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论音乐与心理健康——一篇2000字的论文《音乐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
摘要:音乐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个人保持心理健康。国内的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过于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对课外音乐活动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变化等,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鉴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未来的音乐教育应从上述缺陷入手,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措施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全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跳楼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更加迫切。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教育部(2009年)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健康教育,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其负面情绪,这一点已被许多心理学研究证实。石民和余慧敏(2000)通过实验证明了音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他们让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包括声乐、器乐、音乐艺术欣赏、美育等活动。结果表明,这些活动能明显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Wong等人(2001)也发现,听音乐30分钟可以明显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国外心理学家Delucia和Gellman(2007)将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方法,发现音乐可以极大地缓解离异家庭儿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且这种效果会在干预后持续三个月。
音乐因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哈特(Harter)和巴丁(1987)认为,幼儿很难通过语言来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在父母离婚等情境中很常见。孩子会对父母离婚感到难过和释然(大部分离婚家庭之前都有很多冲突和矛盾)。音乐可以帮助孩子释放这种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情感。Gladding(2005)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语言和个性的原因,非语言治疗往往比?谈话治疗?更有效。
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那么音乐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有以下观点。
首先,音乐使人放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当音乐的节奏与这些节奏相匹配时,人就会放松下来(Saoerston,1995)。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的生活中,所以放松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音乐都能让人放松;放松音乐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节奏,音乐节奏变化不大;音乐可以包括弦乐、长笛、吉他等。,而且最好是优美的协奏曲(罗柏、尼科尔斯、鲁坦、毕晓普、&;帕克,1995).音乐还可以鼓励个人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质,以促进心理健康(曹礼等人,2000)。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通过音乐放松自己。
其次,音乐通过表达和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促进心理健康(詹伟,2004)。音乐起源于人类社会由来已久,最初的目的是表达情感,宣泄情绪;音乐叫什么?情感的语言?。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来解释音乐是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周世斌,龚正,2007。他们认为音乐带来的兴奋感会让他们。Id?知足吧。?Id?它是原始的,本能的,也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是强大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生存驱力(林崇德,2002)。当本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感到紧张,滋生焦虑;我所需要的满足感可以消除紧张,让个人快乐。心理学家还认为,音乐欣赏和赞美的技巧也能得到满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属于认知、协调、掌握社交技能的部分。音乐可以通过文化和审美的交融来制作吗?超我?得到满足;?超我?代表了人类生活的道德标准和前进方向。
第三,音乐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维持心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存在。个人健康和社会密不可分。中国心理学家左斌(1994)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能始终与社会保持良好的联系,正确认识和理解他人和社会?。因为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自然倾向于实现与社会中其他人的和谐。音乐艺术在交流中起着聚合作用,促进人际和谐。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和张学友的祝福,总是出现在大型毕业晚会或朋友的告别会上。这些旋律不仅能打动我们的心,还能促进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一是以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育功能,强化情感表达。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过于强调教育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音乐》记载,?快乐的人是圣人,所以快乐;但它能善良人心,感人肺腑,移风易俗,那么先王为什么要教它呢?。建国以来,音乐教育往往被用来表达爱国情怀,表达革命理想,而忽略了个人对音乐的需求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满足作用。他在《乐论》中提到:?丈夫快乐,他就会快乐,所以快乐是必然的。所以,老朋友不能不开心?。虽然古人早就注意到音乐可以满足情感需求,促进心理健康,但可惜这种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弱化音乐教育的教育功能,强调其在情感满足中的作用,就要改变教材的编排。在音乐教育中减少思想性,引入流行元素,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流行音乐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色的通俗和流行音乐。王振宇(2009)认为流行音乐应该引入中学音乐教育。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传播,引起* * *,与时代密切相关,内容通俗易懂。对于那些不太懂乐理的中学生来说,学起来容易,唱起来容易,弹起来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紧张学习、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流行音乐可以很好地表达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压抑。
其次,要辅以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目前,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和讨论音乐。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坚持课堂活动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必须突破以往的课外音乐活动形式。以前的课外音乐活动有群众歌曲教学活动、歌唱比赛、专题音乐欣赏讲座、综合音乐比赛、音乐会、学校音乐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都比较正规,参与其中的学生有很强的被限制感,不能很好地表达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前学校的歌咏比赛都是和革命爱国主题紧密相关的,比如学校的红五月歌咏比赛,12.9歌咏比赛。虽然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教育意义,但是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以后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放宽对主题的要求,让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学校只需要少一些监督管理,但在题材上不能太严格。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自组乐队等。这些形式都是学生喜欢的,可以让他们炫耀青春,释放自我,也有利于心理健康。
第三,课程和活动的安排要更有针对性。目前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单一,可变性比较小,没有考虑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发生重大社会事件时,为了减轻这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举办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释放个体情绪。比如5.12地震后,央视举办了一场赈灾义演。一方面可以为灾区人民募捐,另一方面也可以释放中国人民的悲伤。在国外,教会也履行类似的职责。当恶性社会事件发生时,如校园枪击案,人们可以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重大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这些事件发生后,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活动,以应对此类重大事件的影响。此外,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也可以结合起来。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个人事件时,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小型活动,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参考资料:
德鲁西亚-瓦克,J.L。盖尔曼,R.A. (2007)。英孚?在离婚群体的孩子中使用音乐的困难:对焦虑、抑郁和对离婚的非理性信念的影响。群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和实践,11(4),272 282
[2]Gladding,S. T. (2005年)。作为艺术的咨询:咨询中的创造性艺术(第3版。).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美国咨询协会。
[3]詹伟。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9): 401-402。
[4]周世斌,龚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阅读与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曹礼等著《音乐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石民,余慧敏。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 293。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论音乐与心理健康:一篇2000字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