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旅游业

泰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古塔25座,古桥35座,古庙518座,牌坊37座,古庙17座。古文化遗址10余处,古墓葬7座。百口城遗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已确定属庐陵郡管辖。快阁始建于唐乾福元年,被载入《中国名胜古迹辞典》。因北宋黄庭坚任太和县令期间所作《登蒯阁》一诗而闻名。黄庭坚、陆游、文天祥、杨万里等文人墨客都曾亲临过。茶潭背,建于唐末,是当时江西最高的水利,至今仍在发挥灌溉效能。“红”方面,太和是革命老区之一,革命遗址遍布太和县城。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十渡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令人神往。

百口城遗址:百口城春秋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南郊赣江大桥南岸,东临赣江大桥引桥及国道319,北靠赣江,总面积23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它是我省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文化积淀最厚的汉晋时期城址,说明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已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庐陵文化的发祥地。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快阁:位于县城东角的太和中学。建于唐代干福元年(公元874年),旧名慈世阁。北宋初,知县沈尊改名蒯阁。快阁历经四次战乱,六次重建,五次重修。1973年,快阁被龙卷风摧毁,1984年重建,但未完工。占地面积约1225平方米(比原来大2倍),高度约24米(比原来高4米)。是我县西昌八景之一。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太和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献桥:又名应县桥,位于县城东门快递亭东侧的“王献门”下。相传晋代的王子瑶、唐代的安伯侄关系匡智在望山之东成仙,因站在桥上望见此山而得名。该桥东西走向,横跨护城河,是隋唐至清代唯一一座东达冀州,西达龙泉(万安、遂川)的桥梁。北宋年间(公元1068~1077),小平野重修县城,清康熙至乾隆间修葺。桥是单孔单拱,粉色的石头并排铺设,错落有致。长8.30米,宽3.33米,高3米,桥面用蓝色石块铺成。它的保存有助于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桥梁。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柯家地(明德堂):位于万和镇梅岗村,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特色的古祠堂。建于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尽管经历了760多年的风雨,这座朝南的祠堂仍然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历史、民俗、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2000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解放:位于桥头镇龙洲村。这座石牌坊是为颜鲁三的妻子温氏家族建造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粉红色的石头榫串联固定,由四根柱子支撑。整个广场有四柱三室三檐。平面呈长方形,长4.9米,宽1.4米,高5.5米。方柱、石碑上浮雕有龙凤、花卉、人物。精雕细刻,线条流畅,造型逼真,给人以美感和稳重感。它的制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古老的民族建筑技艺和雕刻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岭遗址:位于螺溪镇黄洲村委会茶园村南约200米的丘陵地带,南临合水河。因窑中借土,地下古遗迹露于地面,有残石刀、陶鼎足、方格、人字纹陶片。经过考古鉴定,属于战国时期的遗址。为证明和补充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吞禅大师墓塔:位于水岔乡西洋山黄龙坪上,坐北朝南,外有馒头形桩,高约10米,直径20米。唐末,由桐城(安徽)调至水岔西洋山。三年后,他筹集资金建造了“博佐基”,管辖108座寺庙。沈嘉转公,五子兵乱,庙全烧,墓地“黄龙坪”塔还在。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山下的第二个村子命名为黄龙村和博左集。其墓于1982被挖掘三层,地下墓塔呈八角形,下有数层不祥之物。为考证我县佛教历史提供了佐证。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山城遗址:位于沙村镇学士里山上。东临国道319与丘陵接壤,西临河,南临土城,为南朝(陈)所建,“陈集隋废”(县志)。土城出土的古代遗物包括石铲(残片)、文、等陶器。经考古鉴定,属于西周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证实了太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1984年公布为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老营盘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白云山战役指挥所,马家洲集中营,县苏旧址,南无桥(颜夕镇濉溪村南无阿美佛),龙头山塔(又名狗子脑塔,明代列为西昌八景之一) 杨士奇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最早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弘治入阁(副总理),入兵部,加太保太子。 )罗钦顺小墓(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乡友居村委会陶岗村南150米山上)郭墓:位于乡友里村委会林川村后井坑山。郭,官潮镇官潮村人,曾任兵部尚书,给太子少保上书。死于文鼎)曾衍墓(位于太和县沙村镇新华村委会三山里村山岙)。曾言,今太和沙村南诈人,成化十四年(1478)状元,太和县三大状元之一。陈迅墓(位于澄江镇龙门村委会康佳组陈家山)。太和县三状元之一,明朝宰相,辅佐五帝毕)周居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太宗二年(927年)进士肥西桥(位于碧溪镇江边村西北约1 km处太京公路旁)。因桥西北建有肥西亭而得名。李在南宋贾在位期间住在江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