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精读经典》听读法中的“两阶段、两问题、三建议、三检验标准”:
第一阶段:合上书,读背诵音频,大概50遍以上。
第二阶段:根据孩子的情况检查孩子的背五六十遍(可以多提醒他,通过这一串背诵),开始读一遍,和音频交叉。后续阅读可以在不同的熟练程度上灵活运用。如果刚开始阅读有困难,可以跟着音频读。熟悉的话可以跟着音频或者随身携带。以有声阅读为主)到第二阶段,查结,大概20到30遍。每一个错误都会减少一半。
纠错从阅读检查开始就同步进行,并在本子上标注错误,进行统计。
教师要明确每个字的正确口型,声母、韵母的基本口型要准确,示范要规范,引导要耐心。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气质的一次锤炼。
在孩子读书背诵的阶段安排发音会比较容易,一直持续到书有保证,重复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孩子。
老师应该熟悉课文,孩子应该放慢语速。发音时最好观察一下孩子的口型,否则很多音光靠耳朵是听不出来的,而且大多数发错音和正确音都特别特别。
绝大多数发错音或重音是可以改变的。课后我们可以耐心引导,但不排除有些同学有些音根本发不出来。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要着急,顺其自然,不要因为几句话就影响孩子的阅读。
通过观察孩子的眼神,检查背诵是否有进展,来判断孩子是否在听。孩子一旦听了,基本不会分心。他们会边玩边听。②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们一起听,一起读来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也要体贴,要相信他们的老师!另外,别急,等花开了再说!建议:你最好让孩子听书。听书更心动,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先熟悉路线,就不会觉得路很长了。通本的文字会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欢乐。如果暂时是这样,孩子一旦开口,就没完没了了。感觉不会很久。单独听的话,拿到包还是会很容易串音,感觉比较长,会相对困难。相信孩子,他们不知道难不难,但是听着就喜欢。一旦你喜欢听,你的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你就不想把圣经阅读器丢在任何地方。老师也应该引导你的孩子在开始的时候带上圣经阅读器。孩子的第一部经典,要非常耐心的引导。养成好习惯后,会很省心。纠正发音和调整语速的工作量会减少很多初期练习。有信心很重要,否则容易被牵连。
1.录像设备要求:画面正确居中,主人画面完整。
2.坐直,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点头挺胸,直视前方,自信地微笑。
3.发音清晰自然,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口型清晰,文字流畅,语速适中,节奏平稳,声音洪亮!
4.老师的表情或动作提示的任何变化都是一种提醒。如果你写错了,记得在一页纸上写错了什么,如果个别单词不清楚,就标记出来。
5.尽量做到孩子,包装尽量完美,在孩子自信,文字流畅正确的基础上允许有小瑕疵。
1,第一遍检查,听读60遍左右。如果很难背,但也可以背,只要孩子被老师卡住了,就提醒他,这样的提醒直接记住了错误。关于发音,如果是因为孩子没听清楚,或者有口音问题,我们可以正确标注,但是如果是内容错误,我们直接记就可以了(如果目的是检查背诵,检查的时候不需要纠正口音,因为发音会打断孩子的思维,但是有必要记错,以便以后给孩子纠正发音)。
2、当孩子的背稍微光滑一点的时候,老师在检查的时候,孩子出错的时候,老师摇摇头就可以改,就可以记住一个t;卡片上标有k;为字符串写一个c。在每次检查结束时,日期、次数和错误都记录在本子上,无论是对个别章节的抽查还是一般的本子检查。太多的tk不计算在内,只计算错误。如果TK可以统计,就可以统一记录一个数,然后分别记录T和K的多少。
3、第一次摸底可以分阶段进行。全部完成后,清点总数和天数。老师温柔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一次检查的时间,让孩子做好准备。备注:老师的要求要严格,标准要统一,这样孩子才不会轻易懈怠。另外,老师检查的背后是监督、指导和管理。如果前一个老师太松,后一个老师很严,很可能会惩罚孩子“退步”,标准不统一,不容易发现问题。天数的记录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被调查期间,不定期检查。
背诵很重要,这样你读的东西才能储存在深层意识里。总有一天,大脑中会突然打开一条通往深层记忆回路的通道,记忆的质量会得到提高。耳朵记忆训练可以帮助开发右脑,让人忘记。给孩子读几遍后,孩子就能记住所听的内容。重复这样的一般做法,就可以获得“用耳朵记”(而不是“用眼睛记”)的记忆,这样培养出来的记忆就是“高质量”的记忆。
用耳朵记忆是印度的传统。在日本古代的寺庙里,小沙弥也是通过听来记住讲课的内容,记住和尚说过的话,比如《般若心经》。——摘自七田震《超右脑照相记忆法》
在读圣经的过程中,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既然重要,就要重视!
不要太随便,有意和无意有很大区别!老师可以利用一下,给他们看看我们的视频和效果。
如果这期间孩子一定要看书,那是可以的,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会带回来的。我们学校前期有些老师不确定,孩子听的少,注意力不集中,很快就进入了自学阶段。最后,他们说得很快,犯了很多错误。我还是让他们听,磨磨脾气,磨磨说话清晰,磨磨语速均匀。等到下一部电影,孩子自然会听,效果很明显。
就听力而言,只要听完一本书,第二本书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我经常跟孩子说:你要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爱听!听得出来,世界上没有难读的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确定,不要急躁,和读经人在一起的次数肯定会少,语速也会降低。就算不跟着读经的,次数少了,但是质量会好,效果会更好,一定要安心踏实!
我没有学中文,这是时代的问题。只能放弃,虽然觉得很遗憾。但是,当我发现每天听诵经也和读语文很接近的时候,我感到莫名的开心。至少我学会了用耳朵阅读。
看罗素的自传能如此感动,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同样的经历!我看罗素反复读圣经的时候很感动,原因也是一样的。因为完全不懂经文的意思,所以觉得很玄妙,这很好。我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通过素食来欣赏阅读这些文章。※.
读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世界级哲学家罗素1950的自传时,发现一句有趣的话:用耳朵读。读者是他的妻子。在我用耳朵读佛经时住的农村,家家都有“晚课”,父母坐在佛坛前,孩子坐在两边。听妈妈念经就像听音乐,听经文就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以后不知不觉就被外语吸引了。根本原因可能是我十年学会了用耳朵听经典!简单可行?我的世界观是:“简单可行”才是最好的。尤其是属于生活的教育。“简单可行”这个词,虽然乍一听,似乎很俗,很平常。然而,我们不应该低估他们。他们表达自己的话:“行易知,坤简。容易的容易知道,简单的容易跟随。容易认识的人交朋友,容易追随的人做贡献。有亲戚,可以长久,有功德,可以伟大;圣人之德可以长久,圣人之业可以伟大,天下之事易化简而有道理。世界是合理的,它在其中。”
三台读书机,一台是梅洛,一台是中国经典,一台是外国经典,从早播到晚,从晚播到早。如果每个房间都连上音箱,不管他去哪个房间,七天真的会听168遍。如果每个房间都不能连音箱,他只会放在客厅或者提房间。我听没听过,至少听了一半,听了84遍,太棒了。其实只要家里有那种经典的声音,它就已经在你家里发挥作用了,没必要太在意自己有没有听到。你知道你没听见,孩子也没听见吗?你知道道士只用耳朵听吗?庄子不是说过“不要用耳朵听,要用心听;不用心听,用气息听”?你知道吗,越小的孩子,他的“气”越流畅?孩子,不管是胎儿还是婴儿,用耳朵,用心灵,用呼吸,把同一个段子听了80遍,100遍以上,大概就印象深刻了。他们融入生活,植根于潜意识。虽然它们是后天培养的,但它们与苏慧不相上下,具有相同的优点。有多“容易知道”?有多简单?怎么才能做到“亲”?如何“立功”?有多“大”?怎么能持久?这样的教育是慷慨的;这样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计划;这样的教育叫崇高的眼光;这样的教育是有远见的。?为什么要微调?为什么要测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孩子的阅读进度!
你能不能保证书籍,和阅读的时间和次数不一定成正比。如果这期间你懈怠了,或者质量不好,读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孩子就越受挫!他们犯的错误越多,越难改正,什么都培养不出来。所以,孩子开口不是关键,玩不玩中学不是关键,效率才是关键!所以孩子不能在同一个阶段停留太久,一定要有突破。如果他们继续没有进步,他们需要帮助。
老师一定要细心,我们的跟踪指导要有效。通过检查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对于进步不明显或者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一定要想办法观察分析孩子:是次数不够吗?孩子能力的问题?习惯问题?还是你懒?是因为我们的引导不到位,无法突破困难吗?或者父母的不确定导致孩子焦虑等等。经过分析,需要对症下药。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想读好书。只要我们努力,孩子们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不排除有些孩子能力比较差,会背的比较慢,但是如果老师引导得当,孩子的阅读质量和学习态度会有很大的提高!当心智得到发展,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伊布卡先生说,“那就是多背诵。死记硬背语文是我以前的经验。二战前,日本有10名诺贝尔级科学家,都是这样背书的。汤川秀树4岁开始背诵。当时普遍认为老子、庄子不适合青少年背诵,就背了《论语》、《孟子》。”但是,即使是汤川十几岁的时候,一起背老子和庄子,他也觉得好玩。这就是他能一下子理解量子力学的原因。他说这是老子和庄子的力量。加藤教授说:“这是正确的。二战后,教育的原则发生了变化,认为‘简单的内容先记,复杂的内容先理解’,理解后再记’。虽然这是笛卡尔对真理的理解,但这是一种成人的方式。就是把大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加藤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二战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以理解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方法的影响下,即使学了10年的英语,你还是不会说英语。只要改成以记忆为主,半年就能达到说英语的目标。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记忆的重要作用。以理解为中心的学习不能改变大脑的质量,而以记忆为中心的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的质量和理解的质量。如果你想提高你的理解能力,只要改变你的记忆能力。最近,知止出版社出版了《生命力与命运》一书,这是木田源先生和渡边诚一先生的谈话集。在这本书的第五章中,有一节叫做“关于背诵的建议”。
天木先生出生于1928,现在是中央大学的名誉教授和哲学家。渡边先生出生于1930,是上智大学的名誉教授,一直在广泛评论和写书。在这一章中,两人的对话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是邪恶的!读经典是好事,可以理解,但是过度剥削孩子不是好事。读书不仅仅是识字的问题,这么小就读书意味着对孩子的眼睛伤害很大。别说孩子,大人也是。如果只看文字和经典,看了很多眼就受不了了。
次数不好说,但要看质量。我们不以包装书籍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询问孩子们的感受。如果我们不能彻底阅读它们,即使我们可以,我们也应该继续阅读。最后,孩子包书应该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状态,阅读效果,询问他们的感受来判断是否继续阅读。
意思是期待听到和提出问题。向前看是看孩子状态和气质的变化。闻是听孩子朗读和背书的流畅度、发音和节奏。问就是问孩子的感受。切就是看阅读效果并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语速快会掩盖一切问题,基本上听不出错误的发音,给人流畅完美的感觉,让你不忍心再找孩子的茬。但以我的经验来看,要想磨砺孩子的心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找回自信,就必须放慢脚步,认真纠正,哪怕有一点点含糊不清的发音,也是不行的。这是一个盲点和100%的错误!大一点的孩子也是!这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越改越开心。他读得越大声,就越自信!纠正发音和讲话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老师不仅传达标准,也传达态度。总要有个过程。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自信,不努力,那一定很难。这本书不难保证。如果很难,我们就不读,也不背。如果我们没有自信,我们的孩子更难改变。你也说我有口音,来英语说粤语英语?我不会纠正我的发音,所以我得看长远和大的利润。如果我不离开目标,我将永远远离。我多走一步,就离目标更远。孩子熟悉阅读就张不开嘴,喜欢读经典。他的发音正确也是事实。最关键的是,他知道正确的发音。如果他发音不准,说明他不自信。他不喜欢张着嘴看书,也不享受自己看书的过程,就像一个不会在大家面前唱歌的人,或者说他讨厌自己唱歌。虽然有时候听不到,但他是心虚的,是不自信的。所以这个过程必须付出这一步。你必须付出,你必须做。这孩子能准确地阅读。他真的可以张开嘴,发出声音来享受阅读和他的生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频繁阅读呢?不仅对耳朵最有好处,而且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很容易记住,然后读成背诵,现在是只读的。他的眼睛呢?他会留一些的。充分发挥眼睛。有效性,如果表演很累,不能准确的印出来,那他呢?在一些过程中,有的家长说自己看不懂。如果眼睛使用充分,语速适中,孩子相对比四惠快。但是,我们这些学经典的孩子,背书是最高的,十字架是附带的。不,不用急。那么有声阅读会避免老师的一些口音问题。音频播音员读经典的声音相对来说是最标准的。口齿最清晰,语速适中,正确平和。所以输入的信息很重要,好的输入输出会相对好。这个也是。那个重要的道理就滴在里面,不仅阅读效果好,而且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帮助了他,他的胃更准了。
最好是鼓励全方位阅读。然后我们在实践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往往很多大人都是用自己的思维来判断孩子的学习。法律,学习的本质。
其实孩子真正读圣经并不难。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如把所有的书都听完、读完。你应该通读一本书,并把它背下来。通读书籍对孩子整体把握有好处,包括减少错误,减少串错都有好处。
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一本书,是不是越读越熟,是不是越读越瘦。是不是越来越准,会越来越接近包包。那么,这个过程是不是越来越容易,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单独看的话,好像能背完所有的部分,合起来增加了包后期的难度。
你不能说我练中长跑。我跑一万米,我为了他每天练两千里跑五次。那也达不到一个效果,那你最终一下子跑10千米,你还是没有练到那个。所以,最好是通过书。
另一方面,前期感觉很轻松,最后容易有起伏和困难。我们都读书,没有难易之分。相反,我们读得越细,越容易读,越准确。有利于他保本,最终心态稳定,所以我们通读。在我们学校,我们通常听所有的书,读所有的书,背所有的书。
检查时间呢?如果是有限的,可以分成几份,往下传,检查最后越传越多。
如果我在业余读经班,我建议打开新书,单独包装,和整包完全不一样。就算都背下来,也会串起来,那个长度的孩子适应不了。他们会觉得特别漫长和痛苦。如果他们想要一个包,这是可以的。先把整本书看完,再薄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然重要,就要重视!
孩子一般容易引导,多听听就能上路;
大一点的孩子需要一点思考,我们要引导他们冥想,集中注意力!不要太随便,有意和无意有很大区别!
如果这期间孩子一定要看书,那是可以的,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会带回来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确定,不要急躁,和读经人在一起的次数肯定会少,语速也会降低。就算不跟着读经的,次数少了,但是质量会好,效果会更好,一定要安心踏实!
没有练过听音频的同学最好先跟他们读,跟一会儿,根据孩子的状态引导他们盲听。这需要练习,否则他们很容易分心。
一般在孩子觉得缺了点什么或者睡觉不放心的时候,盲听效果会不错。不要太刻意是否盲听。孩子好,读书效果好,真的很好。教师要跟踪到位,及时调整指导方案。
早上好,何老师。我们现在有12名2至6岁的儿童。《孟子》我们读了60遍。现在想用你们学校的教学方法来实践一下。
答:一般情况下,来我们这之前读过的东西不扎实,事后画的。换书。请检查孩子们的阅读,看看是否有孩子能说出最后一句话或背诵一段话。如果能背一些,可以读一读,听一听。通读背诵20遍,标出书中的错误,为下次统计对比做统计,看看孩子的进度和阅读状态。要掌握孩子的阅读情况。尽可能的诚实!老师后记?我们不想太详细,会害死我们的。要能思考,总的原则是耳朵最有益,不会累。熟悉后容易读懂,眼耳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校场不一样,老师不一样,死不了。过程监督检查要求到位,要区分懒惰和能力不足。前者警告惩罚,后者检查。后者更多的是引导和时代。学校的读书时间是不一样的,就是是否诚实纯粹的读书,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要求,家长的决心,学生的素质等等。,就要用心法,要有信心。最初的尝试是信心不足,心力交瘁,管理不严,效果不一,完全按照我们的做法是不可能的。
石阡本来是分阶级的。自习班有强化班和书院班,有几个带阅读的班,但是带阅读的班很快就取消了,只剩下两个强化班和一个书院班。我们发现,学院派的课没有老师还好,但是强化班的老师数量实在受不了。我想和更多的人混在一起可能会更好。结果试了几天效果真的很好,孩子和好动的孩子很快就被那块地抛弃了。后来分开了几天,那些孩子老是动来动去的,不识字,我们就完全合并成了一个大班。最后人多了,教室就开了。大班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如果以后有必要分班,我还是会把大大小小的孩子分在一起。孩子会向大一点的孩子学习,大一点的孩子之间的互动会少一些,心灵会更纯粹。王财贵ABC教授: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听了几百遍英语还是看不懂,该怎么办?很简单。别担心。教育要符合人性和自然。请回忆一下孩子们是如何学会说汉语的。胎儿期开始听,出生一年后开始逐渐说话。他的发音花了一两年才完整,只会说一些日常用语。让我们看看,他每天的表情听了两千多次。现在刚开始听英语,只听了200遍。你为什么想让他说话?就算你六岁,你学一门语言可以快一点,但你学的速度不可能快十倍。除此之外,心理学和科学理论也认为,年龄越大,学习语言的障碍越多。所以不要慌。你再听下去,总有一天会开口的。一开口就会像竹子一样?但是不要只听五句话。通常你花很多时间听整本书,花较少时间听整本书,花更少时间关注五句话。因为语言能力是整体的,多听,虽然不会背,但是会增强你的敏感度,为以后的进步打下基础,所以学的会越来越快。放心吧,以后每五句就要听200遍,能背三分之一的书,以后大概听50遍,一半以后听10遍。当你背第二本书的时候,即使是平时听整本书的时候,你也可以自己看。总之,阅读教育最重要的条件是家长和老师对阅读教育的信心,而信心来源于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所谓理解教育理论,不是理解王财贵的教育理论,而是理解人性和自然之道。如果王的理论是反人性、反自然的,你就不能跟着走。如果是符合人性的,就不能跟着走。你应该相信它并且实践它。此行的目的不是要相信王财贵的理论和王财贵的方式,而是要自信自强。这样才能知道读经的教育,才能真正去实践。否则只是一种愚蠢的信念和盲目的实践,问题一定会层出不穷,偶尔才会浅尝辄止。所以我推广读经的第一要务,就是我常说的,唤起家长和老师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当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不一定懂得思考。其实就是因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会思考,所以中国才变成这样,是向别人学习的结果。但是先不管别人,我只知道大家都懂教育,中国人也懂,不用完全跟着外国走。我的意思是,至少在语言学习上,包括自己的语言和外语,中国人学习外国人的语言教育,尤其是美国人的语言教育,教中国人的语言能力,包括汉语和英语,很差——很失败——不是没有任何成绩,而是结果和花的时间不成比例,这是失败的。”(2011/03/20)王财贵教授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