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差异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级结构:

将根的初生根和有根毛的部分切成水平切面,从外到内可观察到以下结构:

1)表皮层:是根细胞的最外层,排列紧密,具有吸收能力,部分细胞向外延伸成为根毛。

2)皮层:紧靠表皮之下,由多层排列松散或略密的薄壁细胞组成,分为外皮层、中皮层和内皮层。

外皮层:又称下皮层,是紧贴表皮的一至数层细胞,通常排列整齐紧密,表皮脱落后常变成木栓状增厚。

中皮层:是皮层的主要部分,排列松散,通常细胞间隙较大。

内皮层是皮层中最内层的细胞,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精细。除木质部导管附近的流通细胞不加厚,水分可以自由地向四面八方流通外,其他细胞的径向侧壁均因木栓化或木质化而加厚。增厚的径向侧壁称为凯氏点,内皮层具有凯氏点的部分也称为凯氏带。

3)中柱:内皮层内的部分。

2.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包括裸子植物)根初生生长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和初生木质部顶端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维管形成层(简称形成层),将次生韧皮部向外分化,加到初生韧皮部上,次生木质部向内分化,加到初生木质部上,从而形成次生木质部。此时,中柱鞘细胞也开始恢复其分生能力并转化为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向外分为木栓层,向内分为木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木栓内层统称为周皮。因此,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射线。

3、凯斯班带(Casparian strip)

凯氏带是高等植物内皮层细胞径向壁和侧壁的带状加厚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水分渗入组织,控制皮层和血管柱之间的物质运输。它的宽度因植物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它最早是由德国植物学家凯斯伯里在1865年发现的,它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凯氏带存在于初生根的内皮层中,但是否存在于茎、叶等气生器官中仍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