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贤在哪里?
一.基本概况
将乐历史将乐位于三国吴栋永安(公元260年),属建安县,是闽越古七郡之一。自建县以来,县界和隶属关系多次发生变化。五代十国时,明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为州,取名雍国,简称雍。次年,州废为县。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后,郡界保持稳定,划归延平府。1950年,将乐解放,先后隶属福建省第二专区、南平专区(地区)、三明专区。自1983以来,将乐一直是三明市所辖的一个县。
截至2003年底,全县有汉族、畲族、回族、苗族、满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壮族、蒙古族、彝族、仡佬族、高山族、仫佬族、纳西族、东乡族等16个民族,总人口16.7万人。
人文风情会让音乐被誉为“文化之城”。东晋时,干宝《搜神记》中“李记斩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师洋(没有龟山),著名理学家,被誉为“福建儒学鼻祖”、“正宗程氏”,也诞生于此,“程门雪梨”的典故代代相传。砸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山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林地283万亩,毛竹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84.5%,森林蓄积量654.38+0598万立方米,立竹4600多万株。是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中国毛竹之乡。全县可开发水电资源31.5万千瓦。已发现地下矿产36种,有石灰石、煤、铁、萤石、应时等,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达6543.8+0.3亿吨,居福建首位。
第二,经济和社会发展
综合实力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241亿元,比2003年增长47%,年均增长13.6%。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均比2003年翻一番以上。特别是2006年,财政总收入超过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亿元,出口总值超过1亿美元。
将乐,第一产业,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43.8±0.22亿元,比2003年增长37.9%,年均增长6543.8±0.2%。“三农”投入不断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烟草产业持续稳定,食用菌产业逐步优化,林竹产业优势有效发挥,动植物疫病防控得到有效落实,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步伐加快,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项目成功实施。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用菌协会被评为“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联系点”。
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红石水泥、大雁电站、黄坛电站、剑龙矿业等省市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推动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龙栖山、雨花洞、日令山三大国家旅游品牌,由第三产业精心经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餐饮业、连锁店、电子商务、超市,不断强化内贸流通。繁荣旅游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三年来,* *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2935万美元,引进外资7.62亿元。培育壮大了一批重点外向型企业,2006年出口总值6543.8+0.2亿美元,逐年翻番,比2003年增长654.38+0.8倍,年均增长2.7倍。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年多来,* * *实施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28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7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48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29.2亿元,占全县重点建设投资的60.8%。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财政金融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16%,高于GDP增速3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公路调整因素,实际财力将比2003年增加近一倍,保证了改革稳定、重点建设、抢险救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9058元,比2003年净增1932元,增长27.1%,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比2003年净增998元,增长28.5%,年均增长8.7%。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三年来新增就业再就业3102人,安置再就业7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基本稳定。
社会事业教育投入逐步增加,实现“三个增长”;危房改造71万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顺利通过省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分数实现历史性突破。2006年,万名本科生上线率比2003年增长了20.74%。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保持“省级卫生县”荣誉称号。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加快,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先后被评为“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县”、“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扎实推进“幸福平安”创建活动,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科技强警,社会治安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三年保持全市前两名,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荣获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县称号,成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八荣八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效显著,实现34年35次不负责任退出,连续5年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