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音乐家有哪些?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音乐家。

大约在公元前481年,他创作了钢琴曲《曹操》来悼念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智者。

现存的秦曲《龟山草》、《霍林草》、《姚澜草》都是孔子的作品。

师旷:春秋末期著名的宫廷乐师。

盲人,擅长判断音律,对音感极其敏感。

明清秦谱说《阳春》《白雪公主》是他的作品。

博雅:秦琴钢琴家。

吕的《春秋》记载了古琴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但能被理解。

记载伯牙学琴三年未果,老师带他到东海蓬莱山,实地体验“感同身受”,于是创造了水曹宪。

现存的琴曲《山》、《流水》、《水仙草》都是由这些传说衍生出来的作品。

周:战国时期的钢琴家。

擅长打鼓,适合孟尝君口味。

后人说他是发明乐谱的第一人。

桓谭:东汉时期的钢琴家。

任张乐医生。

他的新理论经常谈到音乐。

他还写了《琴道》,介绍秦和琴乐的事迹。

蔡邕:汉末秦氏。

他创造了著名的蔡氏五巷,包括幽春、涞水、禅定、坐愁和秋思。

现存的《秋月照毛婷》、《山中思友》等也作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

蔡琰:汉末女琴师,名叫文姬,是蔡邕的女儿。

汉末,她被带到胡地,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

这一主题在秦乐中有所体现,如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

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她的作品。

嵇康:魏末钢琴家、音乐理论家、竹林七贤之一。

著有《琴乐纪》的长庆、短庆、长边、短边四大坊,与蔡的五坊并称为九坊。

他的《福琴》生动地描绘了秦乐艺术的各种表现,并对当时的一些秦乐进行了评论,具有史料价值。

此外,《玄默》、《孤堂会神》等钢琴曲也作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

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擅长钢琴。

现存的传奇钢琴曲《醉》就是他的作品。

有一篇代代相传的音乐论文《论音乐》。

阮贤:魏,竹林七贤之一。

钢琴曲《三峡柳泉》据说是他的作品。

刘昆:晋代音乐家。

胡创作的钢琴曲《吴佳侬》,包括邓龙、、风、艾松露和艾,是胡佳最早的声部作品。

何若璧:隋代琴师。

创作了秦腔《石》、《叶清吟》和《不换玉》。

有尹在路塘。

初唐钢琴家赵一力。

秦艺术是世界上最好的。

编曲有蔡的《五弄》、胡佳的《五弄》等钢琴曲。

著有九卷本的《许勤陆》、《钢琴手势图谱》和《钢琴右手法》。

他总结秦派说:“吴声温婉,长江若流广缓,则有国士之风;蜀之声沉不住气,浪若奔雷,一时帅。

“这些评论还是符合吴蜀派系的特点的。

董:盛唐时期的钢琴家。

在丰州参军的陈怀古,一边学着当时流行的《沈家声》《朱家声》,一边照着你。

它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大胡笳》、《小胡笳》、《一真》等琴曲都作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

薛:唐代钢琴家。

九岁时,他会弹钢琴。十二岁就能弹《杂曲三十》、《三峡柳泉》,十七岁就能弹胡佳的两本书和《送别鹤》、《白雪公主》等名曲。

他除了讲究“用指轻,取声温,韵无穷,句美”之外,还强调“声韵各有主”的内在表现。

它还指出,从弹钢琴的姿势来看

所反映的精神不专注的“七病”被后世的钢琴家所重视,导致了很多钢琴演奏规范。

艺海:北宋时期的钢琴家。

钟艺的初级弟子。

岳州法华山学琴“十年未下山,日夜放不下,穷。”

“《全僧律动指法》的作者。

郭楚望:南宋时期的音乐家。

因为政治腐败感,就像一朵云遮住了九嶷山,所以他写了钢琴曲《潇湘水云》。

此外,还有邱虹、潘沧浪等秦乐作品。

传承钢琴技艺,与毛民忠、许等组成浙派名家。

郭楚望是浙江学派的创始人。

徐:南宋时期的音乐家。

在杨赞做客时,他从学习江西音乐转变为学习郭楚王音乐,并参与编辑夏紫东秦音乐。

他的四代人都是著名的钢琴家。

后人赞其为“许门真人真事”。

《魔秘谱》现存的《泽盘之歌》就是他的作品。

毛民忠:南宋时期的音乐家。

当我在杨赞做客时,我从刘志芳那里得知了郭楚望的传记。

秦乐曲目较多,有渔歌、樵夫歌、列子玉凤、山居歌、佩兰等。

其中渔歌和樵夫歌的艺术水平很高。

阎正:明末钢琴家。

虞山学派创始人。

琴风“清、微、轻、远”,松仙阁编的琴谱是虞山派的主要谱集。

许尚英:明末钢琴家。

玉山派是大师。

他和都是陈的徒弟,但钢琴风格却截然不同。

他吸收了《罗朝飞》、《吴冶调》等快节奏钢琴曲,并将其收入《大黄阁钢琴谱》。

钢琴风格“姬旭弦贝”弥补了阎正的不足。

《秦山琴情》一书系统而详细地阐述了钢琴演奏的美学理论。

清代钢琴家庄振峰。

他弹钢琴近30年,创作了一首钢琴曲,收录在秦雪的心中。其中,《叶舞秋风》和《听春山杜鹃花》更受欢迎。

徐长玉:清初的钢琴家。

广灵琴派的前身。

所传乐谱于1702年以成建堂乐谱出版,是广陵派最早的乐谱集。

徐琪:清代琴家。

广陵派的传人。

乐集为五指斋琴谱,收集的音乐多为玉山派,且每首音乐都经过加工发展,从中可见广陵派与玉山派的渊源关系。

吴红:清代琴家。

学钢琴的许昌的孙子许锦堂。

当时是广陵派的鼎盛时期,乐师们聚集在一起,没日没夜地演奏,对他很有帮助。

他潜心学琴数十年,创作了82首钢琴曲,并在1802发表了紫源堂钢琴谱,是广陵派的大师。

朱:清代钢琴家。

他19岁开始学习钢琴,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此。

著有《古斋谱》,对琴论有深入探讨。

张空山:清代琴家。

冯,浙江人,学钢琴。

咸丰为四川青城山道士,曾协助唐于1875编制《天问阁》琴谱。

流水、醉渔人唱晚、普安咒等歌曲都很有特色。

经过他的开发加工,流水广为流传。

陈刚(1935-)上海人。

他从小跟随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从十岁开始跟随匈牙利钢琴家瓦莱学习钢琴。

建国后加入军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创作音乐。曾写过无伴奏合唱、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65438-0955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丁善德、桑桐、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四时与何合作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名扬海内外。

后来又创作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省》、《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清水河情歌》等小提琴作品和其他器乐作品。

贺绿汀(1903-1997),湖南邵阳县人。

1923年入长沙学校美术专业学习,师从陈等人。

大革命时期,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

写于1928的《暴动之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

1931进入上海民族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师从查·哈洛夫、阿克萨科夫学习钢琴。

1934创作的钢琴曲《牧羊人的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曲”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之后进入电影界,加入作词家协会,为《风暴的孩子》、《十字路口》、《街头天使》等左翼进步电影创作音乐,其中《在春天》、《唱歌的女孩》等插曲被广泛传唱。

“八·一三”事变后,加入上海救国戏剧一队,后赴重庆在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

这时候我写的都是风格清新的歌,比如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

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去延安,创办中央乐团。

解放战争时期,继续教书和创作。

合唱《新世界序曲》、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解放后,贺绿汀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写作,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何绿汀创作了三部合唱曲、二十四部合唱曲、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余部电影音乐、部分秧歌曲和器乐独奏曲,并撰写了《何绿汀音乐论文选编》。

花(1893-1950),民谣音乐人。

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寺道士华清河之子。

华清和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尤其是琵琶。

华自幼随父学习音乐。

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疾,三十五岁失明。

在无锡,我靠沿街唱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了人间疾苦。

阿炳的器乐演奏深受群众喜爱,其高超的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受到当地道教音乐界的重视。

他广泛研究各种民间音乐,能够脱离狭隘的学习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和演奏各种器乐。

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流传于世。

只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冷春风》;《大浪淘沙》、《昭君大堤》、《龙舟》等琵琶曲目被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1950年录制了他演奏的6首乐曲,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收录,编入《阿炳音乐集》(1956年音乐出版社出版)。

雷振邦(1916-1997)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主席、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65438+2006年5月,雷振邦出生在北京,满族。

因为家庭生活富裕,他从小就接触京剧。

当他七八岁的时候,他就能哼出一些简短的京剧片段,他还能用胡琴和一些歌曲演奏京剧。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学上小学,后进入南满中学。

在音乐老师的影响下,雷振邦学会了美妙的口琴,加入了学校的口琴队,并成为了该队的指挥。

他经常将一些歌曲改编成口琴合奏,并进行演奏。

10月雷振邦去日本留学。

在东京,进入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

不到半年,雷振邦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第二年,他成了作曲系的本科生。

雷振邦于65438年至0943年回国,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钟会女子中学任音乐教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课余组织了一支50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

雷振邦曾将中国古歌《挽歌》改编成管弦乐,为业余交响乐团演奏,这是雷振邦公开演出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进入电影界。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从此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过去的30年里,他创作了100多首电影歌曲。

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创作了大量形象生动、抒情优美、民族地方色彩浓厚、生活气息浓郁的音乐作品,形成了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他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创作的音乐,如《五朵金花》、《刘三姐姐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情歌》等。,都具备以上音乐特征。

1960第二届百花奖,为电影《刘姐》作曲,获最佳音乐奖。

后来他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后辈》创作的音乐也分别在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1980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小百花奖”中获得最佳作曲奖。

几十年来,雷振邦故事片的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栏花开》、《芦笙情歌》、《满月》、《五朵金花》、《金玉姬》、《大吉父子》、《刘三姐》、《万木春》、《冰山来客》、《景颇姑娘》等。

他的大部分作品已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他不愧是中国电影界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电影作曲家。

李焕之(1919-)福建晋江人。

从65438年到0936年,他进入上海国内音乐学院,在小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厦门和香港创作革命歌曲。

65438年至093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编著民族音乐。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40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除了《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等歌曲外,还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曲-英雄岛》、《古琴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等。

刘天华(1895-1932)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省江阴县。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是作家刘半农的弟弟。

1909年进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

1911年因学校停课休学,加入“反满青年团”军乐队。

1912去上海加入乐队开明剧社。

1914回到家乡,先后在江阴和常州的中学教音乐。

其间师从江南民乐家周少梅、沈兆洲学习二胡、琵琶。专程去河南学钢琴;向和尚、道士、民间艺人学习各种民间乐器;录制民乐曲谱,开始音乐创作。

1922年受聘于北京大学音乐工作室任教。同年秋,又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任音乐、体育教师。

65438年至0926年在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任教,直至去世。

在教学期间,我学习了三弦戏、昆曲、小提琴、和声、理论作曲等。在广泛研究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基础上。

他创作了二胡独奏曲《在一颗生病的心中歌唱》、《月夜》、《忧愁》、《晚安》、《在家庭中歌唱》、《走光》、《独舞》、《烛影摇红》,琵琶独奏曲《歌舞引子》、《歌舞引子》

1927,“国乐改良学会”成立。

同年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爱美乐俱乐部”。

梅兰芳的唱腔用五线谱和宫池记谱法准确记录(梅兰芳曲谱1930)。

收集安次县闹社乐谱和佛教乐谱。

我一生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和11首琵琶练习曲。

为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奠定了基础。

凯尔(1918-1976)出生于江苏徐州。

曾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后在冼星海的授意和指导下,参加了河南抗敌后援会第三支队。

65438年至0939年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陆机等人的指导,记录和整理了大量的民族材料。

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他一生创作了200多首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我们工人有力量》、《鲁梁山合唱团》、《秧歌》、《情侣识字》、《周子善》(与张鲁、刘驰合作)、《白毛女》(与、张鲁、项羽合作)。

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他除了对冼星海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撰写了《冼星海传》,内容涉及新歌剧的发展、传统戏曲音乐的改革、革命音乐传统、群众音乐生活等,著有《中国民乐演讲》、《时代歌曲》等书籍和论文200余篇。

他在歌曲创作、戏曲创作和音乐理论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发表在《凯尔选集》上。

他创作的《哀乐》是中国最正式的傩乐。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紫艺。

他的笔名有黑天使、聒噪森、玉环和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出生在昆明。

从小喜欢花灯,云南戏等民乐,会多种民族乐器。

大革命时期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赴沪,次年考入“岳明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不满剧团的政策,于1932退出,到北平和李开展革命音乐活动。

后来回到上海参加戏班音乐组,发起并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他还在联华电影公司和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戏剧和舞台剧作曲。

1933年,他进行了第一次创作尝试,创作了《矿歌》《报歌》,令人耳目一新。

1934是他的“音乐年”,《路歌》、《先锋》、《毕业歌》、《新女人》、《码头工人歌》、《前进的歌》、《敲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之舞》、《绿湖黎明》等民族器乐都是在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写了《媚娘曲》《安慰之歌》《塞外村姑》《自卫之歌》《铁鞋下歌女之歌》《志愿军进行曲》,建国后定为国歌。

他从事音乐创作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戏剧、一部舞台剧创作了二十首主题曲或插曲,加上十五首其他歌曲、四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和两首改编自民乐的大键琴,* * *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写在芭蕉叶上的诗》、《中国歌舞》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以及《时光少年》(生前未发表)等三部电影剧本。

1935年经欧洲去日本留学苏联。不幸的是,他在游泳时淹死在藤泽市的沼泽海里。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先驱。

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

我从小就喜欢民乐,钢琴,小号,管风琴都会。

1919去法国勤工俭学,做过钢琴修理工,同时学习音乐。

1927回国后,加入左翼戏剧协会、作词家协会音乐组。

1934年,他创作了著名的《余》(同名进步电影插曲,主演兼主唱周璇),一举成名。

后来还创作了《月光》、《新芙蓉瀑布》、《大地进行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国歌曲,如《回老家》(之前签过名)、《高粱红了》。

此外,他还创作了歌剧《台儿庄》(《洪·》)的音乐。

1940起,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

王(1913-1996)西方著名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王。

王1913 1出生于北京。父亲是画家,会多种民族乐器,爱唱京剧和昆曲。

受家庭的影响,王从小就热爱音乐,对音乐有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1919年,王进入小学,恰逢“新文化运动”。于是,王学会了许多学堂乐歌,并开始接触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调。

1924年,王进入通县六合一所教会办的中学。在合唱团接触到了西方和声,对* * * *有了初步的了解。

1931年,王考入北平师范学校艺术系,师从俄语老师霍尔瓦特夫人学习声乐和钢琴,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九一八事变后,王希望用音乐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于是为萧军的小说《八月村》写了一集《奴隶之恋》,这也是王的处女作。

次年,由于家庭生活日益困难,王不得不辍学到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

1937年,王加入著名作家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随团出入。

在这一时期的战斗生活中,王还创作了《洗衣歌》、《乡民上战场》、《风陵渡之歌》等歌曲。

1938年春,西北战地服务团派作家萧军、诗人塞克、音乐家王、朱南星到新疆工作。在去六盘山的路上,王一行碰巧遇到了一个外号叫“五花梅”的民谣歌手,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

在大家的邀请下,民谣歌手为他们唱了两首民谣。《五梅》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抒情的旋律,让王沉醉在这首优美的歌曲中。

为了他喜爱的西部民歌,王拜访了他在兰州和新疆之间旅行的兄弟司机。

一个* * * Er司机给他唱了一首吐鲁番民歌《达坂城》。王立即被这简单优美、生动活泼的旋律迷住了,立即把旋律写了下来,并请人翻译了歌词。同时,他把它重新组织起来,命名为《马车夫之歌》。旋律更加流畅和幽默。

这是王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收藏的第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从那以后,王就一直在寻找一切机会,到处搜集民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王收集、整理、录制了* * *儿的《掀开你的盖头》、《喀什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爬半个月亮》、《伊拉》等多首优美、有学术价值的各兄弟民歌

这些旋律流畅、曲调清新的歌曲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王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础上,还改编了许多民歌,如王根据哈萨克族民歌《白额》(又名《卧羊思念你的信》)改编的经久不衰的经典《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最早流传于甘肃、青海,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几十年来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1996年3月14这一代享誉海外、影响几代人的西歌王在乌鲁木齐去世。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广东番禺人,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夫家庭。

1918入岭南大学附中小提琴,1926入北京大学音乐学院,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

65438-0928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发表了著名的音乐散文《宇宙音乐》。

65438-0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贝多夫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于Shola Cantorum作曲班。

在法国期间,他创作了《风》、《游子颂》、《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部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戏剧复活》、《雷雨》等进步电影创作。

抗战开始后,加入上海救亡剧二队,后随张舒赴武汉负责救亡歌唱运动。

从1935到1938,创作了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救世军歌曲《我怕我抵抗不了》、《游击军歌》、《道路是我们的》、《茫茫西伯利亚》、《祖国的儿女》、《敌后》、《太行山上》等。

65438年至0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女子大学”兼职任教。

从教后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合唱》等不朽名作。

1940年赴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逝世于莫斯科。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交响乐《民族解放》、《圣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管弦乐狂想曲》和《小提琴郭志尔-毕岱》等。到目前为止,他的近300件作品已经被收藏。

此外,还撰写了《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聂耳》、《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35篇。

由于对中国革命音乐发展的巨大贡献,他获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