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穿越——浙江柯桥中学学生听兰若寺故事。

?看似穿越——浙江柯桥中学学生听兰若寺故事。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博物馆日,增强学生们对家乡文化的感知,来自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博士罗于2065年5月38日下午6:5438+01,举办了题为“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蓝若寺考古工作介绍”的讲座。讲座由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高兴江主持,浙江柯桥中学文史社社长刘晓庆、教学部主任、文史社经理荣威、文史社学生参加。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罗博士以80年代的电影《倩女幽魂》开场。首先,他讲了发现兰若寺墓地的由来。因某建设项目开发,浙江省文物局委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考古部对建设规划范围进行考古勘探。结果,在蓝若寺水库北岸、黄芬山南麓发现了一处南宋墓地——蓝若寺墓地。建于南宋末年,其时代下限不晚于元初。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南宋墓地。

其次,罗博士介绍了兰若寺墓园的规模和构成。从规模上来说,与浙江南宋其他墓地相比,宁波东钱湖和余姚的史氏家族名墓,石、石松之“一门三丞相”,权势盖世。史是最有权势的人,他的父亲是最有权势的人,他的侄子史松之是最有权势的人。都是南宋最高位的人,所以墓地都是按照一品礼制来做的。但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些人的墓葬规模其实还不到兰若寺墓地的三分之一。从目前曝光的面积来看,蓝若寺墓地的墓地面积至少有1.2万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庞大。从构成上来说,这个墓地由风水环境、墓地、坟庙等组成。从风水环境来说,此地前有两山,青龙山隐于日式铸脊层中,山涧流于公园前,背后有靠山,犹如被群山环抱,安全感极强,颇似风水上所说的“兵家之地”;分寺在1956修建的兰若寺水库前,距离陵园东侧约150米。由于旱季,它暴露在外。表面上是三进院,每次进院也是这样。罗医生认为对应的就是这个墓园,很可能是墓园赠予的坟庙。经口头调查,百姓说是寺庙,山后有尼姑。虽然找不到,但可以看到像旧石臼一样的门轴,而且寺庙和尼姑庵离得很近,大概只有200米左右。“而这就是功德坟寺,就像嘉定十四年(1221),朝廷下限将志国寺改为月芬功德坟寺,并赐名为‘褒钟延福寺’。它在墓地之前就存在了,朝廷给这个墓庙立牌匾,一方面守护坟墓,一方面帮助墓主人做功德。是等级的体现,也构成了南宋非常完整的墓地。整个墓园分为上下两部分,最下面的第一个梯田就是“夏媛公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推测这一带可能是与“夏宫”意义相近的院落建筑区,是南宋陵墓单独修建的,用于日常祭祀和守陵人居住。第二至第四阶为“上元”,应该是高级建筑区,也是祭祀专用的主墓分布区。核心部分是二、三级阶地,沿中轴线对称。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多级石脊、石墙、庙门、厢房、厅堂、院落等遗迹。大雄宝殿的规模已被考古发掘证明是一座宽七间、深三间的建筑。根据周必达在《四灵录》中的记载,宋高宗的祭殿也是一个正殿,只有三个开间。因此,这是南宋最大的单体陵园建筑。

?墓地的顶部,也就是普通人最感兴趣的“关键部位”,是主要的墓区。除了圆形圈地,取而代之的是用方砖或石块铺成的斜面。主墓区布局与南宋高等级贵族墓葬基本相同,由须弥、环(径)、阙楼、主墓、隔墙、石砌挡土墙组成。

而且阙楼是在主墓区发现的,就在主墓的四个角上,还能看到两个凸起的角。阙楼的出现,彻底给墓地打上了高级的标记。围栏的四个角可以清楚地代表身份。据北宋《天盛陵》记载,“墓门四角筑三级以上,土立五级以上,其余皆封。”也就是说,拥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只能在墓地的四角建一座墓。兰若寺墓的四个角都是修建的,墓主人显然是身居三品以上的高官。墓葬墓地的规格远远超过了宁波东钱湖和余姚石氏家族墓地,包括南宋重要的墓地修远。结果指向了当时的最高规格。

坟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成了学生们迫切想知道的问题。罗博士也思考过,分析过。目前学术界认为该墓位于绍兴,指向当时最高规格,做法完全是江南式。如果是绍兴人,南宋后期,整个浙东不超过10人,绍兴也就一两个人。据推断,这是宋理宗的亲生父亲赵茜。“当然也有其他的可能性,这要看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

此外,罗博士还分析展示了宋代六陵与兰若寺墓地的关系,以及出土的建筑构件,进一步指出了南宋建筑史上的辉煌。最后,罗博士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并鼓励同学们投身考古事业。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兰若寺墓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强化了自己的乡土观念,体会到了考古的魅力和与历史的关系,以及考古工作者的不易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