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的故事,急需!!!!!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事业和机会,但永远不会失去信誉。

一群美国中学生在完成一次生物课作业时,抄袭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资料。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据《纽约时报》2月14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郊区一所名为Piper的高中的118名高二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作业,其中28名学生从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资料。这件事被女老师佩尔顿发现,被判定为抄袭,于是28名学生生物课零分,有留级危险。在一些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老师提高那些学生的分数。27岁女教师愤然辞职。

面对舆论压力,校董事会不得不在体育馆召开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结果大多数参与者支持女教师。学校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降职以满足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会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重要。而佩尔顿则表示,带学生的第一天,她就和学生制定了规则,并由家长签字。规定说:“所有布置的作业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作弊或抄袭将导致课程失败。”

这位女老师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支持她的或者打算录用她的电话。一些公司已经向学校发传真,要求提供涉案学生的姓名,以确保公司今后不再雇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一所大学在本月初的入学考试中对一名穿着派珀学校t恤的女生说:“不要作弊。”一名当地妇女告诉一名电视记者,她非常担心她所在社区的人将来会被贴上不诚实的标签...

在这里,我们不能嘲笑美国人小题大做,也不能多虑,只是感受到了“诚”字的沉重。对于美国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字并不比生命更重要,但它们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我在美国一年的生活和学习中最感动的场景之一。

信用记录,从现在开始

刚到美国,想开个手机。面对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各种各样的手机优惠计划,我选择了AT & amp;t公司每月支付29.99美元,在东部七八个州打650分钟免费电话,手机只卖20美元的计划被无情拒绝。我试了其他几家公司,都不行。

人家不看你手里的绿票,只问你要信用卡。所以没有卡的穷人唯一的选择就是至少花100美金买手机,每个月预付几十块多,每分钟扣钱。

不甘心,赶紧办理信用卡。万事达、Visa、美国运通等各大信用卡公司逐一尝试,代理多家银行和AT & amp;T这种大公司的码头都去过一个又一个,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原因只有一个:我没有征信记录。换句话说,我这个外国人,在美国没有借钱还钱的记录,所以目前不能被别人信任。

林园贤宇不如退网,老老实实的开始建立信用记录,比如按时交话费,在商场拿着购物卡购物按时送支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做交易借钱还钱等等。后来在美国汇丰银行的帮助下,万事达卡公司终于对我的小“信用”青睐有加,授予我万事达卡。后来回国,从某个渠道发现,我真的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公民,记录良好。很多公司,包括我接触过的和没接触过的,都涌向我,希望我能用他们的信用卡,额度越来越宽。这真的很感人,但不幸的是我不再需要这些了。

美国人对自己的信用记录很认真,我对送上门的各种账单也很谨慎。暑假长途旅行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没有快到期的账单,把支票一张张寄过去。有一次,一家音乐公司承诺通过在线加入会员可以免费获得多张唱片,但是我收到唱片的时候,一张几十块钱的账单也发了过来,账单的下一行称之为邮寄费、包装费、劳务费。我不高兴了,写了一封投诉信,但同时附上了一张全款支票,以免原因不在我这边,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回国前,我连续三天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试图推销那匹陪我跑了两万多公里的坐骑。报社绝对相信我,一个电话就答应了,说收到账单就付款。但是账单在我回国的前一天才到,所以皇帝也不着急。幸运的是,账单是在飞机起飞的当天收到的,这也导致了我回国前做的最后一件事,那就是把广告的支票寄出去——还完最后一笔债。

据了解,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信用比个人信用更重要。一旦一个公司失信或者欠钱,就很难在商界立足,甚至商业生命就此终结。

由此可以看出三角债在中国的普遍现象,会计师事务所造假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局面,以及很多企业借钱是孙子,欠钱是老子的派头。我们由衷地感到,我们离商品经济的本质——契约精神还很远。

沐浴在“相信你”的氛围中感觉真好

我想,女老师平平给28个学生发鸭蛋,一定是觉得被骗了。

在美国,很多事情都是建立在信任你的基础上的。你说要独立完成作业,还签了课堂纪律条款(所以可以视为合同)。老师相信你吗?谁知道你没有遵守诺言!

其实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你处处都能享受到被信任的快感。

我曾经带我的父母去曼哈顿参观无敌号。买了票,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优惠,就赶紧回去问。售票员闻讯后,赶紧道歉,并按照老年人优待的规定退还了余款。她不看你的任何证件,甚至不看父母是不是真的老了(62岁以上可以享受优惠)。她追求的是“信任你”的原则。

后来我发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每当有老人或小孩打折的时候,都不需要出示证件。就因为你一开口,别人就会相信你,哪怕有的老人很年轻或者有的孩子看起来挺高。人们如此信任你,然后撒谎或假装,这是一种耻辱。正因为如此,有一次带女儿去参观某博物馆(售票处注明6岁以下儿童免费,女儿刚满7岁)时,售票员笑着问“孩子多大了?”我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如实说了“7岁”,并按规矩买了票。后来,我甚至为自己那一刻的犹豫而脸红。有一次去大商场抄一本书,书印了200多页就去结账。出纳没有检查打印的页数,只依据你报的数字。没人怀疑你会虚报少付。

印象最深的“相信你”的一幕,发生在一系列重要的采访中。

除了在学校继续深造,我还打算完成一个庞大的计划,乘车走访美国著名报纸和大型报业集团,采访《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八大报纸的出版商或主编。

我知道这很难。想想吧。一个普通的记者,在没有熟人介绍,没有大单位推荐的情况下,即使在中国,要认识大报的老总有多容易?就算你有幸遇到,谁会坐下来和你聊一个小时?何况我身处这样一个世界报业帝国,面对着被同行记者们称为“大人物”的报业大佬们。他们会见到我吗?

但我决心试一试,这个决心的前提也来自于美国人崇尚诚信的信心。当然,最初的尝试大部分都被拒绝了,很多信甚至石沉大海。于是我通过邮件、E-mail、电话等方式向对方详细讲述了我在中国的职业经历、我的研究成果、我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我对对方的了解以及我此行对我的研究的重要性。感谢上帝,我的行动成功了。报纸对我自己的叙述深信不疑,并开始表现出兴趣。没有人要求核实我提供的材料。

在随后的整个参观过程中(9.11事件后除外),我几乎从来不需要出示任何能证明我身份的证件或介绍信,但进大门时保安要求登记我的姓名和驾照。

《苏梅的生活》的出版商、主编和他们的助手愉快地接待了我这个陌生的外国人,包括陪我参观,陪我谈话,允许我录音、拍照。只有两个小的例外。第一,在我访问《华盛顿邮报》的20天前,该报总编辑的秘书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非常客气地让我给她发一张名片,并强调这只是为了安全部门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总编辑或她本人。还有一次,我拜访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费城问询报》。报社的一个助理主编很有礼貌地给我写信,问我能不能为我的大学提供一个参考。我把我们学校一个院长的联系地址告诉了对方。这个证明显然让他很满意。他在报纸上给我安排了一整天的丰富日程:我和总编、负责发行的副总、负责广告的副总、著名评论家、一个来过中国一年的普通编辑谈话,下午参加编辑会议。

约好时间,绝不食言。

在这些访问中,我也被报纸的忠实所感动。我在美国的所有访问,一般都是一个月前互相约定好的,时间精确到分钟。这个月会发生什么?根据我近20年的报纸编辑经验,报社老板的工作强度总是很大的。他们在面对各种变量时,不得不随时做出判断和反应。很多决策都要通过例行和临时会议来执行,经常要加班。相比之下,和我约会是一件很次要的事情。那么,我一个月前的预约会因为意外而改变甚至取消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一旦报纸同意了我的访问,就不会有任何改变。有时候不放心,面试前打电话问有没有变化。对方总是有点惊讶的问:“什么,你是要改预约时间吗?”

幸好他们严格守约,否则我的访问计划将支离破碎,甚至失败,因为我的长途访问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每次拜访前,我都要根据自己的计划,和对方认真安排好拜访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行程,确定行车路线,选择停靠点,预定沿途酒店。我的时间有限,沿途的住宿费用也有限。一旦某个环节发生变化,就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浪费(酒店房费会从信用卡中扣除),影响整个拜访链条。

比如我暑假去东北旅行,预先确定了芝加哥论坛报、底特律报业公司、波士顿环球报等八家单位。所有任务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哪里还能有什么变化?然而,正是因为新闻机构的遵从,我才满载而归。在我所有的访问中,我遇到的唯一小变化是在《纽约时报》上。当时我约了报社负责广告的副总,但当我到达报社大堂和他电话交谈时,他很抱歉地告诉我,他要参加一个临时会议,所以我不得不请一位部门主任代表他和我交谈,并表示部门主任将回答所有本应由副总亲自回答的问题,希望我能满意。事后我真的很满意。系主任不仅热情地与我交谈了近一个小时,还通过电子邮件回答了我的一些补充问题。

在邮政环境中,“信”随处可见。

这些年来,由于国内邮局对信封规格要求更严格,电话电脑普及率更高,加上几次信件丢失投递、延误、丢失漂亮邮票的经历,我与邮局的来往越来越少。没想到到了美国,每天都离不开邮政,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邮件,数量巨大,大概超过了我在中国近10年的个人邮件总和。很多看似极其重要的事情,被美国人用一封普通邮件投递,万无一失。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尽管美国信件的邮政分拣自动化比中国早很多年,但美国人寄信用的信封仍然五花八门,从巴掌大到四张报纸的信封。一些美国人经常自己制作信封来寄送特别的感谢卡或纪念卡。如果你在信封里放了东西,比如胶卷和唱片,就可以寄了。我在美国冲洗了近20卷胶卷,都是装在信封里寄出和拿回来的,尽管信封里有一两张,有点搞笑。许多美国人喜欢用这种方法冲洗照片,因为这样可以省去把胶卷照片送到超市的麻烦,还能省一些钱。和一个美国朋友聊起这件事,她觉得很正常,说你一旦邮了,就信任邮局了。只要地址写对了,邮费全额付清,邮局肯定会收的。

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信封,而且它们经常包含非常重要的东西。到达美国的第二天,我去申请了社会安全号码。这个社保号是在美国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收入、纳税、是否有犯罪等各种个人记录都与之挂钩。雇佣没有安全号码的雇主将被视为非法。

在学校上课,申请医保,考驾照等。,还将被要求填写社会安全号码。这么重要的东西,美国人用普通邮件寄,不需要签收。还有驾照,这是美国除了公民卡和绿卡之外最硬的个人证件,因为通过驾照上的信息,警察可以从电脑上调出包括你的出生、国籍、住址、社保号在内的所有个人记录。有了驾照,可以出入所有地方,包括坐飞机。这么重要的驾照也来自一封不需要署名的邮件。还有银行支票、汇票、银行卡、信用卡、借书证、账单等等。

在美国,家里的邮箱一般都是竖在路边的,不上锁。邮件放在里面,等着邮递员来取。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我所有朋友的经验,无论多么重要的邮件,从来没有丢过。刚开始把胶卷放在邮箱里有点不放心(重要的胶卷一旦丢失,损失就再也无法挽回了),后来就淡定了。有一年时间,我发了大概50张支票来买单,每张都是安全的。

惭愧我曾经“不信”

但我很惭愧地说,我在美国撒过一次谎。有一天,我的助理克里斯蒂,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女生,在聊天的时候突然问我,“听说中国有很多人爱吃狗肉。你吃吗?”这句话突然让我紧张起来。

如果不是生活在美国,很难理解美国人对狗的喜爱。美国的狗大概比人少不了多少。一个家庭养两只或三只狗并不罕见。去超市的时候不懂英语,可能会不小心把狗粮柜台的东西买回来了,装在罐头里吃(我在国内的一个朋友就有这种光荣的经历)。把小狗当成家庭成员,允许它每晚作为“第三者”睡在夫妻之间,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前总统克林顿的狗几个月前不幸被埋在一个中学生的车轮下,让基什内尔夫妇伤心了很久。虽然警方裁定狗违反了规定,但这名女学生仍在哭泣,她的父亲不断向新闻界解释他的女儿如何爱狗,称这件事会给她带来终身的痛苦。在这样一个把狗当人看的国家,吃狗肉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暴行。去年,纽约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名记者在一家韩国餐厅杀狗吃狗的目击报道,引起轰动。纽约韩裔社区居民迅速反击,列举大量证据证明东亚餐厅杀吃了一只“鬣狗”而不是一只狗,并向电视台提出强烈抗议。甚至唐人街的中国人也加入了抗议活动,这迫使电视台经理写信给韩国社区进行解释。(后来有大胆的韩国人在报纸上评论说,只有200年历史的美国人,没有权利告诉饮食文化悠久的韩国人该怎么做。就算韩国人吃狗,也不是美国的那种宠物狗,就像韩国人把耕牛当朋友,不能指责美国人杀牛吃牛一样。)

反正面对助理这么敏感的问题,我也只有“从王顾说起”:“中国很多人不吃狗肉,尤其是大城市……”谁知她态度坚决,蓝色的大眼睛继续盯着我:“那你吃狗肉吗?”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完全失去了说实话的勇气,不得不认真的摇头。她马上松口,说自己有多讨厌别人杀狗吃狗。我相信,如果我的回答是相反的,很可能会伤害她的感情,我们的合作和友谊无疑会立即结束。

不“信”会怎么样?

在美国,在大大小小的商场购物时,我没见过出口处有任何检查或防盗装置,也没见过门口有保安。顾客偷小东西是个谜。其实美国的超市盗窃现象也是存在的,有段时间还挺严重的。无名氏电影明星不是不久前在超市偷东西吗?

和美国朋友讨论这件事的时候,都会耸耸肩说没办法,说商场总是尽量避免任何对顾客不信任的痕迹,所以即使有人在看,也会很隐蔽,经常挂一漏万。但他们也表示,美国偷窃的犯罪成本相当高。即使你偷了一件小事,一旦被曝光,它的记录会伴随你一生。我相信。有一次某大学举办盛大的人才招聘活动,我发现很多工作岗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有一个规定:15年内没有盗窃、诈骗或其他犯罪记录。

15,心狠手辣的男人能守得住吗?因此,美国人把从小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一些报纸也在讨论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诚信。女儿在美国上小学一年级。她最怕我去找老师说她在撒谎。有一次,她从地上捡起一枚25分的硬币,拿在手里玩,可是回来后告诉我,老师奖励她了。我怎么会被她骗了?马上说要和老师核实一下。她一听就实话实说,泪流满面,保证以后不再说谎。后来在一次学校收集硬币捐给某公益事业的活动中,她主动把这枚硬币和我们给她的很多小硬币一起给了学校。

在美国,我认识两个刚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他们周末轮流在香港人开的洗衣店工作。这两个人关系很好,就像姐妹一样,只是工作观念不同:女生A觉得老板给的工资不高,不要为她太辛苦——老板不在的时候干得多,不在的时候尽量少干甚至不干,最多装装样子;女生B觉得既然老板录用了你,你就要把事情做好,对人真诚,和以前一样。结果女生A早上经常看到堆积如山的洗好的衣服,也只是象征性的叠一些。下午老板来了她才忙起来,早上还说自己有多忙。而女生B,总是利用早上客人送衣服和收衣服的间隙,把衣服叠好打包,争取提前完成任务。有时候老板不是很忙。谁知道过了这么一段时间,最先不高兴的就是那些经常来洗衣服的美国人——老板的常客。他们不喜欢这样一个对老板不诚实的工人。他们纷纷向老板抱怨A小姐有多懒,早上只看书不工作,却夸奖英语不如A的B小姐。结果可想而知。

和一些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朋友聊天时,他们都深有体会地告诉我,说到给老板打工,并不比给中国的一些政府部门或国企打工强多少。不要偷懒耍滑头,否则你心里最没有安全感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被炒鱿鱼,甚至在业内留下不好的名声。

不诚信造成的最大灾难是安然破产的影响。美国安然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能源跨国企业,资产在美国排名第七,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5位。去年底突然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造成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事情到此结束。政府同意拨出巨款处理善后,公司老板们依然可以过上自己的富裕生活。没想到,该公司的一些重大欺诈行为很快被曝光,尤其是美国一家颇有声望的会计公司涉嫌伪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信用恐慌。一家曾与它签署意向协议收购它的大公司(这足以扭转乾坤),只是因为发现了一些猫腻而放弃了收购。结果,该公司一名副总裁自杀,董事长和其他责任人面临起诉,包括联邦政府官员在内的大量相关人员仍有待洗清嫌疑。有专家指出,如果安然事件导致企业界的诚信危机,其灾难将不亚于9。11事件。

唉,美国社会如此依赖“诚信”二字,真的值得我们这些曾经相信“人无信不立”的同胞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