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一,认清学习能力的状态

1,心理素质。一个学生在特定初中环境下的荣誉感和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取决于他(她)是否有能力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到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方法。会学的学生因为学得好,所以能取得好成绩,好成绩能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想学更多。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的学生学不好,成绩差。如果他们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就不会学不好,经过一番努力还是能赶上的。如果任其发展,他们不思进取,不努力,缺乏毅力和信心,成绩会越来越差。所以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2.对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反思和理解。

(1)学习主动性。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仍然像初中一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他们跟着老师的惯性走,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他们不做计划,等课,课前不预习,不明白老师要上课做什么,上课忙着记笔记,忽略了真正上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2)学习的组织。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重点和难点,突出思维方法。但是有些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清要点或者听不全,记了大量的笔记,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和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是忙于作业和困惑的问题,对概念、规律、公式、定理等知识知之甚少。

(3)忽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往往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往往会做,而不是认真计算和写作,却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水平”,目标过高,重“量”轻“质”,陷入题海,要么计算错误,要么正式作业或考试半途而废。

(4)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回答,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品质;工作慢,不谈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思想不集中,作业和练习效率不高。

3.知识的衔接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研究变量和字母,既注重计算,又注重理论分析,相比初中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要求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上有质的飞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由于初中课本知识起点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低。近年来,由于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中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教材的减幅较大,有些内容没有提及或谈得很浅,以应对中考(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课本中没有的,但需要经常提及或应用于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但是由于高考的限制,高中的老师不敢降低难度,导致了高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学生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这就涉及到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

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也不一样,要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法是一个长期系统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遇到挫折产生疑惑,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不会总结的学生不会提高能力,挫折经历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过程就是最好的例子。学习要时刻总结规律,目的是进一步发展。通过平时与老师同学的接触和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的学习步骤,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上课注意、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问题、系统总结和课外学习,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个环节都有深刻的内容,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的习惯。听是主要的。听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听老师讲话的重点部分,在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和分析问题。但如果只是听而不记,或者只是记而不听,就会看不到一件事,课堂效率就低了。所以你要适当记笔记,理解老师上课的主要精神和意图。五官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要在课堂和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不仅要做得工整干净,还要培养美感和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做作业的时候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要拖到半小时。疲惫的作业习惯让我们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对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有害无益的。要从一年级开始把握数学的学习习惯,要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点和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进行引导。

2.强化4节5分钟课的好处。

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

(1)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当教师注重能力教学时,教材无法体现出来。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个规律,还是做一道习题,都要从不同的能力角度去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了解所学知识在教材中的位置,明确与前后知识的关系。只有掌握了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把握知识的形成。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容易被忽略。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定理的证明往往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就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看作是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

(3)把握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的。缓慢的学习无法训练思维速度、思维敏捷度和数学能力,这就要求数学学习必须有节奏。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度和数学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4)抓住问题,揭露问题。在数学课堂上,老师通常会提问和排练,有时还会伴有讨论,因此可以听到很多信息。这些问题现在都花了。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不能让问题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要及时抓住当期费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弥补遗留问题,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约占每节课1/4-1/3,有时超过1/3。这是记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既是一种速度训练,也是一种能力的考验。学生是无心做题,而老师找的例题是有意的,哪些知识需要弥补、巩固和提高,哪些知识和能力需要培养和加强。上课要有针对性。

(6)把握解题指导。合理选择简单的运算路径,不仅是快速运算的需要,也是精度的需要。操作步骤越多,复杂程度越大,出错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不仅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7)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负责培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抽象性高、逻辑性强、适用性广、对能力要求高。数学能力只能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不断应用来培养和提高。

3.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总是与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你理解了一节课,掌握了一种数学方法,解决了一道数学题,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老师平时也鼓励和赞赏你,你就能从这些“成功”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学习,多总结,不断从成功中获得快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三,注意。

1,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防止急躁,有的同学贪图速效,囫囵吞枣,有的同学几天就想冲刺,有的同学成绩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2.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华先生提倡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题的出现,对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加强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参考资料:

/lb5000/topic.cgi?论坛= 38 & amptopic=719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在高中理科科目中,物理是比较难学的科目。大部分学过高中物理的同学,尤其是物理成绩不好的同学,总有这样一个疑问:“上课能听懂听清楚,下课就不会做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学生认真研究。下面简单谈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习。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提出的普遍问题,就是为什么上课能听懂,下课却不能做?作为一名学理科的老师,我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看一部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很惊艳,我也知道是这样,但如果非要提笔写,我可能写不出别人的水平。听别人的,看别人的文章绝对没有问题,但是自己写出来,成为自己的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再比如一个孩子会说的话。如果他想写它,他必须经过反复的写作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所以,要想从懂到做,一定要在懂的基础上多加练习,这样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秘,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正是你高中要努力学习物理的地方。如何努力,学习过程中要达到哪些具体要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分析一下。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要把基本的概念、规律和一些基本的结论背下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往往忽略了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些字面上的东西。导致高三复习中,很少有学生,即使是补习班的,能准确说出自己的物理概念。我不能绝对地说物理概念的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有多大的影响,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体系知识的形成有着内在的不利影响。你说不准一次考试哪道题会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所以,学习语文需要背名言警句,学习数学需要背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需要背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第一前提,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这一步,后面的学习是不可能的。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地从课本和参考资料中收集大量关于物理知识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个题目,有的来自一个题目的插图,有的可能来自一篇短文阅读材料。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类,在整理的过程中找出异同,便于记忆。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记忆和遗忘斗争的过程。但需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公式、定理、定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绝对不能像熊掰棒子一样重复作业,死记硬背,不加思考。结果只会是记忆比遗忘多。

综合:物理知识分章、节,体检大纲中能要求的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小综合,等到三年级知识学完之后再进行系统的综合。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章节之间相互关联,不同章节之间可以相互比较,真正做到了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从综合中逐渐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找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通过对之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精心综合,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题目,首先要看问题是什么——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应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也要运用一些物理一级和二级结论,才能顺利得出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物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看不到题中的给定条件或隐含条件,或者解题时用的公式有误或应该用主次结论,却用原来的公式,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都会受到影响,考试得高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提高首先是熟练解题,其次是灵活解题,最后是创新解题方法。这包括同一问题的多解,可以从多解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一题多解,以及成功解决多个类似问题的方法。真正达到灵巧和易用的程度。

总结一下,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先理解,后记忆,练会用,逐步精通,熟能生巧,有所创新?

状元谈物理学习。

一、物理学习是模块化的,* * *分为四个模块:

1.对概念的理解不能简单背诵。面对一个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了解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概念的应用:理解概念后,在应用上没有大问题。解题就是抓住每道题的每一句话都在给你条件。只要把条件和物理量对应起来,然后代入相应的公式,就可以算出答案了。

3.衍生物

4.综合:在物理学的所有章节中,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外,其他都是紧密联系的,一定要注意衔接。

二、如何做操:

做习题尤其是理科习题时,一定要把握好量和质的关系。主要关注质量的问题。“我”高中从来不买习题,主要是做完书上和老师给的题后,总结出每道题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

1.分析物理过程:将过程抽象成物理量。

2.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习惯:

你应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至于学习方法,你要让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应自己,而不是适应别人。

2)做题的时候多思考,多提问。“我”做题的速度一直很慢,但每次做完题,我都会看看自己是怎么得来的,看看以后能从中学到什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就忘了。这样,“我”马上就要考试了,不像其他人,一到考试就忙着推演。

3)错了就问问题,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不要害羞。

4)反复复习。

5)参考书,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买的时候要找分析总结好的书,而不是单纯给出答案的书。

高考状元的物理学习与复习

尹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学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高三一年,我对物理的学习和复习有了很多体会。这里想说两点:一是如何看书,二是如何做题,希望对高三的同学有所帮助。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多概念和规律。课本应该是我们高三复习的立足点。看书的时候,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浏览一下。不要死记硬背知识,生吞活剥。注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悟:明确各种概念、公式、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进行优先排序,比较它们的异同;对于一组定律和公式,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一方面要深入掌握各种知识点和知识块;同时,你也要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和相互联系中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建筑,内部有着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位置,背后都有相互联系。归纳总结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完整和谐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建议高三学生可以有一本总结书,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相信对大家的学习都有好处。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进一步提高。为了锻炼我们的物理思维,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适量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做题要把握两个字:一个是“本质”,一个是“思维”。“精”主要是关于选题。现在出版的体育锻炼和复习书籍不计其数。那么多书,必然良莠不齐。如果你选了一本不好的练习本,把自己埋在里面,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努力,出了很多汗,却收获了很多。在选择习题时,最好咨询老师或往届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做题要注意“思考”。“思考”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里要说的是很重要却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后的思考”。每道题对应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和一个或几个解题方法。解决问题后再想。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那就在这个问题上做个记号,把这个知识点或者方法总结在笔记本上。选题要“精”,做题要“思”。如果能抓住这两点,往往能事半功倍。

我相信,如果你既能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又能熟练做题,稳步提高,那么你的努力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我从中学起就对物理感兴趣。高考满分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在物理方面的学习方法和经验。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是要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我看来,好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做题四个主要环节。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这一节的难点,从而在课堂听课时“有的放矢”,主动获取知识。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习物理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一套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预习不是简单的看一本书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仔细阅读教材,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物理定律,直到理解为止。如果真的不懂,就要标注出来,这是你上课的重点。所以,通过有目的的预习,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好基础。听课是学习中最关键的部分。

上课时,一是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这些重点往往是各种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预习的时候要注意自己不懂的地方。老师讲这个地方,一定要认真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他们会理解的。如果真的不懂,不要想太多,耽误讲课。课后可以问老师。好记性不如烂文笔。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你还应该做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点难点的系统化、具体化,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另外,做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美丽珍珠,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连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复习时要对照笔记中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仔细咀嚼课本。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应该牢记在心。复习时不能像预习时那样把自己局限在这一节,因为物理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定律,很多概念和定律有着内在的联系,比如引力和电场中物体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涨落和振动的联系和区别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复习前后的联系和沟通,从而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本质。

复习完了,你还没完。现在你只知道物理定律,但是具体情况下怎么用,用什么技巧,任何物理定律都有其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必须用更准确的理论来代替。这些东西你可能不知道,也不熟悉,所以你得通过做题巩固所学,应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做题经验。熟能生巧。我不提倡搞题海战术,应该少而精,多做不同类型的题。每道题前都要仔细审题,分清题型,找到适合某一题型的通用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除了课本,还应该看一些课外参考书,这对加深我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熟练应用大有裨益。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不要选择那些习题集、习题集、题库,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既不是思维分析,也不是规律运用。做对了就吃,不知道它的内容,做错了就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要选择学习指导、解题指导之类的书籍,里面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维分析和具体的解题步骤。同样一个物理问题,由于出发点不同,物理规律不同,数学手段不同,解题过程的复杂程度往往相差很大。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答,往往会发现更巧妙的思路,更灵活的物理规律,更有效的数学手段,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都会有很大的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接触新的,灵活的和灵活的想法会让你的思维更加开放和灵活。另外,最好把相关法律的适用种类、技巧、注意事项添加到自己笔记的相应章节中,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

简而言之,预习是做一个准备,听课是获取知识点,复习是将知识点连成线,问题是进一步将线连成网,让知识融会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马(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时,不仅要靠老师“帮我们走”,更要主动学会“自己走”。尤其是物理,自学更是必不可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某种程度上就是自学。也许有人认为自己没有自学的能力,这没关系。只要对学习有兴趣,自学自然就有了动力,有了好的开始。

一个人对学习一门学科的兴趣是后天培养的。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学,可以自己精读课本,也可以广泛涉猎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就这样,自学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和兴趣。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为自学提供了基础。自学和学习可以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除了平时挤出一点时间,寒暑假是自学的好时机。一般来说,要注意控制,充分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分散的时间主要用来配合日常课程。自学的方法有很多。总的来说,首先要有一个自学计划,这是自学开始的关键。规划要科学:前期重在打好基础。注意自学教材;中期阶段,更重要的是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后期注意教材和参考书的结合,全面发展。时间表一旦制定,就不应该轻易改变。一定要实践一段时间再决定改。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自学计划要切实可行,不要好高骛远,指望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注意循序渐进。要有“爬山有情,看海有情”的精神。

面对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一定要选择几本内容精彩的书精读,比如《中学生数学物理》,力求理解透彻,举一反三。像那些关于物理学史的书,也可以浏览一下,有利于培养兴趣。

自学笔记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是特别重要的。最好收集物理科目的笔记,做成卡片,方便参考和记忆。尤其是那些难点,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提得越高,钻得越猛。我记得有一个物理学家说过:“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停下来,也不要抛弃它,而是把它写下来,试着一个一个去解决。”前面发现的问题,后面可能会解决。当大部分问题都被你解决的时候,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喜悦和自信。“对自学不懂的东西要乐观。学习从来没有平坦的路。有需要的话可以找别人帮忙,脚踏实地的解决每一个问题。

人生苦短,学海无涯。只有自学,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自学和学习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注重学好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学的能动作用。

吕志鹏(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数学家。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物理学中有很多知识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和验证。如果读者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学物理一定很容易。

物理的学习靠记忆和理解,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完全否定记忆是不合理的,这也是学习物理的劣势。当记忆坚实时,你必须要求理解。当你对一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你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对这样的问题立即做出反应,不至于无所适从。

学好物理的关键之一是画好示意图。文字永远是抽象的。当解题者把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转化为图表,反映出整个物理环境中物体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问题。有人称该科目为眼睛并不为过,也难怪高考也有分。画应力图的时候,不要孤立图和个体的关系。要仔细分析整体问题,不能以偏概全,要深刻理解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第二个关键是做一定数量的练习。有人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提倡,但是做一定数量的练习对学好物理大有裨益。多做习题不是一遍一遍的重复十几个问题,而是从问题本身去挖掘其内涵,充分理解问题所描述的物理环境与哪些定理和定律有关,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解决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用能量的观点(包括动量的观点),因为自然界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都与能量或动量有关,用能量或动量的观点解决物理习题会比其他方法简单。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追求能量或动量。我们应该使用我们能使用的任何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可能会节省很多时间。

第三个关键是要注意物理和数学的结合。这个结合点往往是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等。巧用这两个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可以让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