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下宁夏海原县的历史。
行政区划海原县[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所辖的一个县,原属甘肃省。人口约45.5万。1920发生过一次海原地震,死伤近20万人。海原县代码是640522。历史沿革主要是回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东乡族等民族。西汉属安定郡。清同治十三年(1874),设立海城郡。民国三年(1914)改为海原县。
历史沿革简介海原县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后定名为海城,民国三年(1914),因与辽宁省海城县同名,由海拉都简化为海原县。春秋战国时期为戎人游牧区,秦为北方郡县。汉属安定县。魏属原州,魏晋时期为少数民族居住。隋属平凉郡。唐宓属于袁州。神龙三年(705),置孝关县后,属原州孝关县,贺州会宁县。五代时期由吐蕃和党项部落控制。宋先平五年(1002),党项夺得今海原县,以天都山为主。1038年,西夏建国,隶属西夏,元昊位于本县南部。宋元丰四年(1081),南谋会城被宋军焚毁,这一年西夏收复南谋会城并重建,故称南谋会新城。宋二年(1099),南牟会新城复归宋朝,位于安,属秦风路。靖康元年(1126),西夏攻陷Xi安州,改称南威州,又称安州。元明清及元初时期,大量回民来此定居,名为海拉渡元,属开城道。玉娟王建国在Xi海原。明是楚王和的牧场,海拉都堡,又名海城,属固原府。成化年间,Xi安、荣臻、平陆一带,千家万户。清初属平凉府,顺治三年(1646)划归平凉府知盐知茶。乾隆十二年(1747),固原市盐茶居民同治迁至海拉都堡,并设厅所,成为盐茶厅城。同治十三年(1874),割堂设海城郡。民国三年(1914),改称海原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全县分为五个自治区自治。民国二十二年(1933)改为区,次年撤销区,实行乡、联保、保、甲制,设立海都镇1和宁远、改革、安仁、清河、安化乡。民国24年初,海都镇撤销,改为万美乡。完美乡位于海城,辖6个联保,13保,184 a;宁远乡位于王力,辖5个联保,20个保,187 a;威信乡驻新营,辖4个联保、22个保、243A安仁乡位于Xi安,辖2个联保,10保,100保。清河乡位于红古,辖2个联保,12保,104 a;安化乡,位于何家店,辖3个联保,9个保,105A。同年,乡设区,原乡改为区,以数字序号为名。1937,六区调整为四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部队解放了海原县东北部(高崖、王力、官桥),将这一地区和同心县的一部分建立为中国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玉海回族自治县(红军迁都后,玉海县死亡)。1940实行新县制,取消区、联保,改乡镇管辖的保甲制。全县分为复兴(在海城,辖六保)、Xi安(辖六保)、高崖(在高崖,辖七保)、王力(在王力,辖七保)、阳朗(在阳朗,辖三保)、正旗(在正旗,辖五保)、新营(在新营,辖八保)。民国三十一年(1942),甘肃新建西吉县,海原县所辖的九营、五原、大寨乡、新营镇、Xi安镇的部分嘉宝划归西吉县。同时,新营镇更名为古镇。1944,羊郎镇划归沽源县;沽源县李俊乡隶属海原县。1946,营区划归通渭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