田来校协助校长罗工作,并任教育主任。基督教青年会会长李守保来到学校担任学科主任。不久,成了田校长,丰富了学校的基督教色彩。开幕式在教堂举行,带有宗教仪式;每个高中生都会得到一份新约;雇佣基督徒作为员工。建立铜管乐队,以朱先生Salomen为教练,搭建室内健身房,铺设弹性柚木地板,安装篮球架和灯光照明。要求学生缴纳少量费用成为青年部成员,可以参加青年部的各种活动,加入四大教育团体(倡导德智体美劳并重原则的组织)。一度沉寂的联谊团体纷纷成立,各种学生兴趣小组重新活跃起来。地下党支部的工作已经开展。学生党员郑光尚和黄青白组成了30多人的“联青口琴队”。党员李伯贤和茹发起了这项运动,学生任敏建发起了青年美发俱乐部。当年10月,为了尊重老师,同学们举行了一场义演,包括田汉的《湖上悲剧》和陈的《未婚夫妻》。1944年秋,基督教青年会第二中学成立,招收无法继续深造的青年男女。教师半义务兼职,徐英俊负责教务,部分学生当老师。1945年下半年,又招收了一个班,组成三个班。课后活动与基督教青年会中学一起开展,1946年下半年并入基督教青年会中学。1945年8月,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任民建组织印制抗战胜利章,组织学生上街义卖。义卖所得用作助学金,安慰受寒的青年军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