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章更文艺?
文采,指的是事物具有混杂多彩的色彩,现在指的是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优雅多彩、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是通过其优美的语言来表现的。所以适当修改语言就可以达到增加文采的目的。
表现手法
一篇好文章的优秀文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齐美:句式整齐对称,整句用得多。
(2)、错落美: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改变句子的长短和结构。
(3)丰富美:词汇丰富多变,绝对没有死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表现形式丰富多变,没有统一的模式。
(4)节奏美:工整的语言铿锵朗朗上口,富有音乐节奏感;多变的语言自由活泼,跳跃着欢快的音符。欣赏优美的语言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音乐,充满了优美的节奏。
(5)意象之美:意象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是带有主观感情的客观意象。美的形象符合人们生活中的审美习惯,给人以美感,所以能产生情感声音,从而引起心理愉悦,获得审美享受。
(6)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他所描写的客观环境有机结合而创造的艺术境界。虽然不完全是语言的问题,但语言的好坏总是直接影响到意境的美丑。
操作方法
怎样才能让作文优雅芬芳?除了平时的积累,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申请登记
有的作文以一个“题字”开头,或说明写作原因,或展示主要内容,或揭示作品内涵,让读者看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搏,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2)引用成语
成语高度凝练,含蓄隽永,言简意赅,文章引子为语言和文章增光添彩。如:“路若坎坷,拔剑相助”(要勇敢)。
介绍了谚语、民歌、广告词和生活中一些生动的口语。谚语、民歌、广告词清新生动,内涵深刻,哲理丰富。当引入文本时,它们是值得深思的。“一人犯罪导致一片;循迹而行,皆将死”,广告词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等。生活中有些话生动、有活力、有感染力,有些口语幽默。如果能准确地将它们引入文章,文章的语言就能变得有味道。如“鸟的美在于羽毛,人的美在于勤奋”。
(3)注意句型
汉六朝赋式骈文布局典雅,四六句一排,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一般以对称美为审美参照,而中国人由于文化和审美的渊源,在注重文采时一般强调对称形式。现在讲究文采,讲究句式和段落的对称美。整个句子(对偶、排比、圈等。)是句型之美。有时候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也是一种美。段落安排中运用排比和对比,形成一种对称美,使整篇文章气势十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引用名言
外国名言名句,都是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如果引用得当,既能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又能使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增加文采,提高品位,受到读者的青睐。如果你谈论“决心”,你可以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102秦关终归楚;努力的人,天道酬勤,薪尝辄止。三千多甲能吞吴,最穷的是没人才,最低的是没志气。"
让文章更“文艺”的七大秘诀
“文采”就是“艳丽的色彩”,但“文采”不能简单等同于艳丽,它需要思想的支撑。总结起来,“文采”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1)富有哲理,耐人寻味。(2)品种丰富,错落有致。(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要使你的语言具备上述特征,你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第一,修辞的巧妙运用
修辞的作用是让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让你的语言出彩。
1,巧妙运用排比
排比是将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声调一致的句子或词语排列成一串,以此来增强语言情境,表达感情,给人以井井有条之美。比如:
(1)“孝”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眷恋,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幸福,是一件一步之差成千古恨的往事,是人生路口的一条链子。一旦断了,就再也接不上了。(孝心无价)
(2)思想是人生的新境界。浮躁的人生容不下浩瀚的思想,浅薄的人生容不下广博的思想,庸俗的人生不懂崇高的思想,渺小的人生仰望伟大的思想。思想是在广泛阅读后形成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它来自于历尽艰辛后总结经验,开创新路。(思想是智慧的路标)
这两段使用了排比修辞,段(1)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什么是“孝”,告诉读者要尽早为你的父母尽孝,因为“孝”是不可挽回的。(2)段落运用排比修辞,使整个段落朗朗上口,富有哲理。
2.隐喻的巧妙运用
隐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理论作为比喻来解释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物或理论。比喻可以让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让你的语言出彩。比如:
(3)母亲是你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虚弱的时候,只要几口就能提神;母亲是一个陷入困境的琴师。慵懒郁闷的时候,优雅的旋律飘来,眼睛立马绿了;母亲是冬夜的被子。在你瑟瑟发抖的时候,贴心的关怀和温暖让你安然入睡。母亲是挫折中的微风。当你慌乱的时候,我会擦去你焦虑的汗水,整理你凌乱的思绪。孤独时,母亲是一朵花。孤独忧郁的时候,看一看,闻闻,沁人心脾。母亲是黑暗中的一颗星。当你分不清方向的时候,一盏柔和的灯指引你迈出坚定的步伐...(母亲)
(4)我的人生是一只小船,母亲是天空,父亲是大海,老师是风帆,朋友是港湾。所以我有无限的感动和无限的快乐。岁月如歌,声声缠绵;好朋友如诗,句句悠扬。(《感谢生活》)
两段把比喻和排比结合起来,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而深刻,让读者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3.拟人的巧妙运用
拟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加语言的审美效果。比如:
(5)旷野里,树林在忙着做插画,野花在抢着绣五颜六色的图画,春草在蔓延,没有人能阻止她行走,而鸟儿在空中用画外音向奔腾的云朵解释。(《春草散文》)
(6)春天一定是这样的。从青山,一把雪撑不下去了。哼了一声,一张冷脸就变成了花脸。一首歌将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矮荒芜的村庄,唱到树篱里,唱到一只小鸭子的黄色蹼里,唱到柔软可溶的春泥里,像刚翻过的被子的春泥一样柔软。(春天的怀旧)
以上两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春天的到来说得栩栩如生。在作者的作品中,春天可以笑,可以唱,可以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卷。
4、巧妙运用对偶(对偶)
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如果全部用散句,难免单调、散漫,无法展现文采。“因相混,文说”(《易经·衔接》),故散句要混对句等等。这些整句庄重有力,对称和谐,可以增加文采。比如:
(7)历史是一段从起点到终点的漫长路程,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辈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洗去了风波亭上那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海洋中的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激情和文天祥的心早已深深地印在历史的书页上,变成了民族的灵魂。随着太阳和月亮的更替,人们对永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距离产生美”)
上面这段用的是对句,整段是一体的。高低不平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8)左思闭门写三都赋,辛苦几年。三九严冬,圈地种田继续;三伏天热,利息还高。多少天了,三餐忘了吃;多少个夜晚,独自对着孤独的灯。“腰带渐宽,我永不后悔”的坚持,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洛阳纸贵一时。(“付出无悔”)
这段话言简意赅,三言两语就把左思的勤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归功于作者对对仗的巧妙运用。
5、巧妙运用通感(转移)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将适合一级感官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二级感官上,使各种感官相互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经常可以相互接触或交流,眼、耳、舌、鼻、身的领域可以是无边界的。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有边缘。
(9)我会深深体会到那种非人类的黑暗悲伤;把我最大的悲哀展现给非人类,用我的痛苦让他们快乐。(《纪念遗忘》)
(10)突然,深灰色的岩石从天而降,直插河中央,让人联想到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突然,它是一个绿色的草坂,像一首充满爱的音乐。(长江三峡)
这两段运用了“通感”的方法。“浓黑”是视觉形象,“悲伤”是感觉。作者把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让读者看到作者的悲伤是浓浓的、深沉的,使悲伤有了形象感。“草板”是视觉形象,“音乐”是听觉形象。作者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突出了“绿草板”之美。
(11)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袋子上,仿佛抱着一个传了十代的婴儿,其他的都忽略了。他现在要把这个袋子里的新生命移植到自己家里,收获很多快乐。(医学)
(12)母校给了我太多的回忆,无法干涸的感情,湿漉漉的心,而笨拙的笔却写不下回眸的滋味。时间就像一条淤塞的河流,沉淀的泥沙抬高了河床一百年。一代一代过去了一个世纪,春夏秋冬的循环不息。你为自己写了一部史诗。(回头看的味道)
在句子(11)中,“移栽”是指拔起播在苗床或稻田里的秧苗,或挖开泥土种在田里;将一个有机体的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填充到同一个有机体或另一个有机体的缺陷部分,使其逐渐生长得更好。从这个角度来说,移植的对象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鲁迅先生以此来“移植”生活,生动形象。表现出老栓的无知、虔诚和急切。与移植相反,收割使用较晚,这意味着获得成熟的作物。“收获”作为一个动词,它的对象是“幸福”,“幸福”是一种让人感到舒适的处境和生活,是有形的但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用“收获”这个词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人想象收获的快乐就像地里的庄稼。在句子(12)中,“风干”情感和“情绪”落入我的脑海,也是一种换位的方法。
在很多情况下,修辞手法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在一个段落中综合使用,比如:
冯是一个淘气的男孩。他抓起泥土扔到空中,趁机弄乱了女孩的长发。冯是一位老画家,他盲目地选择灰色调来创造暗淡的画面;冯是个不明智的小偷。他溜进屋时按响了门,逃跑时在窗台上留下了脚印。
这段话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手法,使文字灵动多彩。
二、想象力和联想的巧妙运用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最基本的能力,也是高考(论坛)作文最需要考察的方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增长我们的文采。比如:
1 (1)的雪夜,该点几根蜡烛,听天上飘的文字;有多少诗人在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涌动着艺术的激情,唱出“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的壮美;多少澎湃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天的到来,熟练的手指又如何弹出落雪的美妙韵脚?梦里要伸出多少奇妙的迎春花藤,每一个花蕾都在酝酿着春天的体验;多少爱雪的人,该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湿润的心长出新的绿叶;有多少恋人,带着每一片雪花,带着对爱情和生命的祝福飞翔。(《落雪》)
这段话的作者用想象力写出了雪夜的灵动与美丽。没有想象力,无论是素描还是速写,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现在读者面前。
(2)尽早为父母尽孝道。也许是豪宅,也许是砖头。也许是大洋彼岸的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讯息。也许是纯黑的医生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红五。也许是一桌美食,也许是一双干净的旧鞋。也许几万块钱,也许一枚有体温的硬币。(孝心无价)
(3)面对有缺陷的事物,要学会宽容,而不是完美。如果你欣赏塞北美丽的雪景,你必须忍受它难以忍受的寒冷;如果你品味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就要包容它潮湿多雨的天气;为了感受动人的满月,我们必须容忍残月和乌云;为了欣赏昙花的美丽,你必须忍受等待和时间。(“不求完美”)
这两段是联系在一起写的。(2)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尽自己的孝心,无论如何,在“孝”的尺度上是等价的;(3)为了讨论要学会宽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作者的联想范围很广,从塞北到江南,从天上到地下。
第三,动词的巧妙运用
要“文艺”,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对动词进行选择和锤炼。比如:
(4)“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黑衣男子站在老栓面前,目光如两把刀,将老栓捅了一半。那人向他伸出一只大手。一手拿着鲜红的馒头,红红的馒头还在一点一点往下滴。老栓连忙摸出那张外币,战战兢兢地给他,却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急了,大叫道:“你怕什么?为什么不拿!”老舒安还在犹豫;黑人抓起灯笼,撕掉纸盖,包好馒头,塞上老栓;一手抓起外币,捏了捏,转身。(医学)
用于表示手部动作的动词有13个,其准确性和生动性几乎不变。“摊”字形象地表现了刽子手要钱的姿势;而“抓”、“拉”、“裹”、“挡”不仅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手所触及的四种不同的物体,而且恰当地反映了动作的紧急性和敏捷性。对于外国资金来说,仅仅是“抢”就可以被视为敲诈勒索。为了使使用的动词准确生动,在选择同义词时,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另一个例子是:
(5)如果总觉得没有合适的地方,那么周围的一切都会变成主人,我们要前前后后侍候他们,要左右逢源奉承他们,要上下迎合他们,要由内而外恭维他们。(“位置”)
作者用四个字表示方向,用四个字表示态度,如“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蹿下跳”、“上菜”、“迎合”、“奉承”、“奉承”,使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给人以美感。另一个例子是:
(6)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冷静地把浓于血的情感缝进儿子的冬棉袄和女儿的夏裙子里。孩子行万里路,妈妈担心如果你是一只远离妈妈的风筝,你身后的蓝天充满了她的叮咛。(背景)
其中“缝纫”和“写作”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第四,巧妙运用句型
现代汉语的句型有很多种,包括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倒装句和文言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句式,可以使语言准确简洁,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具有文学性。比如:
将军边走边环顾四周,他被劳动的景象所感动。(“普通工人”)
三句话,一两句是主动句,第三句是被动句。这样才能保持三个从句主语的一致性,从而突出陈述的重点;否则会影响语义连贯和语气流畅。另一个例子是:
(8)如果它们能吃人,它们可能不会吃我。(《狂人日记》)
“不一定不会吃我”和“大概会吃我”意思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反映“疯子”当时估计的微妙心理变化。另一个例子是:
(9)丞相放弃面子尊严,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起。如果没有超越常人的节操,怎么能这样放弃?(《学会放弃》)
前一段的“先停后打”是一个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是为了让句子整齐有节奏。
五、巧用名言警句
巧妙引用名言警句不仅能使文笔流畅,增强节奏感,还能丰富语言的内涵。比如:
(10)那天晚上,华子失眠了。他再一次把老师这个词放在心里的天平上,使劲地掂量。李国强的话又在他耳边响起,“像你一样”,他的脸不禁发烫。花子关了炕,开了灯,在日记里郑重地写道:青春是追逐太阳的灿烂,不是等待月亮的无聊,我永远是大山的儿子。(《沉默的承诺》)
这是一篇记叙文,长短句结合,虚实交替。最关键的地方引用了一句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辉煌,不是等待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简洁而沉重。另一个例子是:
(11)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朵一样,失去阳光灿烂的世界。请记住:如果你是一条鱼,不要期待天空。如果你是一只鸟,不要错过海洋。(了解自己)
其中“如果你是一条鱼,不要向往天空;如果你是一只鸟,不要错过海洋”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警世含蓄而有力,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六、巧妙运用重复
说到重复,我们往往会觉得它很繁琐,很罗嗦,但是运用得当,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12)命运是没有规律的,就像自然界的风雨。一场疾病粉碎了她的大学梦。她上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了一个普通的专业,进了一个普通的小工厂,成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做着普通的事情。(“普通”)
(13)选择了高山,也选择了坎坷;如果你选择和平,你选择孤独;选择了机会,就选择了风险;如果你选择寻求,你选择受苦;.....几乎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有阴影。(“选择”)
其中“普通”和“选择”被多次使用,从用词到参差不齐的程度来看,显然不符合要求,但在这里恰恰起到了重要而突出的作用。
七、注意节奏
古人特别注重语言的音乐美,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虽然现代文体写作不必像文言文那样严格,但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一篇好文章要“使句子叮当作响”,“使人愿意读和听”(《文学中的语言问题》),所以至少要注意一些节奏。有节奏感,文采才会密集。比如:
(14)如果你向往山居的纯净,就必须舍弃城市的繁华;如果你羡慕奋斗者的成功,就要抛弃安逸闲散的生活;想游遍千山,就必须抛弃乡音的温婉柔和。(“距离产生美”)
(15)幸福藏在烦恼的皱纹里,藏在痛苦的口袋里,在你的头顶,在你的脚下,在你深邃的眼睛的底部。(寻找幸福)
这两段的最后一个字虽然在平仄上不太和谐,但是很有节奏感。如果把“千山万水”“温润温柔”这句话改在前面,把“在你深邃的眼睛底部”改成“在周围”“在心里”,就失去了这种效果。
有时候还得注意找平。第一句不出声,最后一句要平。这样可以使音调起伏,抑扬顿挫。比如:
(16)南国的秋天当然有它的独特之处,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莲。(《故都的秋天》)
四个并列句的最后一个字平仄,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