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现代诗
这就更苛刻了。
一定有真实的东西。
平时多读书
多去旅游,增长见识,才是根本之道。
否则,再漂亮的文字也只是呻吟。
让人感到厌恶。
所以你不妨从你这边开始。
记录下你一点一滴的感受。
然后充实自己的生活。
适当读一些文学作品
如何学会写现代诗
最近在网上浏览了一下网络作家写的古诗词和近体诗,感觉有几点:
1。虽然鲁迅说唐宋以后就没有诗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很多优秀的民间诗人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只限于古诗。近体诗的质量明显不如古诗。
为什么?这和古诗的独特性有关。中国人的方块字特点是一字一音,有形音,理解等结构,字的语义模糊性很强,非常适合创作需要理解的古诗。很多古诗翻译成现代诗后没有味道,说明古诗的写作主要注重意境,意境的创造主要靠单个词的词义模糊,如“百山无鸟,千人不见”;“推窗千年雪”;诸如此类,读者可以联想到无穷无尽的内涵;而现代诗的话语结构和词语语义相对清晰,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较少,在刻画意境方面明显有所欠缺,需要作者用更高的写作技巧来弥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出优秀的现代诗,需要相对更大的文学素养。“春风绿在江南岸”,作者故意用“绿”,这是古诗词的优点。如果把乡村翻译成现代诗,肯定会翻译成让人无法想象空间的具体动词,意境大大消失了。
当然,写好古诗词也是必须的,但他掌握了一定的古文知识后,入门相对容易。所以,古诗在现代网络上的繁荣并不意外。然而,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在继承的同时,如何才能发扬光大,与现代语言更加一致?我们决不能满足于重复我们祖先说过的话和已经存在的东西。如果我们永远这样做,中国的诗歌将没有未来,失去创新。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庞德,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勇于创新,吸收了王维等诗人的优点,创作了意向性的诗歌。然而,我们自己并没有继承和创新。要么我们一直跟着洋人写晦涩难懂的诗,象征主义之类的,要么我们一直跟着古人写,写古人已经玩过的东西,却没有自己的好东西。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做得比我们好。他们研究了我们的唐诗,却创作了俳句。他们吸收了法国的象征主义,但保持了古代诗歌格律的风格。
曾经有人说中国没有诗人,一个网络诗人大声反驳说:“我有!”很好,中国需要一个诗人,但他只是一个现代的古诗词作家。没有创新,他的诗注定会被遗忘。如果有创作现代诗的人能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是中国真正的诗人!”那么,中国的诗歌就有希望了。
诗歌的意义和真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这一代的业余作家谈这个话题有些可笑。谈这个话题,需要对诗歌本身的历史进行认真而深刻的思考、研究和思考,诗人本身也要有深厚的诗歌理论修养。
有人说诗歌是写给自己的,我不太赞同,但也不是完全反对——人是社会人,诗人也是,诗人永远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一个诗人能不脱离实际写出优美的篇章。水、沙、云只是大海或溪流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天空中的一朵云。诗人是一个社会,也是他自己,一个个体,他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这个社会* * *的东西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一粒沙子的大小和质地是不同的。这些都可以在一句诗人的诗里表现出来——“危楼百尺高,伸手可摘星,却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人。”据我所知,这首诗纯粹是个人的灵魂,是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它的社会价值并不积极,在这里也没有客观的体现,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流传后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纯粹凝练的现代诗,类似于真理的诗,在这首诗中并没有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价值,但它对心灵的启迪却是不容忽视的。两者对比,谁能明确回答古诗词优秀还是现代诗词优秀?不管诗人是极度孤独,有着非凡的气场,还是高瞻远瞩,展望未来,本质上还是属于这个社会,属于个人的。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的,也是最根本的,特别是在强调平仄,甚至写法上。在意形式,即固执地认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是有害的,弊大于利。现代诗歌为什么崛起,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未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诗歌在网络和传统刊物上发表的比例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古代体诗的主流地位加以限制,恐怕现代诗的水平早已超越古代诗了。细说来,我觉得古诗和近体诗在时间意义和历史意义上没有区别。你是喜欢古诗还是掌握近体诗,跟作者的个人爱好和创作方法有关,跟诗歌本身的好坏无关,或者说有没有,跟诗歌创作的要求没有冲突(格律诗和近体诗都需要音乐美、跳跃性、辩证法和一种可以触摸到的生活体验)。
现代诗歌在中国古代已经萌芽。屈原的《Xi赋》、《怀沙赋》、《离骚赋》、《橘颂》、李白的《梦里登天目山》、《入酒难行》、杜甫的《秋风破草堂》、陈子昂的《幽州城楼上》哪一首又讲究格律了?其中无论是内容还是音乐节奏都同样优秀。无限制的格律是否影响其作为千古名作的地位?究其原因,是这些诗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成就了它们的伟大。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此视而不见,对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遗憾的是,中国那些不受形式限制的古诗词,在风潮的影响下,在唐以后直接衰落,没有得到深化和发展,这与当时政治和文人思想中的禁铟及其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格律诗在中国的长期统治严重制约了现代诗歌的发展,以至于中国自由诗的创作最终未能形成气候,几近绝迹。它被中国古代身体律诗的规则所限制和扼杀。到了清朝,几乎完全衰落,看不到夕阳的余晖。在现代,一个文明古国,现代诗歌居然需要从国外引进,可见其危害之深。然而,在1934年之前,谁看到了这一点?当代中国真正的诗人都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的古典诗歌创作有利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其严格程度和风格确实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成为不可撼动的、只能仰望的超越高峰。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更不能否认它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但不能不说,它不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悲哀,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至少延迟了一千年。当代诗人创作的古典诗词几乎无人问津,不是因为质量问题,就是因为缺少优秀的诗词。深刻反映了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毕竟诗歌是需要发展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诗?当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了又想,我觉得这样把握比较合适:只有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真实地反映灵魂对生活、人生、现实的体验,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考和* * *的诗歌,才能成为优秀的诗歌。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特殊爱好,但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一类型的诗歌,或者觉得它晦涩难懂,就不负责任地去批判。个人片面主观的认为那只是个人的事情,有时候我们无法直接切入正题,或者认为诗歌创作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最起码不是对作者苦心创作的尊重。当然,我们可以忽略创作态度不严谨的诗歌,或者指出其诗歌的不足,毕竟有利于交流和提高。
至于读者对一个作者的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读者的水平和解读诗歌的态度的差异造成的,或者说是个人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我记得有一位诗歌大师在不同时期读自己的同一首诗,他告诉我们,他的理解完全不同,诗人自己尚且如此,何况别人。至于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说,一个获得一等奖的作者的作品不讨人喜欢的幼稚说法,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在彻底了解他的获奖作品后,再谈其他的事情。
作为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和小说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散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外界的感受、想法和看法。小说是人物的经历,这些东西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一串单词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当它们组合在一起,被读者整体感知,就获得了价值。这时,文字就成了作者表达意义的工具和载体。所以,在评判散文和小说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者写出来要表达什么价值。好的创意和准确优美的文字构成了好的作品,意识是作品的根本目的。
但是什么是现代诗歌呢?它的作者脱离了由词语组成的意义世界,俯视并欣赏它们。就在我们来到大花园的时候,我们仔细地盯着每一朵盛开的花。这时候作者成了园丁,收集各种自己喜欢的花,编织出美丽的图案。至于这个图案代表什么,他不在乎
现代诗也是由作者认为很美很好听的词组成的,每个词都给人很好的感觉。或许它们背后也有着人们赋予的各种价值和意义,但这种巧妙的组合并没有意义的支撑,同时它们形成的整体并不代表某种意义或价值。这就像同一首歌。音符组成了优美的旋律,但并不指向特定的意义。关键是要友善。难怪诗词歌赋被别人形成了一个词:诗。显然,写作本身已经成为现代诗歌的目的。
所以评价一首现代诗,我们要看的是它能否给我们一种自然的美感,然后它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被读者自由赋予。
散文是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文学很早就有散文的痕迹,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还是徐霞客的游记。这篇文章虽然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上,却脱离了单纯的借景抒情文章,开创了散文的新体裁。
近代以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杨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优美,有的深邃凝重。但他们都记录和钦佩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和发展。这对后来的散文风格影响深远。
总结一下,散文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有几种散文体裁。有散文,有语气词,有游记,有叙事抒情等等。随着作者的感受不同,每篇短文的定义也不同。
三言两语,说出你的心声,这样的散文很精粹,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细腻,精心的意境,这样的散文非常凝练,作者一定有深刻的含义,而且一定要结合题目去理解。
谈风格。有清新的,有凝重的,有欢乐的,有悲伤的,有积极的,有孤独的,不计其数。但是有一个目的,就是文笔一定要漂亮,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结尾一定要有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主题,体现本文的思路。
其实人生如酒,文章如茶。一篇成功的好文章,只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就是好文章。散文虽然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写出来,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词中的别扭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是跃然纸上的灵魂文字!
散文怎么写?
a、感受生活,感受幸福
——散文写作要有丰富的感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十岁的胖乎乎的男人,突然对着满桌的美食大喊:“我想死。我把所有的菜都吃完了。活着有什么意义?”我妈听了很震惊,就去咨询心理医生。医生开了一贴药“简茶淡饭”,说:“这是心理障碍——我感知不到快乐。现在还有很多人得这个病。”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禁感慨,妈妈的心是伟大的,只是她的伟大被一些过度的关心和爱护给湮没了。做儿子的,做女人的,习惯了这种关心和爱护,这是一种可怕的麻木。小胖胖天生不知福,根本不懂母爱,更谈不上幸福。同学中有胖乎乎的现象吗?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现在,中学生的生活似乎很无聊。3: 01,家属(宿舍)-老师-食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很容易陷入机械麻木的状态。同学们可能会说,有什么好感觉的?但是,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仔细感受,在学习和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有很多美好的感觉波。重要的是如何敏感地捕捉到它。“师生之间”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课内外师生之间那么多事,日积月累师生情谊那么深厚,可为什么不能“淡然处之,言传身教”呢?因为已经习以为常,视而不见,所以从来没有细细品味过。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中的几个细节,作者的感情是多么细腻。他真的写到了孩子们的心理,觉得蔡老师爱他们,于是蔡老师把鞭子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在石板上。其实一个老师的一个手势,对一个特定场景的投入,都会给学生一种独特的感觉,只是你平时没有注意到而已。
如何写好作文?作为一个作者,有一些必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兴趣,第二个条件是兴趣,第三个条件是兴趣。
首先要阅读大量的名著,那些可以称之为“美”的散文,直接渗透到作者的兴趣和灵魂之中。
其次,要有丰富的人生感悟和阅历。散文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而写的。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感受,激起强烈的感情,才会有写作的欲望。因为有了感情,人与人、人与自然就会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生和死,情感,潮汐,起伏,沉浮...都成了抒发情怀的话题。更何况,能关心就观察,要尽可能细致。一颗敏锐的心能听到别人最深处的声音,感受到社会的脉搏,进而探究其根源和未来可能的发展。
三、用自我风格写散文的重要素养是我用心写嘴,决不能随波逐流。具体需要注意五点:①刻画真实故事,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2)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一般不强求完整的情节。3自由多样,形态散乱。(4)言简意赅,短小精悍。⑤语言简洁优美,朴实自然。
说世界:小说网站千千万万,总有一个适合你。说世界是最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