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如何看待不上进的初中生?
社会肖像:把教育和爱放在天平上
2001 6月6日13:16妇女月刊
文/新宇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年轻白领之间的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把高学历作为不断进步的主要衡量标准。没有学历,就像没有钥匙开门。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它显得更加脆弱,失去了一些可靠的砝码。但在追求高学历的过程中,成本也是昂贵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感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教育与情感失衡的尴尬。
教育——爱情的矛盾
1,平等的矛盾
2.社会和家庭压力之间的矛盾
3.时间和金钱的矛盾
4.思想与行为的矛盾
担心因学历差距导致女性焦虑的因素;
1,怕对方不尊重
2.害怕社会和家庭的排斥。
3,害怕导致生活细节上的冲突。
4、面子失衡
A
其中一个观点是:
平等恋爱包含的内容很多,学历的差距不仅仅是表面的,它会影响两个人以后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交往中的矛盾,对事物的理解,对事物的态度。
刘辉,27岁男学历:硕士。
广州高新开发区荣达科技有限公司程序员
杨文23岁女性学历:高中。
广州新力文具公司职员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刘辉,在广州高新开发区一家信息产业公司从事数据库编程工作。他很有进取心。工作一年后,他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刘辉觉得自己虽然本科毕业,但由于电子技术更新快,时效强,一直不敢放松自己。他经常上课充电,甚至周末去图书馆。刘辉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时遇到了杨文。
杨文的家乡在湖南。高中毕业后,他没有上大学,就一个人来到了广州。起初,杨文花了200多元学习电脑打字,然后他找到了一家小公司做文员。认识刘辉后,杨文虽然很喜欢刘辉,但觉得自己的学历和刘辉差距很大,一直躲着他。后来她看刘辉对她真的很真诚,也没有看不起她的意思,就顺其自然了。两个月后,两人干脆合租了一套房子。爱情的到来,让一直沉浸在电子数据中的刘辉的喜悦不言而喻。刘辉开始更加关注杨文。刘辉在空闲时教杨文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但杨文的基础太差了,他永远也学不好。杨文对自己和刘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感到不安。
因为刘辉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杨文身上,刘辉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放松了很多。他不再去图书馆,甚至他的技术书籍也很少看。
直到有一次,公司接到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派刘辉去合作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合作。没想到一向技术自信的刘辉,却解决不了一些不那么复杂的问题,让他在合作单位丢尽了脸。刘辉心理压力很大,结果他负责的那部分技术在快验收的时候出了问题,差点把我们公司的业务搞砸了。在那段时间里,刘慧的脾气暴躁,她对杨文的态度也不那么温和。杨文能理解他,但同时,她也证实了一些她一直害怕的事情。
刘辉深知,技术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懈怠,否则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当刘辉决定报考我校在职研究生时,杨文的心沉了下去。她非常矛盾。她一方面希望刘辉考上,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刘辉一旦考上,他的学历和她的学历差距太大。教育差距造成的距离感让杨文感到深深的恐惧和压力,她担心两个人未来的发展。
忐忑不安中,刘辉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刘辉高兴地告诉杨雯时,杨文出人意料地告诉刘辉,她已经决定离开他。
杨文的朋友不理解。他们认为杨文找到刘辉是抓到了一个金女婿。他为什么这么轻易就放弃了?然而,杨文有他自己的理论。学历差距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只是表面的。会影响以后两个人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交往中的矛盾,对事物的理解,对某些事物的态度。更何况,当杨文觉得自己和刘辉在一起时,虽然刘辉一直坚称自己没有学历歧视,但时间久了,杨文觉得刘辉难免会有优越感,这是杨文最不能接受的感觉。
杨文说,她不是一个拒绝高学历的人,但她觉得两人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无论是爱情还是学历,否则很难平衡和协调。所以她宁愿多花点时间补充自己再考虑。
B
第二个观点:
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承受,尤其是女性和男性的教育差距,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勇气去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丁,男,28岁,学历:大专。
深圳新丰软件公司员工
林玲,女,27岁。学历:硕士。
深圳报业集团翻译
丁和他的女朋友林是石家庄商学院的校友。大专毕业后,丁在当地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他女朋友林玲比他晚一年毕业,因为她读的是本科。他们在学校谈恋爱的时候,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第一个是丁的父母。因为丁长得很帅,家里条件特别优越,所以对个子不高的林玲的长相很挑剔。虽然他的学历比儿子高,但是他的家人不希望儿子被一个女人压住,这是不光彩的,而林玲的家人则认为女儿找了一个学历比自己低的男人,这简直太恶劣了,更加不满。家庭的压力太大,导致两人心态失衡,经常发生一些争执。迫于家庭和各方面的压力,林玲本科毕业时没有选择找工作,而是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研究生。她想离开丁一阵子再考虑这件事。没想到,刚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林玲就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面临退学的危险。此时,丁挺身而出,帮助林玲渡过难关,两人关系进一步发展。毕业后,林玲决定去深圳工作,以免再次受到家人的阻挠。一个月后,丁成辞掉了当地的工作,来到深圳。
深圳的压力超乎常人想象。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很多。林玲凭借着著名的研究生学历蒸蒸日上,而丁却在人才市场上屡屡受挫。即使家庭压力在千里之外,依然有加持作用。林玲的妈妈还是隔三差五打电话劝阻女儿的选择。林玲的出色工作与丁的发展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一开始,林玲并没有在意丁的学历比她低。她觉得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并不完全对等。再说,一直在努力丁。他放弃了原来的外贸专业,学了计算机,现在应聘了一家电脑公司的工作。凭着他的勤奋和好学,他的工作逐渐有了成绩。
但有一次,林玲请丁一起参加公司的聚会。席间,同事们听说丁的学历后表现出不经意的轻蔑,这大大刺激了林玲。一直支持丁的林玲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优越感,对丁诚的能力和教育产生了怀疑。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使得林玲对丁的态度有些动摇,林玲与丁的纠纷也明显增多。虽然林玲没有明确暗示对丁学历的不满,但敏感的丁还是觉得这个大专学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丁一时不知所措。如果他没有考本科毕业证,他和林玲的爱情能走多远?
C
第三个观点:
在追求学历平等的同时,我们需要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感情会不会也成为追求学历的牺牲品?
方成,30岁,男,本科学历。
南京众信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
李记今年27岁。女性学历:大专。
南京华利达酒店人事评估部经理
方成的中新会计师事务所效益非常好。今年3月,他管理的业务因业绩突出受到单位表彰。作为现在的管理者,他应该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满意,但方成深深懂得在现代竞争中不进则退的道理,所以他想效仿,考一个会计专业的研究生,让自己的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然而,方成心里有一个顾虑。一年前,因为想报考注册会计师,他和女朋友李记吵了一架。这一次,他想读研。不知道她会是什么态度。
李记也是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女人。当她遇到方成时,她刚刚从专科学校毕业,并申请了一份在一家酒店做普通职员的工作。平时,酒店很忙,李记感到很累,所以当方成决定申请注册会计师时,李记不支持他。按照李记的话说,方成目前的工作和职位已经相当不错了。考不考注册会计师意义不大。相反,她的工作应该改进。因此,她希望方成给予她更多的支持。
然而,方成坚持参加考试。他认为注册会计师对他的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尽管两人吵了一架,方成还是去公司宿舍复习了一个半月的功课。他们之间的关系冻结了半年。最后,方成在李记考上注册会计师后主动讨好他。当李记看到方成通过了考试时,他很高兴,矛盾消失了。
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方成即将读研,但此时正是李继刚升任酒店人事考核部经理后的关键时刻。她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李记压力很大。她觉得自己各方面都需要养精蓄锐,就连续报了两个短期的英语培训班。与此同时,为了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李记还准备报读南大的管理本科班。
如果两个人要同时学习,矛盾会很大。首先是经济问题。方成将一次性支付26000元的研究生费用,这还不包括书籍和考试答辩的费用。两年下来,至少要花三四万,李记本科费用要两万多。二是时间的冲突,生活的矛盾。如果两个人都想读书,谁来做饭?谁来照顾家庭?
李记说,无论如何,方成这次得给她一个台阶。她确实需要改进,否则她很难稳坐经理的位置。但是方成也有他的理由。男人的事业更重要。如果他不充电,他的危机感会比李记更深。
陷入两难境地的方成和李记深感困惑。且不说单说钱的成本,一旦两人都想读书,那原本今年结婚的计划是不是就得无限期推迟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投入,那么感情会成为牺牲品吗?
D
观点四:
学历的差距让我无法平等的对待她,而一个缺乏主动性的女人,让人感觉就像一杯白开水。
陈今年28岁。学历:本科学历。
湖南电信局工程师
鲁珉,女,24岁,学历:中专。
长沙信和贸易公司员工
在电信局工作的陈东,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去年年底,他单身,分到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让很多人羡慕。新房子正在等待女主人的到来,朋友们都帮助陈东介绍他的女朋友。没想到,陈东在回衡阳老家的火车上遇到了中学同学鲁珉。他们一见钟情,一起回长沙谈了恋爱。
陈东从小就知道鲁珉学习成绩不好,后来也没考上大学。因为长得漂亮,个子高,在长沙一家公司做前台。陈东一直关心鲁珉的教育。毕竟他带一个条件这么好的中专学生的女朋友,似乎很难。然而,他觉得鲁珉可以在他的帮助下取得进步。
但是刘敏的想法与陈东完全不同。她觉得找到陈东就是找到了最有力的支持。她只想全心全意地爱陈东,安安心心地做一个贤妻良母。鲁珉不同意她的教育和陈东的教育之间的差距。她觉得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高学历,只要找的老公学历高,社会地位高就行了。
因此,当陈东安排鲁珉先参加几个短训班时,鲁珉和陈东第一次不同意。陈东说,他没想到鲁珉如此追求进步。然而,鲁珉也很委屈,问陈东他是在找学位还是找老婆。女朋友的学历对他有那么重要吗?陈东看着鲁珉悲伤地哭泣,所以她想了一会儿做她的工作。
单位的同事听说陈东的女朋友学历和工作都不怎么样,这让他很难受。陈东决定让鲁珉继续读本科。
陈东的劝说以刘敏的哭泣告终。这时,陈东不再那么有耐心了。他觉得刘敏让他太失望了。没有野心的女人就像一杯开水。他和她的* * *从何而来?
陈东开始发现自己和刘敏的差距越来越大,平时总会为一些琐事吵架,而刘敏的小女人作风真的让陈东无法忍受。陈东不知道这种学历差距是奇怪的,还是刘敏没有进步,这使他泄气。不管怎样,他不再天真地认为他能改变刘敏,因为刘敏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人。
陈东开始对刘敏的一些言论持批评态度,他对刘敏的服装也不满意。他说刘敏的水平不高,所以他甚至不会打扮。刘敏非常难过。尽管她试图迎合陈东,但她仍然无法改变陈东欣赏的笑脸。陈东已经失去了初恋的温暖。鲁珉想不通。她不是想去高丽读书、考大学,能让陈东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半年后,两人彻底分手。分手时,陈东给了鲁珉1万元。他告诉鲁珉,他希望鲁珉能拿着这一万元去读本科。因为,女生如果没有知识和教育来充实自己,会显得平庸,没有魅力。
评论:
在大多数人眼里,学历原本只是谋生的武器和钥匙,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学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社会地位的标志。因此,学历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它对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生活行为的潜在影响。
学历和感情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是因为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时间、金钱、感情等各方面的协调。感情方面,学历似乎成了衡量对方水平的手段,潜意识里影响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定位和态度。
当然,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在教育与情感的矛盾中,如何解决教育与爱情的矛盾,如何更好地把握教育与爱情的平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
/s/2003-09-15/13081746210 . shtml
走出学历误区: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看一条线。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实习)付洪波
我们不排斥文凭,因为到目前为止,文凭是唯一有法律依据证明某人学历的文本。但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文凭只是证明了某人若干年前学过的东西,并不能证明某人的现在和未来。所以讲课的时候不要看一个“点”,要看一条“线”。几个“点”(包括自学形成的点)连接起来就成了“线”。这个“线”才是社会应该看重的。
真正的教育。
“硕士越多越好,本科等。,大专不看,中专靠边站。”如今,社会对人才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65438+20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长30%。每一场招聘会现场都可以用“火爆”二字来形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能看到候选人拿着厚厚的一叠简历和一大堆证书。其中有一个你绝对不可或缺的通行证,那就是你的学历证书。没有文凭,简历也是白搭。
慈海对学历的定义是:“学历一般是指在学校学习的经历,比如你毕业于哪些学校,或者离开了哪些学校。”社会的不断进步也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与时俱进。有必要重新审视《辞海》对学历的定义。我们的学历观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正规大学教育获得的文凭,更是我们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参加社会各种培训的学习经历。毛主席说,社会是一所大学。这所社会大学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我们提倡永无止境的学习体验,活到老学到老。
学历只是一个点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魏磊说:“我认为社会只承认文凭是正常的。”他强调“学历是一个人在校学习历史的总结,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制概念。需要经过国家教育部门的一定课时、教学计划、国家评估等一系列程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授予学位、颁发毕业证承认学历是一个非常严格有序的过程。那些自学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培训只是一个人的自我充实和提高。”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正平认为,学历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代表一个人在某个方向上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训练的程度,再由国家行政部门认可的文凭来证明你的教育水平。
这是一个认同的问题。没有文凭,没有可信的地标来证明。简单来说就是空谈。社会学家刘宇能表示,用人单位仅凭文凭来确认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也是现代社会降低信息成本的一种方式。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科学,你首先要拿出社会认可的证明,也就是用你的毕业证来证明你的学历。
社会太看重学历,文凭决定一切,这让大学生变相找工作越来越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政府积极为大学生办实事,举办各种招聘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毕业生就业。
浙江省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多项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003年8月2日,浙江省人事厅在世贸中心举办了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当日有4万至5万人参加招聘会,达成初步意向1.6万余人。
正在浙江调研的国务院副秘书长陈金玉兴致勃勃地赶到招聘现场,了解浙江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他说,毕业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求职者要务实,脚踏实地;用人单位要克服人才高消耗的问题;政府要积极引导,提供好服务。
2001 65438+2月,浙江省人事厅副厅长袁忠伟曾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关于招人是注重个人能力还是注重学历的问题,称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但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靠一张文凭来判断的。这些都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这其实很令人费解,知道仅凭文凭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是不科学的,但为什么在实践中却变得如此困难?
杭州百强人事部的蒋经理说,在社会转型期,衡量人才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文凭。但她也表示,如果是人才储备,一般选择应届毕业生,注重学历;如果想让人才直接为企业服务创造价值,一般倾向于有工作经验,有没有高学历不是最重要的。但无论如何,学历还是首选,至少让人放心。
杭州滨江地产策划部经理张宏莉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批高学历的人才,每个人都有文凭。有这么方便的选择,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为什么不从高学历群体中选择?学历是法律依据的证明。至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高,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事情的能力。
记者在今年8月2日世贸中心举办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看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要求都很高,其中包括浙江某电子公司:本科学历加相关工作经验;研究生以上学历优先。记者对第二个要求有些疑惑,当场询问了这家单位的招聘负责人。他说,如果有研究生学历,肯定会优先就业,工作经历和其他经历都可以不要。
研究生学历好像变成了一种购物券,可以抵消一些东西。
2002年下半年,杭州某报社一下子招了8个研究生。不到三个月,八个研究生没有一个留下来。后来据那家报社的副总说,本来是想招一批高学历人才充实记者队伍,结果根本不是记者。副校长感慨道,当初也是看中了他们手里的文凭,没考虑那么多别的。现在看来能力更重要。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恰恰是报社一开始只关注学历,而忽略了对人才的全面考察。我们不敢说这种事情在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但是肯定会发生很多次。
学历不一定是人才,没学历不代表不是人才。天赋是多重标准的综合。文凭只能说明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知识水平,并不能说明一切。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事物每天都在进化发展,我们的知识也要不断丰富更新。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概念的界定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也是校外的学习经历。衡量人才不能只看他的学历。教育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点的延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他接着说,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有三种:一种是学术型人才,也就是在大学拿到文凭的人;二是自学成才,即通过各种社会渠道不断充实自己,比如自学考试,参加各种培训;第三,有经验的人才是指那些可能没有文凭,但在工作中有丰富的不断学习的经验的人。真正的教育是用钱买不到的,倡导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人群居,物以类聚;我们都知道涓涓细流汇成长河。学历是一条流动的线,文凭只是线上的一点。它是一个人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渠道。大部分知识都是靠他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参加自考、函授、成人教育、培训班等。都是大家求知的渠道。这样才能形成知识的金字塔,才能形成真正的学术记录。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正平向记者提出了一个关于学历的“立交桥”概念。学历的主要道路一定是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国际上也是这样。一个人的学历必须和自考、函授、网大、培训班这些二级道路紧密配合。那才是真正的学历。简单来说就是无数个点组成的学历线。
一个社会对学历的重视和追求,是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增长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人均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不可能有更多的剩余来提高劳动者素质。从1978到2001,中国人均GDP每年增长8.1%。只有在现代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积累才有可能。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现在的15%,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
代表高科技行业的杭集团人事部总经理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广泛地看待学历,而不是太狭隘。不能只看文凭,主要看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看他的道德品质。我们集团有几百名员工,其中大学生占60%,本科生只占20%。人才结构呈阶梯状,尽可能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一个人的能力不能用一张文凭来代表,应该包括身体素质、技能和智力。专科生能用的岗位为什么要用本科生?
关注和追求学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就个人而言,不应该把它作为追求一种待遇的工具;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应该是“贴砖”装点门面。
打破两个“铁饭碗”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进企事业单位就捧着“铁饭碗”的时代被打破了。下一步应该打破的另一个“铁饭碗”是终身文凭制,它消解了一纸文凭享受一生的观念。“学好数理化不怕走遍天下”,一次性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在这个知识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2001年6月,北京市登记失业人数为41.2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0.21万人,占比5.2%。在深圳,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人员有3000人,占失业人员总数的12.34%。这些还不包括那些没有在劳动部门登记的“隐性失业者”。
针对一些单位盲目要求高学历的现象,社会学家刘宇能直言不讳地指出,企业招你的时候是人才,但进了单位后不一定是人才。你是否被利用是另一回事,高学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符号。
不过这个符号目前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权力文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现在干部中有一种只文凭不知识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越来越严重。
一位在政府单位工作的中层干部告诉记者,我是正规大学毕业,刚开始在单位工作。我身边的一些主任、科长、处长,学历都不如我。很奇怪的是,几年后,几乎都成了硕士生,更有甚者,继续拿到第二个硕士学位。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打好晋升基础。其实工作能力还是一样的,与其高学历身份并不相符,但内部是认可的。他担忧地说,这与中央提倡的干部知识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习风格还是比较不公平的。高校都喜欢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也相信有很多学习者是为了寻求真正的知识来提升自己。但是目前学校里干部学生真的很尴尬,缺课还是小事。但是,叫人代考,代签卷子,代答辩打招呼,太过分了。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抱怨说,“文凭腐败”败坏了党风、政风和学风。他举例说,两年前,学院派了两个普通本科生去两个欠发达县当县委副书记。令他们惊讶的是,那些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甚至高中教育的同事现在有了研究生文凭。
讽刺的是,我们的社会一再强调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政府也一再强调要正确对待大学毕业生,而不仅仅是文凭。然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只满足于他们的文凭。
喔!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学位,不是空头支票。
打破铁饭碗,引入竞争机制,科学地衡量一个人,不仅是用人单位的事,也是人们转变观念的事,更是政府部门的事。“从学术标准到能力标准的转移。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人才市场将更快地与国际通行的人才市场机制接轨。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这些公司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尽快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整体和长远上提高我们的人才素质。
社会学家刘宇能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现实生活中很少这样做。人才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实践。这就要求企业的投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投资,还应该包括人力资源的投资,比如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可以说,重视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使用人才,是一个企业积蓄力量,走向强大的条件之一。但现实是,不仅一些民企不愿意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一些国企也不愿意承担“伯乐”的责任。但在德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人才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