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要点

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要点

学好化学主要涉及两步,一是“精”,二是“综合分析”。把学过的化学内容全部抽象出来,无非是一些基础理论。整理出各部分的大致内容,搭好骨架,然后填充血肉,再用神经血管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化学里面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需要反复积累才能让这个知识的有机体有丰富的内涵。化学考试讲究综合能力,只有通过平时的训练才能提高,考前靠突击意义不大。

学好化学,要注重平时应试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的过程中,要狠抓“两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构建成“块”所有化学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块。根据“分块”复习训练,适当选取一些题型来做,尤其是对于当时做错或没做好的题型,认真分析,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与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术语线、分散体系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一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步面线、电解质溶液(包括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以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块”。这个区块的核心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贯穿化学的各个部分,需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础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的特点。包括仪器、基本操作、准备、鉴定(测定)、纯化、定量实验、试剂储存、事故处理等。

-

高考化学复习:跳出题海回归教材强化理解

面对高考,考生在复习化学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看课本,了解课堂上的知识,系统梳理化学基础知识,加强对化学主要知识的深入理解。

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化学复习要结合考试说明并根据教材,全面梳理化学基础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中学化学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高考中占很大比重。要重点掌握物质的量和浓度、Avon Gadereau常数、“四个相似”的概念、各种公式(电子、简单结构、离子方程式等)等基本化学概念。)、化学反应类型,以及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水解等基础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比例在增加。复习和整理时,要把握两点:一是“结构-性质-用途-存在和制备”这条主线,二是掌握C、N、S、Cl、Na、Mg、Al、Fe等常见元素和化合物。有机化学的知识要注重代表性的对象,扩大相互转化,落实各种有机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反应类型、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有机实验等知识插入其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化学实验的复习应从仪器、药物选择、溶液配制、仪器连接、基本操作、常用物质的制备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化学计算主要是关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虽然难度在降低,计算量在减少,但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守恒法、差分法、极值法还是要掌握的。

注意高考要求的层次性。比如赛道表达只需要理解,而关键线路表达虽然在课本上出现的不多,但在考试中是要理解的。

注重对关键知识的深刻理解

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透彻理解。注意从对知识的不同理解、核心知识的发生发展、学科思维方法或解题策略的角度,加强对关键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对于酸盐与碱的反应,既要把握这类反应的一般思维方法(设定“1”的方法——将物质的量设定为1mol),又要把握其外延(盐中的阳离子与碱中的阳离子不同)和内涵(反应的本质)。Avon Gadereau定律不应局限于对定律本身的理解(即三相似一在一起),还应从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出发,最好从气体方程PV = NRT的角度来理解和推导其重要推论;化学平衡运动原理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适用于所有单一条件变化的平衡体系,这是该原理的前提和范围。重要的是通过V正V负关系的变化来判断平衡运动方向的微观认识,很难理解平衡运动的结果只能减弱这种变化的原理,而把这个原理顺利地转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要结合教材中的几个典型实验,如酸碱中和的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从目的、原理、仪器与药物、操作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与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以目的为导向,发散性原则,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和优化实施方案。

同时要加强对教材中重要元素和物质的发展过程、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以便在备考复习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

2006年高考化学“厚度”复习方法

“厚”是高中学习的化学内容,“薄”是学习的主线。复习时,按照“厚薄交替”的模式,对每一章的知识进行复习。所谓“厚薄交替”,就是知识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由粗到细”是指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复习内容的目的和方向,引导学生从化学的特点出发,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和主线,明确复习什么,什么是重点知识。

“由薄到厚”的过程,就是从知识体系中“薄”的部分和知识主线出发,通过相似合并、异质比较、横向纵向联系、点面结合等方式,对相同和不同的知识进行处理,在发散和收敛的同时对知识进行认识、理解和整理,进而将化学内容网络化、规则化、系统化,丰富知识的内涵。在循序渐进的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构建知识框架,从感觉知识的层面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到老有所新、老有所拓、老有所知,有针对性地复习重点知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深化复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由粗到细”——帮助学生复习清楚什么。

高中化学学了什么,应该复习什么?高三学生虽然学了两年多的化学,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为体制原因,只能被动学习,被动接受,根本没有概念。如何让学生在复习前构建知识体系,明确复习的内容和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一章的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先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让学生得出两者的区别:研究对象不同——速率研究的是所有化学反应,而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讨论的问题也不同——速率讨论的是反应的速度,而平衡讨论的是程度。两者的关系是: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考虑速度和程度,正负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改变反应条件,只有正负反应速率不同时,才能发生平衡运动,进而引导学生复习;比如电离平衡一章的复习,要求学生从水和电解质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明确本章通过水对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进而通过电解质对水电离的影响引出PH、溶液酸度、盐的水解等相关概念。

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体系和构成的理解,也加深了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以后的内容审核,他们不仅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还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过程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所学内容,明确复习的目的和方向。

二、“由薄到厚”——引导学生懂得学习。

如果把知识从“厚”变“薄”比较难,那么把知识从“薄”变“厚”就相对容易,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多。

原因是化学中有些内容是对立的,如氧化与还原、强弱、化合与分解、加成与消去,有些内容是相似的,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有些内容看似认识却又不同,如电离、电解,还有许多化学反应产生“清浊”现象。有很多化学反应因滴定顺序不同而出现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现象、不同图像,有些内容看似相同,如检测卤代烃中卤原子和验证淀粉水解程度的关键步骤、电解质的导电过程、电解质的电解过程等。有些内容重合但并列,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无机碱性反应,有些内容相关但不相关,如键和分子的极性、电解质和溶液的强度。

复习时,从一条主线梳理知识的变化脉络,然后从一个知识或一个现象或一个步骤或一个网络中找出相关、相似、不同、对立的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从“薄”到“厚”地阅读知识,加深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把握适用范围。

比如在复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的时候,我们首先引导学生从电离度的不同来分析两者的本质区别,得出结论:要判断电解质是否为弱电解质,必须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在回忆了前后的内容后,学生们得出以下结论:

(1)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是否为化学计量关系;

(2)是否存在同离子效应;

(3)稀释前后PH值的变化是否与倍数一致;

(4)盐溶液中是否存在水解平衡;

(5)几种方法,如与强电解质反应的消耗是否与方程式的测量一致。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启发,很多看似抽象的知识显得具体而有章可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中考化学复习:

/于春/images/20051123132630335

一.结构

原子离子分子

原子结构“亚核和核外电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

当离子原子获得或失去电子时,它就变成了离子。

如果一个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它就叫做分子。

一种物质(如水)中所含的原子类型是由水分子、氧和氢组成的。施莱因和施万发现了原子。

原子不一样是因为质子数不一样<氧,8氢,1碳,6 >,所以它们周围的中子数不一样。

物质的分类①简单物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一个物体,所有的都是由一种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②纯度和混合

纯物质是只含有一个分子或只含有一个原子而不含它的分子。

比如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两者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但是蒸馏水是纯净的。

二。化学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里面数字的含义。

H20或者C02,字母右下角的2(小写)表示这个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后面的那个表示有两个氧原子。

2CO表示化学式前面有两个一氧化碳,大写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的编号。

CL ' '表示一个离子在字母的右上角是2——或者2+表示它的电荷数,2+表示失去两个电子,因为电子带负电荷。

普通化合价的金属一般表现为正化合价。

铁Fe是正3或正2。

铝铝正极3

氢是1

锰Mn阳性4

氧负2

铜C u郑2

硫s阳性6

C +4或+2

镁Mg +2

钾加1

钙钙阳性2

锌锌阳性2

硫酸盐SO4

氯氯酸盐阴性1

OH基为负1。

碳酸氢盐负2

NO3硝酸盐为负1。

NH _ 4-NH _ 4阳性

把所有的正价格写在前面,负价格写在后面,比如H2O“H是正O的负价格”

从后往前读,比如Na2SO4“前面的Na是钠,后面是硫酸盐,再往前读就是硫酸钠”。

也建议大家背诵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前40个符号,要知道常见物质的符号,不要把Au(金)当成铁(铁)。

其他课程不用背。你们考相对分子量的时候会给。

判断这种东西是否存在,要看化合价。

化合价为0的这个东西是存在的,比如H20氧为负,2氢为正,2 * 1+-2 = 0存在。

co2co+4o-减2合起来还是0?

三。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变化的公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2H2+02燃烧=2H2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变成H2O水。

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产物,等号是反应条件。

识别化学变化的方法是看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室中的化学反应

2KmnO4加热= k2mn04+mn02+02 =制氧公式

2KCl03加热= 2kcl+3o2 =同上

2Na+2h2o = 2 NaOH+H2 ↑=用于生产氢气。

CaO+H2O=Ca(OH)2生石灰+水生成熟石灰<石灰水>。

2H202=2H20+02↑ =过氧化氢产生氧气<连接:过氧化氢有消毒作用>

Ca(OH)2+CO2=CaCO3↓+H2O通过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引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得浑浊。

Fe+H2SO4= FeSO4 +H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3价铁叫铁+2价铁叫亚铁,如上两式所示)

2 H2+O2 = 2 H2O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0=2H2↑+O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fe2o 3+3 CO2 = 2fe+CO2高炉炼铁也叫还原氧化铁。

实验室中CuO+H2=Cu+H2O还原氧化铜

BaCl2+H2SO4=BaSO4↓+2HCl氯化钡与硫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可以用氯化钡来检验该物质是否含有硫酸盐。

AgNO3+HCl=AgCl↓+HNO3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可以用硝酸银来检验该物质是否含有氯酸盐。

这是基本反应。

基于等式的

(1)把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在等号周围。

(2)平衡是指左边的原子有多少等于右边的所有原子。

1.知道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列出公式H2+氧气=H2O。很明显,左边有两个O,但右边只有一个。

3.在H2前面加上2,在稍后生成的H2O前面加上2,以进行平衡。

就变成了2 H2O = 2 H2+O2。

4.注意,还没结束。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后面有气体,就加↑ Oh。

所以最后的公式应该是2 H2O = 2 H2 =+O2 =

四。反应类型

最基本的四种化合物分解,置换和复分解

①作者把两种物质结合起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产生一种物质的例子如下。

氧化钙+H2O =氢氧化钙

2 H2+O2 = 2 H2O

(2)分解与组合正好相反。一种物质反应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2KmnO4加热= k2mn04+mn02+02 =

2KCl03加热= 2kcl+3o2 =

2H202=2H20 + 02↑

(3)用一种简单物质代替其他物质中的简单物质。

Fe + H2SO4= FeSO4 +H2↑

(4)两个化合物的交换成分的置换(AB+CD=AC+BD)。

BaCl2+H2SO4=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其他的都不是基本的。

氧被置换的反应。

通过氧化获得氧气的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动词 (verb的缩写)计算

设你问的是x。

②列已平衡的方程。

③你不能把其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要求和已知的化学式下。

(4)给出实际已知的。

⑤列出方程,得出结果。

⑥回答

例题:4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克水?

解法:设生成Xg的水①需要水,所以设水为x。

2H2+O2 = 2H20 ②已经平衡的方程。

因为需要水和已知的氢,所以只列出水和氢是好的。

4g X ④列出已知氢和未知氢。

4/4g=36/X ⑤列出方程式。

X=36g ⑥求结果。

答案:生成36g水⑦完美。

不及物动词酸和碱盐

酸里肯定有H离子,简单来说就是酸根加氢。

硫酸盐SO4

氯氯酸盐阴性1

碳酸氢盐负2

NO3硝酸盐为负1。

加氢就变成HCl H2CO3 H2SO4 HNO3 HNO3,都是酸。

(2)碱有OH和一个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Na Na Na AL Al Cu Cu总之旁边有金就好了。

所以有很多NaOH CuOH ALOH,这就是为什么你要背前40。

盐具有碱和酸的特性,称为盐。

碱的特性金属离子酸的特性酸根都行。

有CuSO4 AgCl NaCl。你自己想想。我可以把它们都列出来吗?

七。酸碱盐反应

碱可与以下物质发生反应(是否成立取决于是否有气体析出或水生成)

①酸性HCl+NaOH=H2O+NaCl

②非金属氧化物(SO2 CO2等。)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H2O。

③盐CuSO4+2NaOH=Cu(OH)2↓+NaSO4。

酸可以与下列物质反应

①碱性NaOH+H2SO4= Na2SO4+ H2O

(2)金属元素Fe+H2SO4= FeSO4 +H2↑ =

③金属氧化物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④盐BaCl2+H2SO4=BaSO4↓+2HCl

盐会与以下物质发生反应

①碱CuSO4+2NaOH=Cu(OH)2↓+NaSO4

②酸性BaCl2+H2SO4=BaSO4↓+2HCl

(3)它也能与盐发生反应,但所有的门都必须能装在水中。

AgNO3+NaCl=AgCl↓+Na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