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楼中学

如何有效管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解决流浪乞讨人员在公共场所、高架桥周边滞留聚集的问题,一些城市采取划定“禁乞讨区”、浇筑“水泥锥”等措施进行限制。

虽然这些措施从人道主义角度看有些不人道,但社会秩序毕竟是一个规范有序的整体。没有规则,怎么可能是正方形?限制流浪乞讨人员在重要交通设施周围停留或者露宿,既有利于维护交通正常运行,又可以降低流浪乞讨人员遭遇交通事故的风险,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

但限制和驱逐毕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容易激化矛盾。自2003年8月我国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已有法可依。

城市管理者可以把保障民生与维护稳定结合起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落实上述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根据不同情况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有效引导、管理和救助,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总之,不能简单地用“人性化”的口号来解决社会管理问题。

留给弱者一个世界

江苏省邳州市陈楼中学贵阳

流浪人员确实影响市容。有的市为了响应上级检查,有时会连夜把流浪人员拉到其他市县,其他市县也会继续这样运送这些流浪人员。

诚然,人类在本质上也是一个物种,但我们不能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借口驱逐流浪者。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保护弱者。当然,对弱者的社会保护并不意味着纵容弱者或为懒人买单。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是病态的,是没有希望的。

城市应该更加包容。

孙江苏省睢宁县县委办公室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凸显。发生了一些问题,是只是治标不治本达到暂时的稳定,还是标本兼治彻底化解矛盾?这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思路。在一些城市,决策者遇到问题往往想到的是如何“捂盖子”,喜欢用“锯箭杆”疗法将问题隐藏在华丽的包装下,而不是去挖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通过建立一个水泥锥来规范城市外观以驱逐流浪者的做法是“锯-箭-杆”疗法的典型代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省时、快捷甚至“高效”。但结果是,水泥锥赶走了流浪汉,甚至赶走了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和扶弱济贫的城市大爱。

国际化大都市除了高楼和鲜花,更需要一颗包容的“心”。这颗“心”不仅可以容纳城市白领、进取的城市“蚁族”,也应该容纳无家可归的人。

多一点包容,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