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评价稿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评阅稿范文1
减数分裂的讲稿
首先,谈谈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既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基于细胞学、染色体、有丝分裂和繁殖物种的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本质和意义,为以后学习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知识打下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形成的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画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遗传、变异和细胞学的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把握本质。
4.教材加工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的特点,我为这部分安排2个课时。第一节课,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的意义。第二节课,我们学习卵子形成的过程,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本文主要讲解第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和过程。
二、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知识,做到导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绪论。
阅读指导,旨在培养学生?读书,思考,提问?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谁不善于读书,谁不善于思考?。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把教学目标变成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的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课堂导入:引导思维,启发学习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程。明亮的创意可以令人振奋,打开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高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主动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3)课堂教学:引导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引导和讨论。引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和创造思想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有针对性、有思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同学积极修改补充,最后由老师总结讲解。画龙点睛?课堂的作用是充满活力的。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讨论,使学生纠正错误观念,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从而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使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和谐一致。通过学习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提高了学习能力。(D)形成性测试:引导式培训
通过?导游培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度适中、梯度合理的典型、启发性问题,以抢答、讨论的形式训练学生解题。其作用是让学生用笔思考、口头表达、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并让学生举一反三,根据检测和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和补偿。
第三,学法律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知识,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和讨论来开展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引导活动失败,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眼、做事、说话、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四,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两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发新问题,(1)什么是有性生殖?(2)有丝分裂的主要方式是?以人类为例,如果人类染色体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照此计算,孔子第30代孙子的体细胞将是46?230条染色体,但事实并非如此。孔子第30代孙子的体细胞中还有46条染色体。为什么这种矛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演示卵子繁殖过程,即受精,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了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征,设计了一个动画来模拟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图中清楚地看到,一个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每两条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都是相似的,这就引出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的特征,插入人体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谱,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重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提前描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为了分散难点,为后面讨论突触和四分体打下基础。由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只是受精卵的一半,也就是体细胞,自然就引出了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然后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也说明了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知道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形成的过程。
首先,用导读的方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问题去学习。考虑因素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各阶段的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突触和四分体?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了方便后面讲述和解释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用四条来表示。同时,为了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神,整个拆分过程都是一个一个的出现。
在谈到精原细胞时,不仅要指出它来源于睾丸,还要指出它的染色体数目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要强调染色体在这个时期复制,也就是说在联会期,每条染色体已经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看不出来,因为这个时期染色体处于染色质状态,以免学生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的。在四分体时期,除了强调概念,为了防止个别同学把整个细胞中的四条染色体误认为一个四分体,先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然后闪现其中一个四部曲来加深印象。最后对四分体进行了总结,指出四分体的数目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这个治疗有了很好的突破?四倍?这个教学难点。在分裂后期,先展示一条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然后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是否可以再有一次分离。经过讨论,后期又出现了一个分离图,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动到哪个极点是随机的,即不同对的染色体可能自由组合。为未来学习遗传学?分离定律和自由结合定律?打下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学生很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然后呢。数量相等?。?分裂?即着丝粒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数量相等?也就是染色体数量不再是一半。至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别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的图片对比,让学生通过图片清楚的看到两者的区别,也就是?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然后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本质,二是板书复习每个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以精子的形式播放了一个连续的动画过程。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的意义,让学生先讨论,老师再补充,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最后指出这些都是有性生殖的意义,既衔接了上节课的内容,又设计了两个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个考察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掌握,第二个考察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掌握,通过两个练习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板书如下:
精子形成:
精子,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细胞
(复制)(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变形)
高中生物教案评价稿范文2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基因定向蛋白质合成”教学实例
文/李启贤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高中生物教育版第二必修课“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表达”的开头。它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教学,直观地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具体、形象化,并通过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加深理解,追求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一,引导怀疑猜想,激发好奇心
指导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首先,老师播放一段《侏罗纪公园》的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看完之后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真的可以用灭绝恐龙的DNA分子复活恐龙吗?制造一个新问题:如果可以用恐龙DNA复活恐龙,你认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简介:蛋白质是性状的体现,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那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呢?引出主题──基因指导的蛋白质合成。
二,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1.提问思考,引出mRNA,对比DNA和RNA,为转录学习做铺垫。
问题思维:真核DNA主要存在于哪里?蛋白质是在哪里合成的?
引导探究:老师首先强调细胞核内的DNA不能通过核孔离开细胞核,蛋白质合成的地方是细胞质内的核糖体。问题出现了: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的?
2.突破转录过程的重难点。
问题思维:DNA上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mRNA的?导致对转录过程的研究。
首先,课件展示了转写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转录过程发生的地方,需要的条件和产物。其次,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抄写内容。三、学生自主搭建?转录?概念,思考和总结转录过程的相关知识,完成8个关于转录的知识点,老师重点强调和补充。最后,课件再次展示了转写的动画过程。
3.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相关知识,为翻译学习做铺垫。
探索密码子:通过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mRNA如何将其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要理解这个过程,首先要寻找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碱基和氨基酸有什么关系?
提出了密码子的概念,课件展示了密码子表。师生观看密码子表汇总:除三个终止密码子外,一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密码子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说明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关系。
探索新内容:细胞质中游离的那些氨基酸是如何转运到核糖体的?引出tRNA,并用课件演示tRNA的结构。
师生总结:tRNA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4.突破这个翻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继续怀疑:tRNA是如何将细胞质中的游离氨基酸转运到蛋白质中的?组装机器?核糖体呢?引出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1)课件展示翻译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翻译过程发生的地点、需要的条件和产品。(2)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翻译的内容。(3)学生的自我建构?翻译?概念,思考和总结翻译过程的相关知识,完成关于翻译的8个知识点,老师重点强调和补充。(4)课件再次展示了翻译的动画过程。此时学生已经在脑海中理解了翻译的过程,回放翻译的动画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课件展示了蛋白质的基因引导(转录和翻译)和DNA复制(第三章)的全过程。
学生观看前一章中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过程。他们先完成表格,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对比、理解和记忆,然后完成习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第三,拓展升华,独立推导公式。
问题升级: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然后RNA翻译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在这个过程中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和氨基酸数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学生独立进行简单的推导,从而得出DNA的碱基数:∶RNA:氨基酸= 6: 3: 1,并将应用这一知识点,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课后拓展,培养创新精神
前后呼应:利用恐龙的DNA能让恐龙复活吗?
课件展示: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网站链接。
为学生提供与该段知识相关的网站链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学习,促进其新的学习动力。
没有确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没有唯一的、绝对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创新。希望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合素质教育的现代生物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教案评阅稿范文3
生物组织中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的教学设计
作者/孙
本课是高中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必修课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本实验在过渡教材中是验证性实验,但在课标教材中是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索性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因此,做好这个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能使学生体验探究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材设计理念
在课标教材中,这个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脂肪之前。一方面旨在为下一步学习各种有机物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测试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后面章节探索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本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试图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可以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本文简要介绍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选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做出预期的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敢于质疑的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使用的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教室容量大。
突破: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材料和仪器准备,学生情绪和知识准备;充分发挥班组长在课堂上协助管理的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第三,学习情境的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他们愿意并且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实验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有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满足不同智力水平、个性、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但是材料和试剂很多,标准化操作的细节也很多,所以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教学规律
教学方法:组织引导,注重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索。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程序
第六,教学反思
这节实验课是基于?自主、探究、合作、诚信?是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实验操作中组长的辅助作用,管理和规范课堂,分工合作,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发现试剂用量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推断,实验中应掌握统一、适当的标准。此外,开展探索性实验,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和预设,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黑板设计
生物组织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1.实验原理
还原糖+烧制试剂?(水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缩二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液?蓝色
2.实验材料
未知组织样本溶液(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蛋清组织样本溶液、花生种子匀浆)
3.实验程序
(1)分组实验鉴别未知样品溶液。
(2)填写实验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4)评估沟通
4.扩大调查范围
(1)雪碧饮料和木糖醇饮料的还原糖有区别吗?
(2)米粉和奶粉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些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