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余光中总结了主要内容

余光中被誉为“以乡愁诗震动亿万中国人”的诗人,“乡愁”是他很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怀旧给了一个抽象的主题新的解释,这个主题很难描述,但被大量的描述所覆盖。意象方面,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生活中常见的意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让这四个之前毫不相干的意象在乡愁的支撑下反复吟唱。

余光中自己也曾说过,这首诗“相当写实”:小时候上寄宿学校,不得不和母亲通信;婚后去美国留学,坐船回台湾;后来母亲去世,永远失去了母爱。诗的前三句都是写女人的,最后一句想到了祖国大陆这样的“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就会有一句“乡愁是浅浅的海峡”。

在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少年相思”,再到成年后的“生死之交”,再到对祖国和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感情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从小到老一生的沧桑。

怀旧在不同阶段,衔接的两端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从具体的“故乡”到抽象的民族“故乡”,从地域故乡到历史故乡、文化故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诗意上,四段在字数和句式上基本一致:“……(时间状语),乡愁是……(作为意象比喻乡愁的载体),我在这里,而……(乡愁的具体对象)在那里”。一气呵成,来来回回,仿佛是一种感慨,余音绕梁,历久弥新。

诗歌在语言上是纯净而轻盈的,简单、坦诚而又意味深长。用“小”、“窄”、“短”、“浅”等形容词重叠修饰中心意象,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在艺术风格上,这首诗一反诗人早期“现代时期”刻意锤字炼句、苦心经营意象和矛盾语法、追求奇诡效果造惊人之语、默默无闻求节欲的特点,转而追求一种冷静和谐的审美风格。以简代繁,以轻取胜,也是极其华丽的,属于平淡。

扩展数据:

乡愁简介

《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该诗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的时间序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命历程和对祖国绵绵不绝的乡愁,揭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全诗语言淳朴,感情深厚。

《乡愁》入选中国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