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地理是一门集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物产、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以及知识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等特点。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地理上的东西和现象讲清楚、讲透彻。依靠传统的常规教学是很难的。只有利用模型、标本、图表、视频、电视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地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运用现代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地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土地划分与合理利用、粮食生产的合理配置与多种经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与重建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必然要求现代科技手段的普遍应用。例如,传统的费时费力的地面测绘和航空摄影必须被速度快、信息密度高、时效性强的卫星遥感、遥测、遥控等新技术所取代。
(2)现代科技教育原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科学原理。
科学性是指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通过科学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地理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根据地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结合相关内容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解释和检验问题的能力。
2.利益原则。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有潜在的因素。只要引导得当,这一潜在因素就能被激活,学生就会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注意及时引导他们从感性兴趣发展到理性兴趣,从而形成真正的理性兴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
3.实用原则。
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观察、想象、类比、推理等思维过程,还包括绘图、查阅地图、监测环境因素、气象观测等操作技术。大量的实践学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4.全面原则。
综合性是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坚持综合性、发展性、联系性的立场,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获得更全面的科学意识、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全面的科学观。地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整合。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改进
构建以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灵活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高层次追求。技术的门槛效应、设备的价格效应和人员的观念效应一直是地理教学现代化改革的制约因素。从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来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
(一)必须有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和课件制作的整合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课件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技术,在广泛收集素材、选择题目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目前教学软件开发中个人实践开发与团体商业开发结合不紧密,教师之间横向交流不畅。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是,软件公司要为教师提供多种具备二次开发条件的多媒体平台,让教师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大的开发成果,让课件的批量开发和推广更具实用性。
(2)支持和享受资源。
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由于地区和学校之间资金和设备的不平衡;各级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上的差距;确实存在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将充分重视校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教育资源和信息密切相关的开放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