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必须重视德育。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

第一,巧设情境,在新课程导入中渗透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用掌握知识的过程来烦孩子,不要把他们引向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让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喜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应该是“有良心的人”,而不是被学生拖累。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习在孩子的快乐参与中成为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教《知道时间》的时候,我先用课件演示举世闻名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画面,让学生说出广州亚运会的开幕时间是什么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时分秒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顽强奋斗的精神。在一年级数学《计数》的教学中,我先展示“可爱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他们美丽的校园,以此来教育学生热爱学校和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他们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机会和幸福的生活,在美丽的校园里好好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服务。在讲授“6、7的认识”时,在引导学生认识主题图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卫生,积极参加值日活动,从小懂得清洁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与教材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新教学中。

爱国是做人的核心,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尤为重要。正所谓“水不激不跳,人不激不激。”一个人一旦把崇高的爱国情怀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就是长远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有机结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主题,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把德育渗透到新课程教学的知识解析中。比如在教六年级数学“圆周”的时候,老师讲到圆周率的时候,可以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课件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大约65438年前计算出圆周率应该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数学家。还讲述了祖冲之追求数学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的光辉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习数学。再比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天安门广场的壮丽照片。当我第一次看到照片时,学生们会微笑并专注于照片。我引导学生通过照片观察天安门建筑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形象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图片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受到了精神教育。

德育渗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我们的中国祖先以高度智慧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鼓励他们投身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总之,数学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做到自然恰当,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和德育内容和谐统一,就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第三,在数学教学和训练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德育教育。

通过数学教学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良好品质。数学是一门有着严密体系和论证的学科,需要精心策划的运算,精心计算的应用,精心规范的分析,时刻要求人们不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总结、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使之循序渐进、合情合理。通过数学解题的规范化训练,严格要求书写工整,练习认真,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不能虚伪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求实的科学态度。在解题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可以经常鞭策和鼓励学生去克服和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故意设置一些困难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问题多变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自己过去的成绩和进步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来解决,开展竞赛练习,及时公布和表彰。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体会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很高的热情,进而积极不断地进步,努力探索数学的奥秘。比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在巩固练习中编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四个好朋友,分别按照1/8、3/8、2/8、1/2的分数吃了一个哈密瓜。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该如何选择?是什么原因?”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都抢着回答,有的说选1/2,有的说选1/8,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选1/2的理由是为了多吃,选1/8的理由是为了多为别人着想,多给别人吃)。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老师都会给表扬。这时,教师应该利用这种情况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文明礼貌。作为我们的学生,相互谦让、相互谦让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通过这次实践,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生动话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了学习生活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了教学中。从而从小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再比如,在计算能力的训练中,我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边审题边思考:“是不是读错了或者抄错了?”看清楚数据和运算符号,搞清楚先算什么。又算什么?可以简单计算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回头看,有意识地检查,及时纠正错误,有意识地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防止错误再次发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写清楚,形成做完作业后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外延伸德育内容。

数学是一门高度关联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把有关德育的信息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德育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比如,在教完统计学之后,我让我的学生开展“这个月我做主”的活动,让他们回去问父母自己家这个月每天的用水量并做一个统计表,然后算出自己家这个月花了多少水。通过计算、比较、讨论,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巩固了课后在课堂上学到的统计知识,又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理财的艰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不浪费水资源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再比如,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后,我让他们回家后整理书包和自己的房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要分类摆放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高自理能力。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个小数学家的故事和相关的数学信息。我相信这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出发点。以上几点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体会。百年大计,德育为本,让我们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从而产生一种“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