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面对生源不足,如何走出困境,成为名校
理性看待薄弱学校的弱点。
薄弱学校最大的困境就是生源太差。每当我们与薄弱学校的管理人员或老师交流时,他们总是没完没了地抱怨学生的质量,尽管他们并没有对特定学生有太多的歧视,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抱怨学生是一种态度,但承认学生现状是一种理性。的确,大家都愿意“教天下英才”,但毕竟人才不多。因此,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在校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前的知识结构、对学校的态度和兴趣以及他们对学习的基本取向。抱怨现实只能让现实更需要抱怨,乐观面对现实才能让现实更乐观。当然,乐观的背后,更需要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
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在于学校缺乏各种资源。然而,我们真的明白了吗:为了建设一所好学校,我们需要哪些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学校发展需要哪些教育资源?学校的努力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集中现有教育资源可以补什么?当我们理性面对资源匮乏的现实时,不仅要争取更好的办学条件和更多的教育资源,还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配置稀缺的教育资源,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稀缺的教育资源。
越是贫穷的人,越应该科学地分配和使用财富。争取更多的支持无可厚非,但要客观分析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学校独特的教育方式。同时,科学分析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从而更高效地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为学校走向中兴提供现实保障。
薄弱学校要有不弱的发展思路。
人变穷,要么是因为家庭背景,要么是因为生活机会少。但如果人们顺从贫穷的生活,认为自己的贫穷是不可避免的,把摆脱贫穷的希望寄托在别人或外部事件上,就会让人感到失望和可怕。学校也是如此。虽然不存在志向的问题,但是学校的发展还是存在价值取向的问题。
自助者天助。薄弱学校的发展应该主要依靠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更多的帮助。借名校之力发展自身,是当前薄弱学校改造的重要举措。虽然短期内可以提高学校的口碑,但是也可以借助名校的品牌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一些优秀的老师加盟。长期观察这类学校不难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带领薄弱学校突围。目前江浙一带名校盛行,弱校改名为某名校的附属学校或分校,有名校的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撑。在我看来,这种方式短期效果明显,但同时也让这类薄弱学校永远陷入“薄弱学校”的困境,因为学校往往会因为与名校联姻而失去办学目的。
即使是外部支持,也不可能通过等待、依赖、索取来获得过剩的教育资源。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着大量的教育资源,但是给学校分配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并不是“怜悯和同情”,而是希望分配给学校的资源能够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所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让自己在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意味着你可以凭借学校的教育实力,逐渐赢得更多的资源。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是随意消耗教育资源,还是继续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教育过程,成为学校决策者面临的难题。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是继续支持教师的学习和培训,继续办好各种课外活动,还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师福利和学校办公条件的改善?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更强调教师的教学力量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薄弱学校,特别是教育资源缺乏的学校,要集中资源帮助学生,通过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来促进学业成绩的获得,通过学业成绩的获得来激发教师的教学信心,通过教师教学信心的提高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通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来赢得更充足的教育资源,最终摆脱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困境。所以,学校越弱小,越缺乏资源,就越有必要把资源分配给学生,分配给教学,而不是把教育资源用于教师和学校当前的消耗。
从“弱”到“优”的突围之路
每个学校都想成为名校,但对于大多数薄弱学校来说,成为名校的可能性极低。短期内更实际可行的目标是成为“优秀”的薄弱学校。名校不是弱校的未来,“优秀”的弱校才是弱校真正的归宿。正如口中学没能成为上海中学一样,中学也很难成为金陵中学。无论是口中学还是中学,都只能成为目前薄弱学校中的标杆学校,因此享有良好的声誉,赢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那么,薄弱学校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薄弱学校呢?当我们仔细分析中学和口中学的成功时,很自然地,他们的行动策略是科学的,这种成功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学,敢不敢学。
对于薄弱学校来说,危机感是走向优秀的第一步。对于一个已经很优秀的学校来说,机会可能是走向优秀的第一步。但对于薄弱学校来说,获得机会的概率很低,但危机总是紧迫的。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时不时面临危机,但是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老师,没有危机感,这已经成为薄弱学校的一个难题。事实上,当我们研究中学和口中学时,我们会发现,在其辉煌之前,杨司中学是一所典型的“三流学校”,由三流硬件、三流教师和三流学生组成。当崔启生校长去口中学时,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打算合并学校。我不敢说是这两所学校的“危机感”催生了今天的中学和口中学,但如果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绝对不会有今天。
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走向优秀的第二步。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但有一点对所有学校都是公平的,那就是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薄弱学校可能缺少办学资金和优秀教师,但不缺学生丰富的感情生活。所以,这可以成为学校从弱到优的基石。所以我们采用一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教学策略,我们放弃一切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教学策略。在口中学改革前,虽然老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很枯燥,于是校长崔启生在学校坚决实行“10加35”的做法,要求老师上课只讲1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无独有偶,杨司中学也提倡“先学后教”,让教师从过去“填鸭式”的“一线”退居二线,充当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的“参谋”和“顾问”。
对于薄弱学校来说,学校管理创新是走向卓越的第三步,是完成整个过程的基本保证。学校管理不仅是对学校日常工作的监督,也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重组。教育资源配置方案越科学,实施效果越好。资源分配方案越无效,效果就越差。因此,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对现行的学校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检讨和优化,在确立了新的学校资源配置方案和发展规划后,需要坚持不懈、勇于捍卫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