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中学发展现状
1.谋求发展: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不过,虽然学校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1990之前,她和刚搬来学校时基本一样。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使学校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我们首先从思想认识入手,在师生中广泛讨论世纪之交怎么办,如何团结加强,迎接挑战。通过讨论,学校确立了“在困难中把握机遇,在改革中求发展,建立新名校,构建统一命运”的发展思路。首先,要注重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精组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机制,要求“精官强师”,切实提高机构效能和工作效率,实现集约化教学、优化组合、硬化教学,真正体现管理效益、教学效益和大教育效益。同时,加强两个队伍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领导班子,一手向管理层要效益;重视教师队伍,要求教学质量。
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我们很好地理顺了党、政、业的关系,提出了北碚区中小学“三分三结合”的管理原则。即“更新观念,分工负责,统一思想;建立关系网,工作中见面,达成目标;制定规范,划分体系,并驾齐驱。“所以学校的校长、书记、工会主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共同制作,与* * *同甘共苦,同甘共苦。这正如市领导评价的那样:江北中学的党政工不是“三驾马车”,而是“三驾马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立足于崇高的理想。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全面实施了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名师工程”。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五年计划。计划要求,五年内教师学历全面达标,实现5%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0%教师获得研究生学位的目标。同时,学校也加强了管理。一方面实行了专职聘任制,优化了教师结构;另一方面,建立了科学的分配制度,实行内部聘任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1990以来,为突出德育第一的地位,学校一直以“祖国在我心中,人才为人类做贡献”为主题,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塑造教师灵魂、弘扬师德、端正师风、强化教师能力”活动;在学生中,以“行为规范的养成”为核心构建寄宿制管理模式为特色,开展“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系列教育。为加强这项工作,学校完善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书记亲自抓、职能部门抓的管理体系。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会、政教处、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教师共同努力,覆盖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角落。
2.打造特色,努力构建培养模式。
这所学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市级重点中学。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学员几乎覆盖重庆所有区县,90%以上是居民。如何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无疑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营造环境教育的氛围。我们把教学生做人放在第一位。结合学校实际,分年级开展“德育系列化”活动。“德育系列化”是该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色。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就其形式而言,该体系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年龄的阶段性、认知的进步性和行为的养成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在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过程中的主体性。就其内容而言,“德育系列化”是从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到形成爱国意识,从塑造自身素质到成为国家栋梁。总之,就是帮助学生实现从个体完善到社会完善的转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们还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几年来,我们先后建设了校史展室、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文化长廊、科技展室、校园生态林等文化载体,力求让校园充满浓厚的教育氛围。
同时,学校不断丰富和完善“环境教育”的内涵。努力办好团校和业务党校,通过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树立思想标兵,形成鼓励学生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政治环境;通过“封闭管理、开放运行”,形成由严明的校纪、优良的校风和多媒体、实验室等辅助系统组成的学习环境;学校与俱乐部相结合,形成由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街道办事处组成的社区教育环境;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形成由“学校文学社”、“学校广播电台”、“学校时事社”、“学校闭路电视系统”组成的舆论宣传环境。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在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言行、增长学生智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活力。
②营造积极发展的条件。根据大多数学生来自自治市和信息社会的特点,我们坚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全新教学体系。江北中学坚持“两个转变”:即变“死板”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学有专长的学生要建立“五准制”:即允许自由选择教师、跨学科逃课、在有组织的安排下安排自己的时间、根据发展需要安排自己的学习、参观和实践时间。学校通过坚持“两个转变”和“五个允许”,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言、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此外,鉴于“寄宿制”,非节假日周,学校在周六、周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特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活动启发了学生,紧张后精神放松,主动参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高考上线率逐年上升绝非偶然,这与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空间有关。从教学理念上,注重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鼓励为主;从时间安排上,要宽严相济,抓紧上课45分钟,认真落实“减负提质”精神,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挥兴趣和特长;从进度上,严格控制进度,绝不赶进度,不受市区“统考统测”的影响,总比兄弟学校进度慢一拍;在学习的各个方面,江北中学都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能动作用。
③完善自我管理机制。“自我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是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的前提。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采用了“各方面结合,各头并进”的方法,建立了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一、操行管理系统:德育处——年级组长——班委——全体学生;二、学习管理制度:教导处——年级学习组长——班级学习委员——全体学生;三、生活管理体系:总务科——年级生活组长——班级生活委员会——全体学生。其次,建立了相关的考核制度,确保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实施。
在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外部机制后,还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内化管理。一是按照“五育和谐发展、同步发展”的原则,在学生中全面开展“五星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互动发展;二是建立“助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综合发展能力。在助教制度的实施上,我们结合“五星学生选拔”的情况,让被选拔的学生共享校长助理、各办公室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坚持每周轮换制度。此次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也真正将学生的管理落实到了“以人为本”、“生本发展”的中心点上。
3.树立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在这一点上,学校坚持走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基点,以特色教育为结合点,以创新教育为生长点的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1)自强不息,超前发展,大力改善和营造硬环境育人。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患得患失,献真情”的精神动力,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理化实验楼、多媒体教学网、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科技楼、游泳池、运动场、男女生公寓楼、教师新村等。目前,学校已将体育馆、图书馆楼、艺术会堂、综合教学楼、学生营养服务中心等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提上日程,力争在2-3年内完成,以此强化学校的现代化进程,为实现“重庆市示范性高中”、“中国千所名校”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学校质量高,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由于他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加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管理,学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教学质量。从1995到2001,初中入学考试通过率为100%,高中毕业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进入高校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还连续七年获得北碚区重点中学第一名,尤其是2001,高考突破500大关,主要是升学。因此,学校多次获得市、区高级中学教学质量奖,被社会誉为“处理能力特别强的学校”。
(3)“科研立校”,强化育人的现代化意识。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项目2项、市级项目4项、区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或获奖近百篇,参与编写图书多部,另有45人在省市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以来,该校师生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近600篇。
(4)加强艺术和体育教育。自1983起,学校命名为重庆市田径传统学校,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游泳传统学校。学校田径队连续七年获得北碚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在“创造教育”方面,注重特长生的“提高和培养”,学生参加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近五年有42人获得国家级奖项,181人获得市级奖项;艺术教育学校更是丰富多彩,兴趣活动小组硕果累累。艺术组121人获得市级奖项,科技活动组131人获得市级奖项,合唱队23次获得区级奖项。
努力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江北中学先后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市培养青年教师先进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支部、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重庆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电视台对其办学成果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
第二部分:明天更好——聚焦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
江北中学生源质量高,但也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个性的心理特征上,还表现在学生生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上。
建立适应个体差异、强调主体学习的教学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和时代的需要。学校本着“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理念,在课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光明的前景。
①建立适应个体差异和学科学习的课程体系。包括:一体化教学和基础扎实的必修课;分层教学、分层发展是必修课;分类选修课和多向发展的选修课;分类指导和课外活动培养特殊技能。
从2001开始,学校逐步实施以初一为重点的“三板”教学,即现行课时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两个课时。必修课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时和课程标准进行。选修课和活动课安排有语文阅读、数学思维方法、英语听说、物理技能、物理方法、天文、生物、地理、课外小组、学生社团、小讲座等各种选修课。
②加大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从设置、内容、标准等方面改变了课堂结构,也推动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政策。一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包括三个层次的实验:一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班级结合分层教学和课程类型分层教学;其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长、发展类型,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第三,教学形式注重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
③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方法教给学生。长期以来,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往往只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上。老师再怎么努力,也是“勤奋的老师事半功倍”。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学方式改革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通过“教”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我们认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诱导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夯实基础,增加创新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让创新意识有立足之地;其次,培养学生的完美智能,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因为创新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没有发明,也没有科学预见。最后,引导学生自学,教会他们自己获取真理的能力。三是锻炼意志,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第四,多元化发展,拓宽学生创新途径;五是和谐互动,形成创新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求知好胜、鼓励创造力发展的“快乐”和“成功”。
④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探究学习能力除了上述能力外,还应该包括知识重组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批判能力、论证能力、概括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探究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为了加强这种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我们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升华了课堂教学的理论,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要素表,从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我们认为学生想要学习的是对他们来说“新”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和理论的过程,即创造“新知识”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移植”给学生的过程,即运用“实践—认知—再实践”引导学生在“发展知识”中学习知识,在“发展知识”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观念和学科素质,在“发展知识”中落实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⑤树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艺术教学理念。对此,我们的想法是在体育课和美术课实施分类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体育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武术等选修课,艺术开设钢琴、手风琴、扬琴、绘画、版画、漫画、声乐、合唱、舞蹈等课程,在课程组织形式上,体育课和艺术课与不同层次的其他课程混合,即一个年级同时上体育课或艺术课,学生根据事先申报的项目分别在相关班级上课。上课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任务后,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课题。
⑥“因材施教”与“因材施教”相呼应。我们的第一个思路是根据学科特点把一些课程分成几门相应的课程(比如语文可以分为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汉语阅读与鉴赏、写作与口语学习三门课程),然后根据老师的特长安排相关老师授课。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除了发挥自身优势,还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有足够的精力学习业务,专心备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保持原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各科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B、C、D等不同等级,分层次在不同教室授课。这样,同一个学生可能在这个学科上学习水平较高,而另一个学科可能学习水平较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初始阶段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是这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原则。因为学生各科学习状态不一样,所以各科水平也会不一样。根据能力迁移规律,学生在较高层次学科上的成功和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和推动较低层次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其学习进入选择性和自主设计性学习的主动状态。这种“多学科、分层动态组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重大突破,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大胆创新,体现了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对它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成功就在前方。
突出的教育成绩:2004年,唐勇上了北大,2005年高考重点生288人,超过了市直属西师大附中。连续五年获得北碚区高考文理科状元。但是2008年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学校没有像以前一样公布,教学质量下降,尤其是高中。
后记:2009年是江北中学建校以来的整整100年。我们相信,这所百年名校一定会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