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管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之和所达到的综合效果。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课堂效果越好,教学效率越高。如果课堂管理不好,会影响老师讲课,影响学生听课,影响教学效率。所以,课堂管理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是组织者和管理者。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导言
每个老师都期望每一天的教学活动都是快乐的,但是“每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我每天都告诉自己,我要平静地度过这一天。我会尽量不被激怒,不发脾气。但最后,我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相信这是很多老师都有过的经历。在古代,有人称教育活动为“春风融雨”,但曾几何时却演变成这样的“剑影刀光”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是有效的?本文提出了几种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意在抛砖引玉。我坚信,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结合我们的学生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或策略。
二、问题:课堂管理亟待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创新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更是课程实施方式的彻底变革,真正从以知识和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只有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主要活动过程,才能实现理想的课程目标,充分发挥理想的课程功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创造性的发展。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必然要求对课堂管理进行深入反思和创新,也必然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管理来支持教学创新。
毋庸讳言,无论是在教育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课堂管理的研究都不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管理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目标,只有严肃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的一般行为。纵观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存在诸多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发展的课堂管理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但课堂不等于课堂。简而言之,课堂是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与学互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递信息、对话交流、发展理解的生命活动。因此,课堂管理不是简单地用课堂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科学机智的课堂管理,合理规范课堂上的各种行为和关系,营造平等、和谐、认真、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力,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研究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与学生的成绩成正比。然而,传统的课堂管理主要强调纪律和针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很多新老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管理上,却不能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库宁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将他的注意力从反应性的纪律策略转向前瞻性和预防性的课堂管理。他认为,有效的预防性课堂管理包括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可预测的日常程序,监督学生的行为,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反应。显然,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那些能够预防问题的老师。韦森对500所具有良好纪律形象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这些学校预防暴力和冲突的方法。他发现,这些学校在控制课堂纪律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侧重于如何防止不良行为,而不是如何施加惩罚;强调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现象。前瞻性课堂管理的本质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实现教学目标),更应该是一个过程(运用各种策略),通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念,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第三,“有效课堂教学”理论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有效课堂?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优化预期收益,使学习者和指导者都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有效的课堂。正如教育家布鲁姆所说,“有效的教学始于预期的目标。学生知道老师一开始期望他们做什么,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学习。”
1.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独角戏。没有“学”,就没有“教”,即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观念。学生的发展是整个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切不可高估自己学科的价值,不能只着眼于自己的学科,更要着眼于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
2.有效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具有时间和效率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用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不取决于老师教多少内容,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结果。
3.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可测量性或量化:如果教学目标尽可能清晰具体,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率。
4.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吗?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1.老师越认真越有效。
2.“灌水”越多,效果越好。
3.越“磨”越有效
不难看出,以上三点都是建立在教师如何“教”的基础上。有效的教学不能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开。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不仅是教的权威,也是决定他们如何学习的权威。教师必须在课内外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学习。
事实上,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否“用心教完”了内容,而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和“学得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不到东西,老师再怎么教也是无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努力学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同样,也有人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水”,自我意识课堂教学的收益就高。而且知识不等同于商品,怎么能从老师的脑袋里原封不动的搬到学生的脑袋里呢?把“受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不取决于老师教多少内容,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结果。老师的苦心往往带来相反的学习效果。更糟糕的是,他们越往学生身上灌,学生越不愿意动脑,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加班加点“磨”学生是一些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业绩的法宝。实践证明,努力教、努力学、努力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考试成绩并不都等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成绩,还包括学生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辛辛苦苦学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考到更高的分数,也往往没有后劲,以后什么都做不了。我个人认为,目前我们蓝天中学的学生素质较差,有时需要这种“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他们的大力配合,一切都是低效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如果教师能够重点讨论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失去很多盲目鲁莽的成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三)课堂管理:决定教学的成败。
一般来说,教师往往特别注重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而忽视了如何有效实现教学信息传递的研究。在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却忽视了研究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管理策略。很多老师对“课堂管理”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课堂管理主要是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不要说话,不要小动作,不要乱跑等等。这样的课堂管理不仅浅薄,而且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学科的教师,在大家都不擅长科学的课堂管理的情况下,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可能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师对学科知识大致了解和研究的情况下,擅长科学课堂管理的教师教学效果更好。
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当然是其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如果一个老师不善于管理课堂,他就很难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他的知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关注讲课内容,忠实地在课堂笔记上记录板书提纲和解题过程,而不注意仔细观察教师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启动和控制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什么课堂教学比较成功的教师能够成功地实现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所以在这样的讲座中,老师并没有真正学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有效的教学信息,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健康的课堂纪律和其他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积极引导教师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策略,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实施有效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美国学者布罗菲(Brophy)对课堂管理给出了一个精致而有思想的定义:优秀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良行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这意味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总是在课堂上继续进行。整个课堂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旨在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将不良行为降至最低。“三分教学,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线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首先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实施课堂管理?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用好课吸引学生,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
首先,精彩课堂教学的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要自然,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语文课可以有“问题引入”、“话题引入”、“故事引入”等等。同时,导语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否在课开始时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言简意赅,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要以主持人自居,紧扣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思路,做好充分的准备,分配和控制好时间,之前绝不懈怠。如果课还没上完,学生就没事干了,只能说说话。相反,课堂教学中的拖延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讨厌老师拖班。其实只要铃声一响,学生们的心早就飞到教室外面去了。这时候讲课只能是白费力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组织教学。如果一个老师缺乏教学组织能力,声音低沉,说话缓慢,直白,面无表情,教学方法死板,那么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摇篮曲。毫无疑问,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自己就给学生制造了上课走神的机会,让学生可能会忘记作业,闹情绪,就连平时很专注的学生也会变得爱说话。在这样的教室里,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最后,实施分层教学是有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十指长短”,这是几乎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事实。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忽略了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事实,有意无意地把不同水平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用统一的尺子衡量学生的优劣: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以至于有些学生经常“吃不饱饭”,那些“屡战屡败”的人吃不上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承认、尊重、对待和利用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布鲁姆认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这门学科,就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场景和假设。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面对所有,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1)学生分层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或者根据期末考试(联考)的成绩把全班分成三个等级:a,基础级;b、提高层;c,开发层。分层的目的是实现无约束优生,轻装上阵;慢组的同学不再是“陪读生”,也不再是被动跟进实事求是,夯实基础。由于老师有针对性地帮助慢组,这些学生学习扎实,进步快,形成了慢组不慢的格局。“吸取教训得到教训,做题得到题。”
(2)教学分层
分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各得其所”。
例如,C级学生在处理课文时,一般要求根据对话内容概括大意,编对话并表演,讲故事,做口头作文,或组织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B级学生要求背诵部分段落对话或课文;要求A级学生熟悉并理解对话或课文,语音语调正确。
上课练习的时候,老师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组活动要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优势互补的运用和实现方式:①示范回答:C组学生示范,B组和A组学生紧随其后,让各个层次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②补充回答:A组作为第一枪,B组扩大胜利,C组胜利结束。在这种一步步的补充和递进中,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③“优差搭配,合作达标”的练习方法,如:A组和C组临时组合在一起,在C组尖子生的指导下,让A组学生展示成绩。让双方都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弥补了大班授课时老师精力的不足,提高了达标效率。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这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3)工作分层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的老师经常为学生的作业质量而头疼。比如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不好,质量不高;作业完成方式不当(如抄袭),有的甚至不交作业;各科争相布置作业占用学生时间,降低学生学习质量,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事实上,让我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视听课如果是听“天书”,如何独立完成作业?更何况和优秀学生一样多,一样难的作业?面对天书般的“题海”,这些基础差、意志力差的学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抄袭。抄作业就是千方百计减少老师“找茬”的机会。这样,我们“苦心”的老师就是学生抄作业的“教唆犯”。所以,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去想他们,实事求是的去想,我们就会明白,减少后进生的工作量,降低他们的难度,可以防止他们抄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这个方法比“强迫”他们去抄,也比不做好!
(二)严格要求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和实施外部控制时,应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帮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研究发现,一个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只是单纯地诱导另一个学生不上课,也可能是将问题扩散,诱导很多学生出现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这种问题行为是很多老师经常遇到的,也是最害怕的。因此,及时控制和预防课堂问题行为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度,滥用惩罚手段,也会影响课堂秩序。例如,一些老师经常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反应过度,经常打断教学并训斥他们,有些人甚至把整节课的时间都花在冗长的训斥上。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激化矛盾,扩散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发现,惩罚手段的滥用,尤其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课堂纪律:
1.把一般要求变成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老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活泼孩子。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套路,就无法有条不紊地组织这些孩子进行教学活动。实践表明,教师可以及时固定一些一般性要求,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其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学生一旦适应这些规则,就会形成心理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比如上课铃响了,你走进教室,面对还没有完全冷静下来的同学。这个时候,你最好的顺序是,你看着周围学生的眼神,等学生冷静下来再开始上课。如果你经常在课前这样环视学生,学生看到你自然会平静下来。
2.及时妥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是不够的。教师也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一些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但不上课,不看漫画书,也不趴在桌子上睡觉。这种问题行为属于内向型,对课堂教学没有明显的干扰。所以老师不应该停止课堂教学,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信号、接近控制、向他们提问和课后交谈等措施。一些学生大声说话,戏弄同学,顶撞老师。这些行为都是外向的,对课堂干扰很大。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和其他措施迅速制止他们。
(三)培养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
听力是一种技能,一种修养,一门艺术,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证。现在的课堂,热闹多于安静,说多于听。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不会认真听讲,对同学的回答做出科学的评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注意听力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课堂听讲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安静听讲的习惯,学会认真听讲、交流评论。当别人在课堂上讲话时,不要打断他们,不要随便打断他们,耐心听别人说然后发表你的意见。学生只有认真听课,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学会倾听。当学生在讲话时,老师的眼睛要盯着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老师在听他讲话。老师的眼神里要流露出一种善意、关心、期待甚至是鼓励和欣赏。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老师在看我的眼睛。我们不仅要善于倾听和接受学生的正确观点,还要善于倾听和鼓励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与学生平等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理解和信任学生的行动,尊重和接受学生的观点,关心和帮助学生的成长,才能在积极自由的状态下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D)应该注意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学生不应该凌驾于他们之上。
平时上课,老师要多关注每一个学生,走到学生中间,看看他们有没有在听课。你在做老师要求的事情吗?你不能凌驾于自己之上,只专注于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从学生的眼睛里知道真实的东西。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听讲情况进行甄别。比如,上课时,学生不时东张西望,或者目光呆滞,表示精神抖擞。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说明他们发现了破绽,或者老师弄错了。他们眼中的兴奋表明他们突然开窍了。如何在课堂上看学生的眼神和行为?我觉得老师讲课的时候应该时不时的环视一下教室,让学生感觉到你在给他讲课,同时可以通过眼神暗示提醒个别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此外,部分集中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沉默现象,更重要的是阻止部分或个别学生分心。
(五)注重课堂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方法入手,是赢得学生芳心的最大秘诀。课堂属于教师主导的课堂。不要只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你首先要反思自己:你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受学生欢迎?有规律可教,但没有固定的规律,关键是要得到正确的规律。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方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得当自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及时恰当的反馈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地输出信息和吸收信息,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给予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并发现和纠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反馈老师包括自己同学的反馈信息,或克服思维定势或增强自信心,对学生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更为积极。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中,最常见的反馈手段是表扬和批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违反纪律。除了批评教育,还要批评和表扬相结合。如果只是批评而没有表扬,学生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成绩会越来越差。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通过表扬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改掉缺点。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有利于促进课堂管理,提高效率。
(7)有效地巩固和运用知识。
我们全班都是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老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的能学会学习,我们最好每节课都有一个十分钟左右的目标测试。课堂目标测试的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加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精心选择训练的作业,可以设计成一点多题强化巩固,或者一点多题系统巩固,或者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课堂训练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关于以上三个特点,我们的题型一般可以分为必考题和选择题,其中必考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选择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去做,让优秀的学生“吃饱”,一般的学生“吃好”,后进生“吃好”,不同程度的学生所在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题型也要体现典型性的要求,让学生举一反三,避免死记硬背。
课内训练要独立,要准时,老师不要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上课专心、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也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预习新课创造条件。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时,教师应勤于巡视和监督,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错误,并提醒他们及时纠正。同时,他们要通过现场批改作业,及时得到对本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准确的辅导。
(8)注意为人师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正确的语音、语调,友好自然的教学态度,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的反应,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重要,但“以身作则”更重要。它通过学生自身的外貌,包括衣着、发型、举止、姿态,以及职业态度、人格魅力、精神面貌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教育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言传身教”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都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彬彬有礼,稳重端庄;待人热情和蔼;教学举止自然优雅,从容自然等。这些礼仪其实与教学效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