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涵的学术生涯
1919年初,他的堂兄、著名学者胡适回乡探亲,他随胡适到北方求学。夏天,我考上了天津南开中学初二,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中学的所有课程。
1922年,江泽涵升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漫长的数学生涯。在南开大学,我认识了我国现代数学的先驱、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蒋力夫教授,从此师从蒋力夫先生。
1926大学毕业后,姜立夫把他带到厦门大学数学系,让他做他的助教。在学习、教学、办学、做人等诸多方面,江泽涵都以江先生为榜样,受益匪浅。
在蒋力夫的鼓励和催促下,江泽涵于1927年夏天参加了清华大学留美大学生考试,获得了唯一一个赴美攻读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的名额。1928获哈佛研究院数学系“约翰·哈佛学者”荣誉称号。他的博士生导师是著名数学家H M .莫尔斯。当时,莫尔斯的临界点理论刚刚问世,它揭示了拓扑学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江泽涵对拓扑学的浓厚兴趣。从那时起,他就致力于这门新学科。1930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做s·莱夫谢茨的研究助理,师从这位著名的拓扑学大师研究不动点理论。
1931年,北大理学院新任院长刘树琪经蒋力夫推荐,邀请江泽涵到北大任教。当时莱夫谢茨也劝他留下来继续做研究助理,但他决定学习蒋立夫回国的榜样,婉言谢绝了莱夫谢茨的挽留,并对他说:“现在我需要回国教书,不能再呆了。”那年夏天,他回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数学教授。从1934开始担任数学系系主任。
1936年第二次赴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习一年。1937年他回国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北大已经迁到昆明,与清华、南开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江泽涵也随家人迁居昆,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并担任西南联大数学系系主任。1941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数学所筹备处,隶属西南联大校园。江泽涵被聘为兼职研究员。
1946年夏,江泽涵随北京大学迁回北平。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饶裕泰教授出国访问,江泽涵担任代理院长一年。不久,他也被教育部选派出国留学。我计划再次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47年夏天离开前,在蒋立夫和陈省身的劝说下,转到瑞士苏黎士高级技术学院,师从著名代数拓扑学家H. Hopf两年。
从65438年到0949年,人民解放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江泽涵非常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于8月8日回到解放后的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泽涵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52院系调整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数学系合并,组建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由三位老系主任中最年轻的清华大学段学富担任新主任。江泽涵接受了这一安排,并一如既往地关心部门事务,支持新主任的工作。
江泽涵是中国数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自1935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副理事长。建国后仍担任副主席,直至1983被任命为名誉主席;自1962任北京数学会理事长,1981改称名誉理事长。建国之初,他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办公室副主任,亲自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密切合作和相互支持奠定了基础。65438-0955,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